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世事难料(1/2)
赵君虎没有追,跳下了马,吴三桂早已奄奄一息,右臂软软垂在身体一侧,胸口一个血洞,汩汩冒着鲜血,已是进气少,出气多。/p
他扶起吴三桂,想不到历史上臭名昭着的大汉『奸』竟力战鞑子而死,自己总算没有辜负陈圆圆的拜托,可是却没能保住他的『性』命,一时间百感交集。/p
吴三桂勉强睁开眼睛,一脸焦急,“陛下,臣……臣不是汉『奸』,都是吴自得那狗贼诈开了城门。”/p
他临死还惦记着自证清白,可见并不是历史所描述的大『奸』大恶之徒,虽与鞑子勾勾搭搭,却能悬崖勒马,倒也良知未泯,不失为一条英雄好汉,假以时日,未尝不能建功立业,可惜再也没机会了。/p
赵君虎心里一阵悲痛,接口道:“不错,你不是汉『奸』,你是朕的好臣子。”/p
吴三桂停了片刻,似乎在积蓄仅有的一点力气,脸『色』变得柔和,“不知陈圆圆临死前还说了什么?”/p
赵君虎不想他一直记着陈圆圆的遗言,那日他两人在总兵府内室正要说起,却被张鹏翼打断了,这人对陈圆圆真情实意,自己却夺了他的心头之爱,一念至此,心里极为歉疚。/p
他自认为光明磊落,但这件事的确对不起吴三桂,“陈圆圆还说,你对他不薄,她能遇见你,也是她的福分。”/p
这前半句是陈圆圆的原话,后半句却是赵君虎自己加上去的,他想让吴三桂走得安心一些,不过陈圆圆临死前也念着吴三桂,这句话也不算欺骗。/p
吴三桂颤声道:“她当真这么讲?”/p
“朕绝无虚言。”赵君虎点点头。/p
两人在一起的情形在吴三桂的脑海里纷纷闪现,他一阵欣喜,是的,陈圆圆心里是有他的,自己的一番苦心还是打动了她。/p
他忽然想起那日两人一起读《史记》,读到霍去病这一节时,他忍不住起身长啸,“建立不世之功,大丈夫当如是也!”/p
陈圆圆一脸崇拜地看着他道:“将军镇守国门,他日必定能杀得鞑子落花流水,绝不比霍去病差。”/p
那时他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惜陈圆圆没能亲眼看见今日这一幕,要不然一定会为他骄傲的,不过虽比不上霍去病,他也能坦坦『荡』『荡』去阴曹地府见陈圆圆了。/p
吴三桂咳嗽几声,嘴角不停涌出鲜血,脸『色』却越来越安详,眼睛盯在空中某处,“臣先走一步了,圆圆在等着臣,只恨不能随陛下多杀几个鞑子!”说到最后一个字时,头一歪,便断了气。/p
赵君虎不是个多愁善感的人,生离死别本是人生常态,但眼角却也有些湿润,他没有哭哭啼啼,因为哭泣解决不了问题。/p
四周的厮杀声此时似乎变得有些遥远、有些模糊,他放好吴三桂的尸身,翻身上马,向几名鞑子骑兵冲去。/p
心中的恐惧奇迹般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愤怒,不可抑制的愤怒!/p
那几人正和关宁铁骑纠缠,赵君虎拍马赶到,嗖的一剑砍掉了一名鞑子的头颅,其余人大惊,一名鞑子挥刀劈来,他也不躲闪,左臂挡住刀锋,右手一剑正中那人的脖子。/p
身后一人趁机刺中他的后背,他眼前一黑,冲了两步,转身刺进那人胸膛。/p
剩下的一名鞑子正要上前,看见他的眼神,突然大喊一声,像见了鬼一样,转身便跑,已被关宁铁骑追上杀死。/p
几名骑士大惊失『色』,试探地问道:“陛下,您觉得如何?”/p
赵君虎似乎没听见,深呼吸几下,缓一缓痛楚,策马往前飞奔,那几人连忙跟上。/p
只要看见鞑子,赵君虎便冲上去,身后的明军也加入战团,与对方恶斗在一起。/p
不断有人倒下,也不断有新的士兵跟着皇帝,他已经记不清杀了多少鞑子,身上也不知道挨了多少下,衣衫早已不成样子,手臂像灌了铅一般,只是碎玉剑的剑锋依然寒光闪闪,没有沾上半点血迹。/p
慢慢地身后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到了总兵府附近,赵君虎已成为孤家寡人,他看见多铎砍瓜切菜般正在屠杀几个仆人,尸体堆了一地。/p
他只认得这人是杀害吴三桂的凶手,并不知道他是多铎,但从衣着上看,身份不同一般。/p
总兵府已燃起大火,忽然一个侍女抱着个小女孩跑了出来,正是莲儿。/p
赵君虎暗道不好,紧握碎玉剑,冲了上去。/p
多铎狞笑一声,一刀砍下,那侍女便倒在血泊中,莲儿摔了一跤,吓得大哭,多铎又挥出一刀。/p
眼看莲儿就要丧命于此,赵君虎一剑砍在长刀上,铛的一声,多铎的长刀断裂,手上仅剩下刀杆和半截刀锋,他自己再也捏不稳,碎玉剑脱手。/p
多铎哈哈大笑,策马转身,挥舞着断刀冲了过来,赵君虎毫不犹豫迎了上去,双手护住头脸,待两匹马快要交会,忽然腾空而起,狠狠撞在多铎身上。/p
这一撞太过猛烈,两人一起跌在地上,发出一声闷响。/p
多铎背部着地,只觉五脏六腑都快震碎了。/p
赵君虎被多铎垫了一下,但那截断刀砍在右臂上,虽然没有受外伤,骨头却疼痛难忍。/p
两人半天爬不起来,都知道谁先起来谁就能杀死对方。/p
赵君虎竭尽全力支起上半身,靠在墙上正要站起来,多铎已飞身扑过来,一拳狠狠打在赵君虎脸上。/p
赵君虎脑袋嗡的一响,忽觉脖子一紧,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