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政变背后(1/2)
迄今为止,此次所谓“八月十八日之变”的真相仍未探明。/p
不过,有一点却是肯定的,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其背后,一定存在一个强有力的策划指挥者。/p
长州藩认定,这个中心人物便是中川宫(现在的东久迩宫家之祖)因此对其怨恨至深。/p
当然,这一事件归根结底是以三条实美和长州藩为代表的攘夷派无视温和派的主张,强行决定推进天皇“亲征”引发的。/p
8月15日公布了亲征决定。而在此之前起,因州和备前的两池田侯及米泽的上杉齐宪等人便上书反对亲征。/p
但三条公一派的攘夷人士并未将这些意见上奏,而是将之搁置一旁。/p
此时,天皇身边已经被“绝不能听从任何反对意见”的激进气氛所笼罩……/p
对此,反对派自然不会沉默。/p
大约就在十三四日左右,萨摩的高崎猪太郎拜访了会津的京都宅院,陈述了目前的时局。他说道:/p
“据闻,大和行幸非主上之意。贵藩可否提出希望终止行幸的请求?”/p
由于因田中新兵卫事件被解除了乾御门的守护之职,萨摩此时正对长州一派抱有强烈的反感。/p
“大和行幸是一场亲征讨幕的阴谋!想必主上还蒙在鼓里。为阻止这场阴谋,本藩甘愿携手!”/p
此言既出,松平容保大为感动。由于天诛事件接连不断,维持治安已经焦头烂额。要是再发生违背主上意志的不稳『骚』动,恐怕他这个守护职也自身难保了。/p
于是,会津才会与萨藩协商,并说服了近卫左大臣忠房和中川宫(青莲院宫)这些肯定都是不争的事实。/p
当时,中川宫也一定在为京城中相继发生的流血事件而愁眉不展。/p
中川宫为此事第一次入宫,是在14日的黄昏。其时,三条议奏已经退出,中川宫被准许在常御殿拜见主上。/p
主上已经许久没和中川宫促膝谈心了。在主上询问了许多之后,中川提到了亲征之事。/p
“亲征一事,陛下准备得如何?”/p
此时,中川宫用的是“亲征”而不是“大和行幸”由此体现出他的睿智和良苦用心。因为他知道,“大和行幸”是主上已经内许的。/p
“亲征一事,什么意思?”/p
主上放下酒杯,一脸惊讶地反问道。/p
“哦,就是大和行幸一事。”/p
“大和行幸,拜谒祖陵,是朕多年的夙愿,故朕已经应允。但朕并无印象应允亲征了呀。”/p
“这就奇怪了。陛下请看,亲征的敕书已经准备好了。”/p
中川宫呈上事先准备好并计划于15日公布的敕书抄件,主上见此大惊……/p
以上是《德川太平记》一书中的记述。当然,这里提到的亲征,并非是讨幕,而是攘夷亲征之意。/p
“亲征之机就在今日……此前确不时有此上奏,但朕一直难以决断。此非轻易可做决断之事。”/p
“如此说来,所谓亲征,并非主上之意喽?”/p
“正是。朕之所以应允,意在参谒祖陵。亲征并非当前之急务。”/p
“此乃关系重大。内外之事实如此相异,定是激进之徒所为。应立即传令关白,严加惩处!”/p
主上表情黯淡,一时间陷入了沉思。或许正是在此时,中川宫将所谓亲征的背后,隐藏着倒幕起义企图的事实向主上做了详尽陈述。/p
于是,草莽志士的希望,与以一君万民为传统的主上的希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p
对于草莽而言,为了创造崭新的世界,他们有选择战略战术的自由;相比之下,万乘的主上却无法采取以一方御宝(志士)为己方,而以另一方御宝(幕府)为敌方的偏袒策略。御神的传统和义务,是必须对天下所有的子民一视同仁。/p
“原来如此!”/p
“是否速召关白?”/p
“不……关白原本是赞同他们计划的,不便处罚。让朕仔细思量后再做决断。”/p
由自己来决断。主上此言既出,那日中川宫唯有退出了。/p
14日晚,中川宫退出时一无所获。而到了16日晚,一名携带着主上密敕的女官秘密来到中川宫的家中。/p
前文已经提到,有人强行代书并公布了亲征的敕书,而中山忠光等人正奋勇前行在准备义举的路途上。/p
主上在密敕中表示,目前情形下,只好中止大和行幸,并命守护职对过激者采取行动。/p
中川宫将密敕内容转告给了松平容保。身为宫廷守护职的松平容保同时也是幕府的重臣。对方的目的意在讨幕,对这一正在进行、蕴含着一触即发危机的计划,他当然不会放任自流。/p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真木和泉、宫部鼎藏等志士的判断是正确的。只是,他们并不知道宫廷内部的交易。他们坚信,15日公布的大和行幸的敕书就是天皇自身意志的体现。而松平容保为主上的安危着想,认为“凡违背主上意志的行动,都是胆大妄为的过激派所为”于是才制定了当日滴水不漏的镇压计划……/p
这里想提出的,是幕末维新史上最应引起日本人重视的一个问题。/p
三条公自不待言,长州志士也好,草莽志士也罢,在他们的心中,绝无半点无视主上意志的想法。他们的志向,都是以身报国、无私奉公。因此,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天真单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