第132章 从未被超越(1/2)
在班鲁的严谨指导下,两人如撒尿和泥巴的顽童般,开始了一丝不苟的塑形。/p
看着摆在面前的模具,李阳不由想起了小学课本上的一篇文章,画杨桃。/p
“记住,模具的作用仅供参考,你自己心中想要的陶器具体是什么样子,就按照什么样子去塑造,千万不要被眼睛所欺骗。”/p
他注视着手中橡皮泥似的黏土,再结合前者所言,没多久,便捏出了一个雏形。/p
可是,比比萨斜塔还斜的杯子谁见过?/p
“底座用料不均匀,导致坯体倾斜,是很多新手的惯病……”/p
班鲁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说:“从古至今,器皿的主要功能就是盛装液体,好比你制作出来的陶杯要用来供客人饮酒一样,所以,在制作前,一定要先考虑好其基本器形。”/p
“直白的讲,也就是你想要一个什么形状的杯具。”/p
李阳看着对方塑造出来的陶杯,虽然说不上很精致,但至少端上酒桌无伤大雅,况且,这还只是一个简单的雏形,如果被烧制出来,无论是色泽还是观感,无疑都会锦上添花。/p
“比如说,很多杯具大多设计为直口或者敞口,口沿直径与杯高近乎相等,有平底、圈足或高足,但对初学制陶术的新手来讲,直口、平底的组合,显然是最明智的。”/p
“虽然无论是可塑性还是直立性,黏土的强度都要比瓷土强很多,但新手毕竟是新手,再加上纯粹的瓷土在大陆存量并不多,如果不先从最基本的黏土,也就是陶土练起,到头来,浪费资源不说,技术方面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p
李阳疑惑问道:“瓷土?”/p
“这都是后话,你小子现在没必要知道。”/p
“……”/p
班鲁顿了下:“制陶向来就是一份精细活,欲速则不达,所以,你可以放空下来,试着用心去感受泥土的温度,用心去塑形,而不是用手。”/p
“知道制陶师的座右铭是什么吗?”/p
李阳:“不知道。”/p
“用心去模仿,一直在超越。”/p
“……”/p
听闻,依对方所言,李阳慢慢平静下来,不骄不躁的开始了第二次塑形。/p
这一次,他一直秉承着矮人班鲁那套对待泥土,要像对待chū_yè情人般的理论,毅然决然放出了自己的大招,加藤鹰之手!/p
如果说前者的座右铭是用心去模仿,一直在超越的话,那么可以说,李阳则是一直在模仿,从未去超越。/p
不多时,随着他轻捏、轻抚,小心翼翼之下,被塑造出来的陶杯雏形,与石杯相比,尽管算不上如出一辙,但好歹模仿的也是七分相似,中规中矩。/p
再看看沾满泥土,湿润的黄金手指,某人忍不住浮想联翩起来。/p
看来传统手艺还是不能丢啊……/p
继而,趁热打铁,他开始了第三次塑形。/p
随着塑形次数越来越多,某人的手法也愈加娴熟,制作出来泥杯的一次比一次接近于石杯,无论是整体形状,还是比例分割,亦或用料,最后都达到了惊人的十分相似。/p
班鲁满意的点点头,似乎对于自己这个不断创造奇迹的爱徒,如此表现已经变得习以为常。/p
终于,在两人共同的努力下,地面上的黏土越来越少,直至演变成了数十盏塑形完毕的泥杯,方才停止。/p
……/p
“好,现在到了最后一步,烧制,也就是锻造。”/p
班鲁指道:“去把你刚才丢掉的铁锹捡起来,然后把上面的杂质用干布擦拭干净。”/p
李阳没问太多,如是照做。/p
随后,只见前者接过铁锹,讲道:“把它们放到上面来。”/p
听闻,李阳捧着地面上塑形完毕的泥杯,一个一个,蹑手蹑脚的便放到了铁锹上。/p
“手不要抖,轻拿轻放,防止底座和坯体受损。”/p
按照班鲁的指示,过了会儿,却见其俨如前世那高级糕点师般,端着铁锹,既稳又准的将泥杯通过窑门,送到了窑洞中。/p
见此,李阳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p
其实对于陶器的锻造,又何尝不像糕点店里的烘焙,只不过,这里的烤房,成了窑洞而已。/p
另外,整个制陶过程,又如当初酿酒一样。/p
配泥,就好比当初索西雅教自己如何对雷司令进行剥皮、去梗。/p
塑形,对果肉的汁液进行萃取、榨汁。/p
烧制,就好比发酵……/p
“我来试试!”/p
想到这,李阳自告奋勇从对方手中的接过铁锹,步伐有条不紊的靠近了窑洞。/p
他刚欲将其置放洞内,却被窑门那迎面扑来的炙热感,逼得有些喘不过来气。/p
汗水吧嗒吧嗒顺着鬓角流下,滴落在泥杯之中。/p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p
他深深呼吸了两下,随即一步上前,如同赴汤蹈火的猛士,杯进,铲出。/p
不多时,所有塑形完毕的泥杯便被其接二连三,全部铲入了窑洞。/p
“大师,这窑大概还需要烧多长时间?”/p
“多长时间?”/p
原来,据对方所说,陶瓷烧制没有固定的时间,而是与洞内温度、烧制陶瓷的用料程度,还有制陶师想要的成品效果有直接联系。/p
一般情况下,生活中普通陶制品烧制的时间大约都在一个昼夜。/p
当然,假如是瓷器的话,不管是窑洞温度,还是烧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