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难得双全(1/2)
第一百六十六章难得双全/p
郑畏要成为京城名师马元研究生的消息不径而走。/p
当王青年老师走马上任时,东山艺术学院两山分院的后勤部马部长都知晓了。/p
鞠教授与王青年老师住在学院的教师公寓楼里,免不得学生们前去烧炕温锅的。/p
后勤部马部长终于扶正,跟着王院长走马上任,对郑畏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p
看来,马部长对有美术界的行情也是了如指掌的。/p
郑畏的身份多了一重,让马部长不再仗着自己相当于正处级的职级,对郑畏稍有慢怠。/p
郑畏对马部长本着与人为善的态度,也为王院长拉拢些贴心助手,给他带去了些古意茶。/p
知道他是南方人,郑畏还特意多挑了些品种,非常谦虚地让马部长品评一下。/p
最好提出些炒制意见和建议,他恰到好处地挠到了马部长的痒处。/p
马部长脸笑成一朵菊花,见到郑畏去找王院长,就立刻迎接陪同,热情得不得了。/p
王院长院务繁忙,鞠教授对九家涧的情况还不很熟,生活上的很多事情,就靠郑畏这位学生帮忙解决。/p
丁蓓蓓同学很自觉,竟然真有留在九家涧,很负责地为王院长和鞠教授服务。/p
当然,付娇是地主,也地跑到鞠教授家里忙里忙外。/p
张良英没找到由头进入鞠教授家里,省城的公司业务也得她亲自处理,很是留恋地撤退了。/p
鞠教授与王院长在两山学院的家里,人来人往的,倒比在省城时还热闹。/p
有些花天酒天的意味,教师公寓楼面积不太大,三两个人进去就显得拥挤无比。/p
马部长把王院长对门的公寓楼留出来,临时没分给教师,也是闲置的空房,让王院长先用着。/p
王院长身为两山学院的一把手,不能带头坏了规矩,没接钥匙。/p
郑畏与毕东风一起去温锅,毕东风还提出来把两山家园自己预留的楼房,给王院长与鞠教授先住着。/p
王青年老师直接摆手拒绝,摆出他院长的高风亮节来。/p
“我院的物业交给你们集团的物业管理公司管理,我们现在是业务关系,不能有经济往来了。我可不想被纪委叫了去。”/p
鞠教授更直接,拒绝了毕东风的好意,提出一个方案来。/p
“你开发的楼盘,给我们挑一套好楼层,按照市场价格卖给我们。我们不贷款,预付一部分款,剩下的分期付款,也算你的心意。”/p
鞠教授的算盘打得很精,她也看准了投资九家涧楼宇,还会增值。/p
鞠教授的话,提醒了毕东风。/p
他过于商业化的头脑,马上就想到开发教师公寓类的楼盘。/p
三所大学都到九家涧落户的话,教职员工加起来,也是数以千计的消费群体。/p
“教师们集中居住,再开发楼盘时,你可要考虑到附设上幼儿园和中小学。他们大部分从省城拖带女地过来教学,也是推动九家涧大发展的有生力量,必须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你如果有兴趣,可以与省城着名的中小学联合办学,政府在政策止予以倾斜。”/p
郑畏听毕东风有了这样的想法,很高兴,及时给了小毕更大开发空间的建议,教育和医疗资源对引才引智很重要。/p
鞠教授极其赞赏郑畏的观点,她现在最为担忧的,就是孩子未来的教育问题。/p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形态由来已久,教育资源的差距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好的。/p
如果毕东风能够出资建学校,再与省城名校合作办学,那么大学教师队伍最大的后顾之忧,就解除了。/p
自愿到九家涧分院里教学的师资也会增多,质量就有了保障。/p
在九家涧这样一个风景秀丽的未来城里,学习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p
没有雾霾、噪音、高物价的困扰和灯红酒绿的诱惑。/p
郑畏自从有了新规划的想法之后,已经安排有关部门积极向外引才引智,特别是寻求与大城市的教育医疗机构进行合作。/p
最欢迎的,当然是有名的医院和学校来九家涧设立分院或者分校,让九家涧的医疗和教育水准看齐省城。/p
这看似狂妄自大的想法,如果知道马上就要成立的临港开发区,就知道九家涧的未来不是梦。/p
已经有一家东山省的中西医结合医院来九家涧考察过了,郑畏与他们达成初步意向。/p
他们需要九家涧出让土地时最优惠的地价和配套管网。/p
郑畏没有急于求成,优惠地价,需要平衡众多学院、学校和医院的需求,即不能卖地求荣,也不能待价而沽。/p
找到双方利益的最佳接受点,是郑畏与有关部门考虑最多的。/p
明天,郑克爽副市长就到九家涧了,有些问题得请示,由他定夺。/p
“深港市当年不就是个小渔村,现在已经成了千万人口的大城,引领全国很多行业风骚。”/p
当郑畏跟郑克爽汇报工作时,切入教育医疗这个敏感话题时,郑市长肯定了他的想法。/p
“敢想敢干,是深港人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p
郑市长颇有深意地看着郑畏,很为小伙子敢想敢干感到欣慰,有此干将,何愁闯不出一条血路来。/p
筚路蓝缕,创业者无不如此。/p
郑克爽副市长饶有兴趣地把郑畏设计的现场会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