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南巡记(2)(1/2)
卫茼,虽不是家喻户晓远近闻名的大地方,在南方也算繁华锦绣,楼观岌嶪,良田万亩。/p
不少官员,都有致仕后,到卫茼颐养天年的打算。/p
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风平浪静的祥和背后,曾有一场被血雨腥风掩盖的沉冤旧案。/p
几年过去了,或许也只有在某个栈中,才会被人提上几句。/p
至于是茶余饭后的无心之谈,还是试图揭开密事的有意为之,就不得而知了。/p
皂儿糕,是卫茼特有的小吃。/p
程邈节俭,又是微服暗访,一路上,下榻的客栈,都是青瓦白墙的朴素之所。/p
卫茼这家也不例外,不过店里的厨子,恰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会做皂儿糕。/p
待程邈夹起一块,侍卫们互不相让的把筷子伸了过去,只有窦海没动。/p
入口即化,绵香可口。侍卫们顿时都想改行了,讨来制作秘方,回都城开家买皂儿糕的店,保证门庭若市,能发大财。/p
看窦海规规矩矩吃着别的菜,就是不理那盘皂儿糕,侍卫奇怪的说,“小海,尝尝这个,这次托先生的福,难得能吃到正宗的,以后大概就没机会了。”/p
窦海都不往那盘中看一眼,只是摇摇头,“哥你吃吧,我不爱吃这个。”/p
另一个桌上,店内的伙计凑在一起胡吃海喝,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p
跑堂的伙计似乎喝醉了,举着酒盅乱晃,“慕容大人,最爱吃咱们家的皂儿糕。”/p
旁边的胖杂役连忙捂住他的嘴,小声唠叨他,“兄弟,话不能乱讲,慕容家早就没了,被有心人听了去,说你是慕容家的漏网之鱼,可是要掉脑袋的。”/p
跑堂甩开他的手,猛灌了一口酒,呛了几声,怨天尤人的说,“咳,命如草芥,活着也没什么意思。”/p
胖杂役看来也不会安慰人,只听他嘴里蹦出一句,“俗话说得好啊,好死不如赖活着。”/p
“达官显贵横行霸道,哪管百姓的死活,要是慕容大人还在,该多好。”跑堂又乱指一通,“东边的湖心亭,还是出事前,百姓为了感激他,筹资建的呢。”/p
湖心亭的两根柱子上,有两行被刮去的字。/p
是跑堂口中的慕容大人,亲笔题字的两句诗。/p
石可破而不可夺坚,丹可磨而不可夺赤。/p
看过这两行诗的人,如今再想起,都觉得如鲠在喉。/p
喝醉的跑堂,像程邈那桌瞟了一眼,撞上窦海满怀心事的眼神。/p
完全醉倒前,跑堂的说了最后一句话,“至少他在这里,没做过一件错事。”/p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p
跑堂三两句醉酒之言,勾起了几个侍卫的好奇心,听起来,这慕容大人,似乎是个蒙冤的好官,不知犯了什么错,被抄家了。/p
几个侍卫没什么文化,素日里除了当差就是喝酒吃肉,别的都不懂。但他们面前的这位程先生,就算不全须全尾的清楚事件经过,也肯定略知一二。/p
见程邈神色如常的夹菜吃饭,没有给他们讲故事的意思,好像听不见店里伙计们说什么一样,侍卫们只好把满腹的疑问咽了回去,用食物填满无法说话而寂寞的嘴。/p
饭后,程邈回到客房中,也不休息,径直伏案桌前,提笔作记。窦海在一边帮他研墨。/p
不多时,程邈有意无意的对窦海说,“这家的皂儿糕确实不错,难怪你现在还记得。”/p
窦海像被人戳破了小秘密一样,掩饰着声音里的尴尬,“先生喜欢就好。”/p
到卫茼前,窦海不经意间跟程邈提过,皂儿糕是卫茼人每年过年都要吃的一样东西。/p
程邈打趣的说,“整日游山玩水的人都不一定清楚,你怎么会知道,从书中看到的吗?”/p
“在都城的时候,无意中听人提起过,就记住了。”窦海解释说,手下的动作停了一下,小声问道,“先生,刚才那伙计提到的,是什么事?”/p
程邈眼神一颤,写字的手顿住,然后干脆把笔搁在一边。/p
“几年前,高彦王在封地叛乱,冯阳候带人镇压,搜出来的信件中,有些和慕容炜有关。”程邈也不知怎么了,竟对一个孩子,说起这桩讳莫如深的事,“慕容炜当时正在高彦做官,自然脱不了干系,需要停职查办,没想到这一查,竟查出了数件重罪。”/p
窦海略带期冀的问,“先生觉得,慕容家...是不是被冤枉的?”/p
“慕容炜到高彦上任前,最后任职的地方,便是卫茼。”程邈没有正面回答窦海的问题,而是评论说,“卫茼从一个不起眼的水乡小镇,经过十几年,发展到如今境地,慕容大人功不可没。”/p
....../p
“云嬷嬷,前面那楼,是什么地方。”陈婧指着前方问。/p
陈婧身边这个云嬷嬷,曾跟在先帝身边,参与过南巡,见多识广,对南方风土人情了如指掌。/p
长乐帝听说姑母要去南方游山玩水,当即把这位云嬷嬷派到了凤华公主身边。/p
云嬷嬷如数家珍的说道,“回公主,是个戏楼,从那招牌上看,里面唱的,应该是卫茼的地方戏。”/p
陈婧点了点头,难怪跟自家门前的那座长得差不多,“地方戏,去看看。”/p
走到戏楼前,坐在门槛上的伙计跟看客,“对不住啊各位客官,咱戏楼今天,不开张了。”/p
陈婧掏出几块碎银子,递给云嬷嬷,“嬷嬷,你去问问他,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