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四国使者与朝议(1/2)
当宫门外的朝臣越来越多的时候,卫尉也带着宫门侍卫,推开了厚重的宫门。/p
原本还聚在一起聊天的大臣们,以两位丞相为首,汇聚成两条黑色的长蛇,慢慢走进威严地秦王宫。/p
许多人哪怕是已经在秦国朝堂当了十几、二十年的官,进入秦王宫开朝会不知多少次了。可依然会在进入王宫的时候,变得忐忑不安起来。/p
在宫廷侍卫的引领下,诸位大臣纷纷来到了被秦阳改名为“紫宸殿”的朝议大殿。/p
有宦官和御使在大殿门外,看着重臣一步一个脚印,走上大殿。/p
“众臣早朝,卸剑、除履、正衣冠,进殿……”/p
早已熟悉了上朝礼仪的大臣们,不等宦官宣布,就已经各自把佩剑交给一旁的宫殿侍卫,然后脱下自己的鞋子,只穿着白色的足衣,走进了宽敞幽深的大殿。/p
踩着宫女和内侍连夜打过蜡的暗红色木地板。众位有资格上朝的朝臣,依照自己的爵位和官位,各自走到大殿两侧的蒲团上跪坐,静候秦王的到来。/p
有当值的侍御使,静静地观看着进殿的诸位大臣,随时准备弹劾哪些粗心大意,或者大声喧哗的同僚。/p
紫宸殿内,早已准备好内侍,看着秦王在郎中令的陪伴下,缓缓走进了大殿。连忙鼓足气力,微微扬起头颅,对着大殿内喊道:“大王驾到。”/p
随着内侍的提醒,两侧的诸位大臣连忙起身离座,在秦阳的身影出现在秦王御座高台边的时候,由两位丞相带领,来到大殿地中央跪伏在地,齐声喊道:“臣等参见大王。”/p
在大臣们整齐洪亮地拜见声中,秦阳一手执剑,一手扶着孙四喜的手臂,缓缓登上了放着秦王御座的高台上。/p
“众卿免礼,平身。”/p
“谢大王。”/p
君臣早已熟练地不能再熟练地朝会礼仪之后。/p
秦阳缓缓地在御座上坐下,朝臣也各自返回了自己的蒲团上跪坐。/p
作为郎中令的孙四喜观察着四周,拿捏着差不多的时间,这才在王座的高台边上,朝前走了两步,挥了一下手中的拂尘,对众臣庄严地喊道:“有事早奏……”/p
按规矩走了一遍之后,自然有朝臣拿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到朝会上议论。/p
如果是事先已经和秦阳商量过的,那一般只是拿出来给普通的官员议论一下,确认没有问题之后,秦阳作为秦王,会宣布该怎么去解决问题。/p
但如果是事先没有商量过的,例如有些议郎或者侍御使之类的官员,那秦阳就需要等朝堂上主要的肱骨重臣都出来发表过意见之后。秦阳再根据自己的想法,根据事情的大小或选择当场宣布执行,抑或者选择退朝之后,由秦阳和重臣一起在朝会以后,进行讨论,再决定是否要去执行。/p
当然,更多的情况,是各地的监御使,或者咸阳的侍御使发现了哪些官员的贪污舞弊或者渎职等等问题,在朝堂上进行参奏。/p
这种情况,一般秦阳会听一听御使们上奏的内容,然后根据事情的严重性,安排廷尉衙门会同不同衙门的官员进行审问处理。只是后来秦阳又设立了龙影衙门,所以有些时候,贪官污吏之类的事情,也被龙影衙门接手处理。让廷尉衙门处理官员的事情,明显下降了许多。/p
秦国内部的事情议论得差不多了,负责掌管诸侯,朝觐事务,同为九卿之一的典客大臣,就适时从座位上起来,捧着圭板对高台上的秦阳高声启奏道:/p
“启禀大王,代,燕,齐,楚四国使臣,带着各国国书和礼单,前来觐见我王。”/p
已经大致知晓四国使者来意的秦阳,有些意兴阑珊地念了一个“宣”字,一直注意着高台的孙四喜立刻注意到了秦阳的声音。/p
手中的额拂尘再次一摆,朝前两步,对着空旷地大殿喊道:“大王有旨,宣四国使臣上殿。”/p
随着孙四喜的呐喊声在紫宸殿的大殿中响起,一同守候在殿内当着人形传声筒的内侍们就一个接着一个,把孙四喜所喊的话,传递到紫宸殿外去。/p
守候在殿外的大殿侍卫,听到殿内的喊声,也同样高呼了一遍。/p
然后,早已等候多时的四国使臣,拄着代表各自国家使节的节杖,缓缓走入紫宸殿。/p
代国使臣是个肥胖的老者,穿着传承自赵国的衣饰,以土黄色和红色为主的官袍。看着高鼻深目的样子,似乎有着北方胡人的血统。/p
燕国尚黑和白两种颜色,所以袍服远看像秦国的服饰,可走近一看,却是黑色中点缀着一些素白。作为代表燕国出使的使臣,来人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中年人,留着两撇胡须,看着有些书生的模样。/p
齐国的使臣,看着有些矮小,红色带黑色纹路的袍服看着有些大,使得齐国的使臣看起来有些猥琐的样子。他笑眯眯地走进了气氛严肃的紫宸殿,还不时左右张望,应该是在寻找大殿内相熟的官员。/p
四国之中,秦国唯一没有攻打过的,唯有齐国。秦国也派了使臣到齐国告诉齐国的文武大臣,秦国愿意和齐国永世友好,互不侵犯。加上有着国舅的大力鼓吹,所以齐国上下,对于强大的秦国,并没有像其他几个国家一样,由衷感到恐惧。/p
这也让齐国的使臣,走在威严地紫宸殿中,显得自在轻松了许多。不像其他三国的使臣,都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p
最后一个同样穿着红色袍服,却点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