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殷家涧不一般(1/2)
第七十七章殷家涧不一般/p
姜清法的表态,是郑畏最大的温暖。/p
听王浩说,还有一个顶上村,直接座落在山顶上的一处平地。/p
他们老祖原来住在涝洼地,被山洪淹过几次,一气之下,直接举村搬迁到山顶上。/p
村名也由涝洼村改为顶上村。/p
这村就一个姓,又名邹家村。/p
姜清法听见王浩说顶上村,有些看法,也就顺嘴说了出来。/p
“顶上村邹玉珠,是我的连襟,我老婆就是他们村的。”/p
看来,他十分了解顶上村的情况。/p
郑畏看了他一眼,表露出想了解的兴趣。/p
姜清法受到鼓励,接着就说:“顶上村要脱贫,必须搬下山来。不搬下来,永远都脱不了贫。”/p
郑畏从各方面信息了解到,九家涧生态开发园区里,最让人头痛的就是顶上村。/p
山下是涝洼地,山坡地种庄稼,亩产不高,遇上天旱,还会绝产,连种子钱都收不回来。/p
可是村里人却是顽固得很,靠在山里养羊和挖野生药材、采摘野果维持家用。/p
儿子娶媳妇,靠闺女出嫁狠要彩礼钱,或者直接换亲。/p
姜清法说了些顶上村的简要情况,看见郑畏眉头紧锁,也就适可而止。/p
殷家涧和富家涧,从地理位置上一东一西,中间需要绕过一座小山,直线距离不远。/p
正好是高速公路通行需要开凿隧道的小山。/p
如果修高速时,开凿隧道时,顺便给两个村子这间打通条车道,那可就方便多了。/p
这种设想,也就郑畏敢想。/p
而且,他还敢去做,不就是顺手的事情嘛。/p
如果某位领导与高速公路集团的领导沟通一下,作为高速公路集团支持山区扶贫的项目,完全可以实施啊。/p
郑畏专门进行了写生,还顺手画了设想的草图。/p
两个涧打通通道,相向发展,连成一片,那么九家涧生态开发园区就有了中心区域,发展起来,基础设施建设也便于集中。/p
殷家涧的山水风光不差起富家涧,怪不得姜清法那么有信心。/p
而且独具特色的,是殷家涧曾经驻扎过鬼子兵,有过与鬼子兵斗智斗勇的故事。/p
这么好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不能白白浪费了。/p
即便是顶上村,也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p
老百姓生活困难些,但是如果引入旅游资源进去,作为户外集宿的营地,没有那么好的。/p
接天无碍,仰观天象,俯视四野,唯我独尊。/p
郑畏按照王浩与姜清法所说,画出一幅想象中的顶上村未来风光。/p
一直站在他身后观看的姜清法,看见郑畏画完,直呼:“这就是顶上村。风光无限好,只是吃了上顿没下顿。”/p
这样的村落,太古老。/p
房屋全是就地取材,以石头为建筑材料,一两代人建造起来。/p
百年不倒,数代人居住,繁衍生息。/p
郑畏的思路有些跳脱,将自己画的两涧连通的草图,拿给姜清法看。/p
姜清法开始没看懂,当郑畏标注上村名,又简单解说后,他大喊到:“就得这样,这样就好了。”/p
他当兵的人易激动,“啪!”,当即给郑畏来一个标准的军礼。/p
善谋者,伐心。/p
姜清法算是被郑畏给征服了,领着郑畏亮家底。/p
殷家涧驻扎鬼子兵,就因为有白土矿。/p
白土矿开采的遗迹,宽阔的矿洞,比付家涧的兵工厂旧址还大一倍。/p
四周还有钾长石矿洞、石英矿洞。/p
然后,姜清法领着郑畏和王浩从石英洞里,沿着台阶向上攀爬向上。/p
转折三次,从一处比较宽阔的洞口出来,看见一处足球场大小的平地。/p
平地上有石砌的地基,看来此处曾经建有房屋。/p
“当年鬼子兵就驻扎在这里。从这里向四下里望,方圆二十公里路,山头、水库、道路和村庄,全部一目了然。”/p
姜清法领着郑畏登上一处略高的石台,向郑畏介绍这里的独特风景。/p
郑畏站在高出平地约有七八米的石台上,举目四望,果然周边的一切尽收眼底。/p
九家涧生态开发园区的区划图,早就印在郑畏的脑海里。/p
此时一一对照,发现这石台就是区划图的中心点。/p
九家涧全部围在周边,其余八个村与此地的距离基本差不多。/p
顶上村处于最北端,付家涧处于最东端。/p
这是目前发现的三处风光各具特色的村落和景点。三个村呈等边三角形组合。/p
其余的村庄略差些。/p
最西端的陈家涧基本是山田各半。/p
最南端的卢山胡同,背山面河。/p
如此布局,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刀造化。/p
郑畏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更加详略得当的规划图。/p
九家涧旅游开发,必须做大做强。/p
高速东西穿行,北靠中原腹地,人口密集,南靠海港和河流,经济富裕。/p
无论从远方人流来看,还是从附近休闲来说,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p
殷家涧不一般。/p
想当年,鬼子兵驻扎在此,老百姓留下很多感人故事。/p
更为可敬的,是隔着一座小山,抗日队伍的秘密兵工厂就隐藏在富家涧山里。/p
中华民族老百姓最伟大,在暴力压榨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