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多用艺术表达(1/2)
第一百九十一章多用艺术表达/p
“红色纪念馆,必须要震憾到人心,就要多用艺术表达。”/p
站在红嫂纪念馆的演出厅里,马元教授跟郑畏和王青年院长语重心长地说着话,两只手不停地用力按压着,如在讲课一样。/p
“这次一百年纪念活动中,我在专家组讨论会上,就提出了这个观点,引起同行的共同关注。艺术只有活在生活中,才能更有意义。”/p
郑畏重新审视红嫂纪念馆,确实如马元教授所说。/p
如果把名家们请进来,进行创作,把他们创作的成果全部搞成一期展览,那么红色纪念馆的价值就更加重大起来。/p
当初,组织部门还征求过自己的意见,可是那时的自己人微言轻。屁股决定思路,也没有想到这一层面上。/p
此时,再听马元教授的话,确实震聋发聩。/p
在草编厂和蔬菜市场,马元教授驻足观察了好一阵子,人头攒动之中,他的两眼有些忙不过来。/p
“一定要深入生活,在生活发现美,这不是句虚话,很有用啊。”/p
郑畏听着马元教授的话,点头表示听明白了。/p
“观察用心,把自己的心和生活中的人贴近,体会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画起来感觉更加深入些。”/p
他还是把自己的更深层理解,如实汇报给导师。/p
在文化广场里,郑畏怕导师年龄大了太过疲劳,就安排着喝茶休息。/p
从茶室的窗户向外望去,正好可以看到广场外熙熙攘攘的人流,摊贩与游人相互交流购物,讨价还价的神态各具特点。/p
更有身背竹楼,沿街叫卖的小贩不时在市场里做出各种吸人眼球的滑稽动作,逗得马元教授开心地笑着,把头上的披发都笑得有些散乱。/p
徐春芳一身古装打扮,正在演出吕剧经典剧目《姊妹易嫁》,看到郑畏与付娇一起陪着人过来,就借演出的空档,过来打个招呼。/p
她现在是文化广场的一把手,九家涧文化艺术演出中心的主要负责人,出于礼节也必须过来露一面。/p
郑畏是准女婿,更是九家涧党政一把手,还是文化广场的创建者。/p
看到郑畏陪着的老头气度不凡,问好之后,又嘱咐了服务员一番。/p
付娇与丁蓓蓓相伴着在文化广场外面看光景,互相交头接耳地说话,没有看见老娘过来。/p
徐春芳听说过丁蓓蓓和张良英,都是付双跟她打的小报告。/p
此时,看到女儿没心没肺的样子,有些气不知打哪里来,从后面把付娇的肩膀重重拍了一下。/p
“哎哟,我的娘来。”/p
付娇被吓得不轻,因为有家乡习惯使然,不由冒出家乡的土话来。/p
“你还知道叫娘啊,来了也不跟老娘问个好。只顾自己贪玩了。这是哪家小姑娘啊,长得这么俊。”/p
徐春芳喝斥过付娇,马上转向丁蓓蓓问话。/p
“咦?这是扮的谁?”/p
丁蓓蓓的好奇,胜过了她的礼貌,开口就问角色名称。/p
“《姊妹易嫁》里的老婆婆,这是我妈扮演的。”/p
付娇赶紧跟好姊妹解释到,还把丁蓓蓓向自己的怀里搂了搂。/p
“阿姨好!您在哪里演出啊?我要去看看。”/p
丁蓓蓓闹着去看演戏的样子,完全是个小屁孩,长得娇小玲珑,倒让徐春芳消除了刚刚有的提防之心。/p
“就在那边,我们去叫郑畏他们一起看去。”/p
“阿姨,您可得演曲拿手戏给我们看啊。”/p
丁蓓蓓与付娇去叫郑畏几人时,还不忘跟徐春芳打个招呼,“马元教授可是个京剧迷,每周都要去看京剧演出。”/p
“好,我演现代京剧《红灯记》给你们看。”/p
能请到女婿的老师观看自己的演出,徐春芳很是兴奋,马上一溜烟回舞台准备去了。/p
这位丈母娘为了女婿,也真是豁上了。/p
丁蓓蓓不怕事大,拉着付娇进屋就嚷嚷到:/p
“付娇她妈要演《红灯记》给马教授看,专场演出啊!”/p
马元教授闻听,腿脚马上变得灵巧起来,直接起身就往茶室外走。/p
坐椅都被他带得歪斜着,“在九家涧还有人会唱京剧,那可得好好欣赏一番。”/p
郑畏连忙扶了一把被坐椅带着差点又坐回去的马教授,王青年院长直接翻白眼。/p
郑畏这家伙运气太盛,连他准岳母演出的《红灯记》都被马元教授看好。/p
他可是欣赏过徐春芳的唱段,真是字正腔圆,纯正京剧老调新词。/p
一众人马转场到演出现场,前排的贵这宾席,正被付彪清理出来,摆上了茶水和瓜子之类的零嘴,还有一根湿热的小毛巾,正冒出热气。/p
坐定后,马教授先拿起小毛巾揩揩脸,把手把擦过,神清气闲地跟紧挨坐着的郑畏说道起来。/p
“这京剧讲究的,就是一个清闲,观剧的必须神清气闲,浮躁的人看不了。”/p
郑畏学着马元教授的样子,用热乎乎的毛巾把脸擦拭得洁净无比,把自己的每根手指都擦拭得干干净净。/p
喊一口热茶,居然是茉莉花茶。/p
一股香气直顶脑门,把自己的魂魄都给温润得老实了许多。/p
燥气消失得无影无踪,王青年院长接听电话,尽管压低了声音,也被马教授直接鄙视起来,敲敲桌子,无言的示意:出去!出去!/p
郑畏都有想喊“王老师,你老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