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陈家涧的出路(1/2)
第一百零二章陈家涧的出路/p
陈家涧位于九家涧的最西端。原来是另一个市的最东端,成为被遗忘的角落。/p
现在重新区划后,也没有占到地理位置的优势。/p
发展滞后,是相对原来所属行政区划闭塞形成的。因为一座山挡住了陈家涧外出的道路,绕好大一个弯,才能出山。/p
以前,陈家涧的村民都习惯与邻近交通便利的村庄打交道,即便是联亲,也是就近。/p
购物和外出打工,也习惯去距离近些的山城县。/p
如此下来,亲戚朋友也都在山城县范围内,集中在林桃镇。/p
王大力在路上,边开车边讲解了陈家涧的过往。/p
他自己托关系找到林桃镇开车,就是极好的证明。/p
当他把车停下来时,郑畏发现道路尽管弯弯绕绕,但是方位上,陈家涧应该与富家涧和殷家涧成一条直线。/p
他在地图上观察过,对自己的方位感颇为自信。/p
停车处,是一处一眼望不到边的沼泽地。/p
沼泽地里,长满了苇子和不知名的水草。水鸟极多,水质不错。/p
一位老实巴交的中年人正等在此处。/p
“王大龙,陈家涧村支书。我的哥哥。”/p
王大力动作极为麻利,停车后,未等领导们下车,就转到车门处,拉着中年人,向各位领导介绍。/p
郑畏对王大龙有印象,当初开座谈会时,他的发言很实在。/p
“我们陈家涧山水各半,能够耕种的土地少,全靠山里种的水果和水里的苇子换些钱。”/p
王大龙说话有些闷,说一句话,就会看一眼郑畏。/p
“水果品种不好,卖不上价钱去。苇子打成苇箔,盖屋的也用不多,卖钱不多。”/p
老谈困难,是郑畏对王大龙最深的印象。/p
下车后,王大龙双手捧着领导们的手,一一握过,嘴里说着欢迎。/p
与郑畏握手时,王大龙眼里闪过亮光,有些激动的神情,一改焉儿巴地的样子。/p
“这处水面有多大?”/p
郑畏直接问王大龙,解了他想继续把每个领导的手握完的窘迫。/p
“二千亩左右,旺水期水面大些,枯水期水面就小。能够长苇子的水面就二千亩。”/p
说到水面,王大龙如数家珍,双手一个劲地互相搓动。/p
刚才,郑畏与他握手时,感到他手掌十分粗糙,手心里有汗。/p
估计,王大龙是个苇编的手艺人,做活时能干,说话就紧张。/p
“这儿长的苇子是粗苇子,试着种过细杆芦苇,成活率太低,又不敢破坏了粗苇子。”/p
“村里会苇编手艺的人越来越少,就只好卖原材料,卖不上价钱去,品种单一了。”/p
王大龙实在人说实在话,每说一句话,就打量一眼郑畏与孟宪友,搓搓双手。/p
粗壮的手指上满是蛮子,长年编苇泊磨的。/p
郑畏提意围着水面转个圈,也算活动一下筋骨。/p
部门负责人里大肚子不少,走起路来都气喘如牛。/p
孟宪友与郑畏一样的实干派,非常赞同,与郑畏并肩领队前行。/p
王大龙与王大力在前面领着,全是些羊肠小道。有些小水洼地,还需要跳跃才能过去。/p
不一会,小小的队伍就被拉长了,大肚汉们跟在后面,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嘘嘘。/p
王大力倒是能说会拉,领着郑畏与孟宪友前行,还不时地说着自己的想法。/p
“如果引进细苇品种,可以编制精品的遮阳窗帘或者蒸垫之类,产品附加值就高。如果懂美术设计,还可以加工成各种装饰品。”/p
他体力不错,通过问话,郑畏知道王大力在京城里当过兵,战友遍布全国。/p
“国际贸易和网络平台,我也试着联系过,就是缺少花样和精品,如果能搞成,细苇深加工,肯定能换大价钱。”/p
王大力心直口快,让郑畏有极大的好感。/p
王大龙很自觉地落后了几步,在后面招呼没有跟上来的干部,怕他们走迷了路。/p
郑畏发现曲曲弯弯的小道,真的如同迷宫。/p
细心观察之下,每行进一段,就会有不同的景观出现。/p
山水相依,山上的景色与水中的景色相互辉映,色彩斑斓,极富美感。/p
郑畏边走,边用手机拍了些风景。/p
风景独特,当走到最深处时,除了水鸟的叫声,外界的一切声音都被隔绝在外面。/p
密密麻麻的芦苇,密不透风,世界如静止了一般。/p
欣赏着如世外桃源般的景色,郑畏脚下一滑,点跳之下,换到另一块石台上。/p
他发现刚才落脚的石台上,长满了苔藓。/p
水中更是苔藓密布,水尤清冽,游鱼如同在琉璃中,亦梦亦幻。/p
脑袋里冒出《小石潭记》,此情此景,堪有一比。/p
无非是芦苇替换了竹子。/p
孟宪友回身看着郑畏,发现他正凝神水中,不由情景交融地身陷其中,随口吟诵:/p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p
郑畏接着背诵下句:“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p
背至此处,相视一笑。/p
“此水极清,可作矿泉,此景入画,可作画中游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