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王羲之南下借粮(2/3)
p谢氏身份敏感不假,出任官职的也不多,但你看看那不多的几个人都任何职位。曹勉的亲爷爷谢奕是金陵太守,同时掌控着金陵的二十万禁军;谢安的儿子谢朗负责皇宫守备;谢安本人授户部尚书,还负责教导皇帝曹勉理政,虽然没有太师衔,但谁还在乎这个呢?至于曹勉的父亲谢玄,他虽然从不在朝堂出现,但由他负责最为紧要的南魏火器司已经不是什么大秘密了。/p
可以说谢氏已经把控了南魏朝廷,偏偏圣后刘晗珊还没有任何不满,毕竟皇帝是她的儿子,未来的皇帝是她的孙子,不姓刘也不姓谢,都是姓曹罢了,那还有什么不乐意的呢?/p
前朝刘氏起初还有些愚蠢的想法,但在清流宫刘安的强力打压之下,如今的刘氏再次变成了软骨头,他们如今的目标就是保住贵族身份罢了。/p
“哎,比不得谢兄呀,我王氏如今在北边也是战战兢兢了,陛下疑心我们世家有心打压,要不是燕国那边蠢蠢欲动已经南边的压力,恐怕世家早就着了难了。/p
这次我奉命前来商谈,其实也存着试探的心思,若是我有个什么二心,恐怕琅琊王氏将灰飞烟灭了。”/p
“……”/p
北魏那边的局势谢安是知道的,曹坤已经有些惊弓之鸟了,尤其是谢氏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竟然能全族叛逃成功,这让曹坤极为忌惮剩下的世家会背叛,所以极力打压他们。这时候如果谢安还继续炫耀,那就真的不地道了,所以他果断的闭了嘴。/p
两人进了宫上了殿,龙椅上坐着的是个负气含灵的小男孩,虽然此时还很是稚气,但身上那与生俱来的皇者气质犹如天成。/p
面对王羲之的见礼,曹勉从头到尾都没有说一句话,而是圣后刘晗珊在珍珠帘后开口。/p
“王爱卿此来大魏有何贵干?”/p
一句简单的提问,王羲之却听出了许多的内容。首先圣后称呼自己是王爱卿,这可不是对外邦臣子的称呼,而是把他王羲之当做自己的属下。其次圣后说的是大魏而非外界称呼的南魏,可见在圣后看来大魏还是那个大魏,而她迟早要北上一统大魏王朝。/p
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刘晗珊以前是个什么性子王羲之可是曾亲眼见识过的,此时再看已然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看来改变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给他权利。/p
然而王羲之也和常人一般只看到了刘晗珊手中的权利,却没看到她身上的责任。她能从一个骄纵的公主变成如今沉稳隐忍的圣后,不是因为权利,而是因为她身上的血脉,以及一个做母亲的担当。女本柔弱,为母则刚!这句话用在刘晗珊身上或许并不恰当,因为她本就不柔弱,但现在却是更刚了。/p
“回禀圣后,这次臣奉命前来是求粮食的!”/p
“哦?求粮?我大魏北方万里沃野,哀家也未曾听说去年北方有什么天灾人祸,为何如今却要爱卿来南方求粮?”/p
北魏为何缺粮,这一点刘晗珊当然知道,只不过她好奇的是为什么袁烜在几年前就知道了,而且还准确的预言了“羊吃人”。/p
“回禀陛下,这事还得从羊毛纺织机说起……”/p
讲到这里王羲之有些尴尬了,毕竟羊毛纺织厂五年前还是清流宫名下的产业,后来清流宫北方的产业全部被收归内府,自然也包括当时唯一的一家羊毛纺织厂。/p
随着工业化和商业化的发展需求,纺织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原材料,这是资本的需求,也是市场自我调节后的必然。袁烜当年就预想到这个大麻烦,本来他是准备拿这个坑去霍霍燕国贵族的,但没想到他还没来得及和曹坤细说就被撵出了洛阳,完全不懂资本金融的北魏朝廷上下见羊毛利润巨大,哪里还能便宜燕国人,自家先发财才是正经。/p
一年两年还不觉得,毕竟北方农业也非常发达,正常年景自然无忧,可从去年开始就出现大问题了。/p
纺织业需要的劳动力自然是来自原来的农民或者农奴,而原材料羊毛则是来自农田变成的牧场,北魏贵族和世家为了自身利益,许多耕地变成了牧场,等到发现羊毛产量过剩的时候,北魏的粮食已经出现了极大的短缺。/p
后知后觉的曹坤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才五年来第一次派人来南魏和谈买粮的事宜,而且排出的王羲之还是用出访外邦的程序,等于是变相的承认了南魏的国家身份了。/p
“既然如此,不知哀家的那个伪帝表哥想要怎么购买粮食,要知道我大魏可不穷!”/p
南魏自然是不穷,这一点王羲之是知道的,曹坤更加知道,所以寻常的钱财还真买不了南魏的粮食。/p
“圣后,北魏陛下说南北本为一家,南魏自古便有金陵熟天下足的谚语,这几年农家发动的南魏农业改革颇有成效,不管是新粮种还是新农具都得到推广,已经有‘杭州熟天下足’、‘荆楚熟天下足’等佳话传出来了。所以这次微臣不是来采买粮食,而是来借!”/p
“借?”/p
“没错,就像是兄弟间那般借用应急,待北魏缓解了粮食危机解除,会第一时间归还粮食。”/p
“哈哈哈哈,逆贼曹坤倒是想得美,哀家巴不得食其肉寝其皮,如此借粮给他,哀家岂不是要自绝于大魏,自绝于先帝!”/p
刘晗珊气极反笑,她是真没想到曹坤的脸皮这么厚,他难道就看不清现如今双方的形势吗?/p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