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2/3)
我们在谁也不能欺负你。”陟延亲自牵着千问的手,将她护在自己身边。/p千问却微微迟疑了一下,越过哥哥的身影,看到了失魂落魄的龙拯上人,终于轻声道:“假如要我选,我自然会陪伴在亲人左右。富贵荣华于我如浮云,我并不在乎那些。”/p
龙拯上人闻言顿时精神一振,感激地投过来温和的目光,对千问点点头,站起来朝着后面走去了。/p
眼光扫过这一排简陋的茅屋,可以看得到后面也有着一排相同的屋子,想来就是龙拯的住处了。/p
千问不知道龙拯找自己是什么意思,但并没有按照申侯说的那样去跟着她学习。测算之术也不是她喜欢的领域,这是她第一次想要违逆父上的意思,也是她第一次想要主动的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p
或许连她自己都想不到,这一次的变化对她来说有多么重要,甚至直到后期她的各种选择与纠结,都源自于今天这个看似平淡无奇而又意义深远的拒绝。/p
拒绝,对于一个习惯了诸侯帝王家的的女子来说,是多么的难得而又充满了荆棘。/p
“后面的百姓们,也可以跟我学习。只要回答问题让我满意。”伯阳先生没有停止的意思,反而对普通百姓打开方便之门。/p
千问四人静静站在伯阳先生身后,听着他问一些貌似极为简单的问题,但伯阳先生却乐此不疲,极少有通不过的学生,不论男女,不论长幼,但凡通过,都是他的弟子。这样下来,大约两个时辰之后,终于外面没了人,加上犹犹豫豫又离开的一些人,总共有接近七十人留了下来。/p
“好,从今日起,你们就是我的记名弟子,我不需要你们日日在侧,只需每日来听我讲上几句话即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希望你们学有所成,在未来成就一番建树。”/p
日子在指缝间荏苒而过,三年时间一晃即逝。/p
这三年的时间中,陟延、尚华因为申国的各种事务越来越多,申侯交代给他们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前来学习的时间也是越来越打折扣。/p
筠雅对伯阳先生说得很多道理渐渐不能理解,觉得这样的学问对她来说毫无用处,跟众多高官家的女眷在一起游赏玩耍也没什么增益之处,渐渐也就懈怠了。/p
其他百姓更是不堪,发现与生产衣食无关之后,早早的已经无人再来。/p
唯独千问始终每日来此学习不辍,带着各种问题跟柏杨先生讨论不休,时常错过了吃饭的时间。每当如此,千问便捋起袖子从菜园里摘些青菜,亲自到厨房做些饭菜出来。往往都让伯阳先生大呼美味,连隔壁的龙拯都会吸引过来,带着两葫芦水酒过来蹭些光沾。/p
时间长了,跟龙拯有些接触,千问也熟悉了他的性格。就像伯阳先生所说,此人生性急公好义,单纯持正,就是有些急躁。年纪已然不小却改不了这大半辈子养成的习惯。/p
起初千问不回府,申侯那边还会差人来问,时间久了就习惯了,也就任由千问在此。/p
前几日龙拯外出了几天,恰好今天千问留下来吃饭,便拿了酒葫芦又凑了过来。吃饭中哀叹不已,牢骚道:“我看这世间早晚要变天,近来各处接连有水患,流民极多。申国不靠山不近水,反而是难得的安全之地,又有申侯勤于政务,相比其他地方,这里真算得上桃源圣地了。”/p
伯阳先生虽独居异地,也是心怀天下之人,闻言问道:“可是听到了什么消息?”/p
龙拯叹道:“天运不可违,你我即使隐居在此,也还是照样脱不了风云变幻。我前去镐京一趟,确实听到了几个不好的消息。”/p
千问本在旁静声不语,闻言也禁不住轻轻一颤,想到关心的姑姑等人,亦抬起头看向了龙拯。/p
龙拯道:“我去时,到处听到百姓想念尹吉甫、召虎两位辅政老臣,非议如今的三公虢公、祭公和尹球三人的斑斑劣迹。说当初申侯在旁辅政之时,这三人还没有那般猖狂,自申侯离开,三人与幽王沆瀣一气,已经将整个镐京搞得乌烟瘴气,民生颇怨了。”/p
伯阳先生喝了一口酒,皱眉道:“幽王此人是那种毫无主见的君王,有正直大臣辅佐,便会认真处理政务,倘若有奸佞小人在侧,只怕就是昏君一个。你所说的水患之事,幽王如何处理?”/p
龙拯不屑地露出一抹讥笑:“哪有处理,我听说满朝只有司徒郑伯友是个正直的人,可惜幽王不加信任。岐山乃是三川之源头,如今连年水患,守臣今年又上报说有地震水患同时发生,幽王静海市那句玩笑话——山崩地震如同人咳嗽喷嚏,过后即愈,有何奇怪?”/p
伯阳先生闻言嘿嘿冷笑:“这幽王真是被那群纨绔带坏了,三川如此重要,怎么可以这样看着它地震水患?当年伊洛川水源枯竭,大夏朝无疾而终;商朝历经几百年也是河枯而崩毁,现在三川崩坏,河水源头便会堵塞,河水堵塞之后水力浩荡,必将冲毁山头,出现洪灾。岐山乃是我大周太先王发迹之地,此山若是崩毁,西周还能无恙吗?”/p
千问听了幽幽一叹:“这等大事,我想不明白为何幽王这般无视,难道太子宜臼等人不会前去劝阻吗?”/p
龙拯冷笑:“宜臼现在根本不受待见,自你离开镐京,那宜臼便如同霜打的茄子,再也不复往日的精神,整日无聊在东宫玩赏花鸟,甚少去前庭参与政事。幽王也乐得不理会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