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就这(1/2)
蝗灾。/p
神色匆忙的朱标上气不接下气踏入谨身殿的时候,便获悉朱元璋今天没功夫打孩子的真正原因。/p
宽敞的雕花御案上平摊着数十份题本,朱元璋手中还握着一册,神思不属的他连朱标进来也不曾理会,只是一个劲皱着眉头。/p
而御案前方不远处,胡惟庸正毕恭毕敬俯身站立,若非朱标低声询问,这位深感事情棘手的宰相只怕会一直这样静静等候。/p
“太子殿下,青州河间莫州东昌等三十余府相继发来奏报,称治下发现蝗害,虽尽力扑灭却难能奏效,如今已然势大成灾,大片庄稼被啃噬,今年收成无望,民心惶惶……”/p
随着胡惟庸报出的一个个地名,朱标的脑海中大致圈出一片跨越三个行省的受灾区。/p
一瞬间,如他的亲爹一样,这位年少的太子也皱起了眉头。/p
虽然奏报只有三十来份,但蝗灾这种东西极易漫延,若是处置不力,眼下的这个数字都还要再翻上一番。/p
到那时,数百万的灾民嗷嗷待哺不说,以这些行省的税收作后勤补给的朔方边镇也会受到剧烈冲击。/p
边镇若是动荡,大明的国本都会受损。/p
想到这里,朱标感觉有些口干舌燥。/p
虽然朱元璋和宋濂总是教导他要处变不惊遇事不乱,但他毕竟只是个还不曾及冠的少年人,如何能做到像朱元璋那样只是紧皱眉头。/p
谨身殿一时陷入诡异的安静之中。/p
朱元璋并非没有应对蝗灾的办法。/p
自立国之初,各类灾害便层出不穷。如今六年过去,救灾早已有了详细的章程。/p
他发愁的,是应对这场规模浩大的蝗灾以及平息其影响需要付出的代价。/p
受灾的几十个州府,数十万户灾民,即使短时间内灭了蝗害,补种后最早也要等到八月才有收获。/p
长达三个多月青黄不接的时间,就意味着数百万石粮食的消耗完全要由朝廷承担。/p
更不用提,失去这么多州县的赋税,还要再更远的地方为边镇输送补给。/p
府库的钱粮倒是可以完全应对这场灾祸,但大明要花钱的地方太多太多,补上这一头的空缺,那接下来很多原本的计划就要暂缓施行。/p
不过现在显然不是计较这个时候。/p
“胡惟庸,命受灾各州县一力灭蝗,同时开仓放粮,莫要让咱的百姓饿着肚子。至于其他的,明日早朝的时候,咱再与你等细说。”/p
灭蝗,放粮。/p
朱元璋一口说出解决这场蝗灾的两个最根本的办法。/p
哪怕他的眉头依旧皱着,但说这句话的时候却铿锵有力。/p
当胡惟庸躬身退出谨身殿后,朱元璋这才将目光投向朱标的身上:/p
“标儿,听说你午后出宫去找你大哥了。怎的,朱棡那个混账东西还知道请救兵了?你回去告诉他,让他撅着腚候着,等咱处理完朝政,回去看咱怎么收拾他。”/p
国事糟心也就罢了,家里的熊孩子也跟着瞎闹腾。/p
朱元璋一时间都有些后悔将其带出宫去,居然让他们找到了新的靠山。当真以为那混账东西能拦着自己不成,惹急了他大的小的一并打。/p
被朱元璋说穿行迹,朱标尴尬地咧嘴笑了笑。/p
不过为了抢救那个即将遭受重罚的弟弟,朱标还是厚着脸皮转移话题:/p
“这倒没有,就是有些想念大哥,所以过去看看。不过大哥当真是神机妙算,一听父皇没有理会四弟的过失,便催孩儿赶快回来听父皇使唤,还说朝中出了大事……”/p
朱标知道,只要将话题转到朱极身上,朱元璋铁定会放下朱棡那点破事。/p
尤其朱极的准确预测,从胡惟庸告诉他情况后朱标便一直暗暗称奇,此时更是将朱极说成了神机妙算,由不得朱元璋不关心。/p
果不其然,听朱标这么一说,朱元璋脸上顿时露出满意的微笑。/p
“那混账东西哪里是什么神机妙算,他就是笃定咱对你们兄弟约束得严。若无重要的事情,朱棡那混账东西如何还有机会找他求救。”/p
嘴上是这么说,但自家大儿见微知着,更是深谙自己这个当爹的心思,这如何不教他满意。/p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联想到了另一件事情。/p
眼看天色已然不早,将案上摊开的那些个题本全都合在一处,郑重地拜访在御案的正中央,朱元璋起身伸个懒腰:/p
“你提起他,倒是让咱也想去找那混账东西了。你若无甚事情,便再陪我走一遭吧。”/p
与过去隐藏身份低调出行不同,今日的朱元璋破天荒点起侍仪司的车驾,在仪鸾司的护卫和侍仪司的开道中,这场出行变得人尽皆知。/p
当朱极得到通知的时候,也不由得为国瑞爷摆的谱震惊。/p
太阳都快落山了,还要让自己沐浴更衣在门口候着。/p
面对神色恭敬的侍仪司通事舍人,朱极抬手拿劲装的袖口擦了擦额头上渗出的细汗:/p
“你去前院官署里通知两位先生,待会儿随我一起见驾,我先去换身衣裳。”/p
如果不是当着外人的面,朱极真想说一句老头子谱真大。/p
他觉得这次有必要提醒一下国瑞爷,今后过来的时候不要这么招摇。或者,就算在外边招摇,到自己这里来也不要搞得这么麻烦。/p
还沐浴更衣,不知道烧水不仅费柴还费时么?/p
从皇宫到这里最多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