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设上分点(2/2)
里的妇女们都能有收入。”/p韩永三对干好村支书充满了信心,还是党员,在原单位也是骨干。/p
“你对村里未纳入扶贫对象的实际贫困户,要个别对待,尽量帮助他们解决些实际困难。如果能够参加些公益劳动更好,比如打扫打扫村里的卫生什么的,让他们多少有份收入。”/p
郑畏还是嘱咐了韩永三注意事项。按道理讲,他这一级的干部,根本就没必要让郑畏当面再嘱咐些什么。/p
这项工作,属于于春民的职责。/p
“于书记,回去要多支持他的工作,如果乡里搞成这么三五个村,开个现场会,推广一下,都主动帮着老百姓创收的话,乡里的各项工作也就带起来了。”/p
郑畏跟于春民交待着他应该做好的工作,于春民有些激动,点头应诺/p
“我一定尽快把这项工作抓起来,开展顺利的话,全乡都要学习这种做法,把分散的劳动力全部利用起来,分类做好产业,让他们得到收益。”/p
于春民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抓经济并不虚头巴脑,有产业才会有收入,老百姓手里有钱了,乡里自然不会缺钱。/p
只要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老百姓也会主动做生意,从而形成产业,乡里自然有税收。/p
郑畏的安排,让于春民充满了干劲,毕竟他面对的是临港开发区未来的主政人。/p
郑畏送于春民二人离开时,跟他们商定半月后,前去调研。/p
期间,张家楼乡的扶贫工作调研工作,由于春民书记代劳,一定要摸出实底来。/p
到时,一并研究解决掉。/p
干工作,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p
每当解决掉一个问题时,工作就会向前推动一大步,跃上新的台阶。/p
在新的台阶上,肯定还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再研究解决掉就是,没什么大不了的。/p
如此周而复始,才是不断前进的规律。/p
如果面对问题,视而不见,绕道而过,甚至回避问题,久拖不决,肯定得不到发展,更不会有大发展。/p
善于发现问题,是水平。善于解决问题,是能力。/p
送走于春民之后,郑畏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这么一段话。/p
想了一想,顺手把这几天的工作情况,编成短信,发给了郑克爽副市长。/p
“筹委会已经运行快一周,需要开个会了吧?”/p
他还提了一条建议,收到回信:“好的,你利用周末组织一下,我尽量赶过去。”/p
这还是想当甩手掌柜的姿态。/p
当郑畏正有些怨言时,收到另一条短信,“晚上请你吃饭吧?一品鲜饭馆的茶室见。”/p
何清荷的短信,郑畏回到“好。”心想要不要带上付娇?/p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