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没安好心(还有一更)(1/2)
杨奉和韩暹都是军阀出身,能做到大将军的高位足见其野心不小。/p
自从入了徐州,二人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如何占为己有。/p
徐州太富有了,几乎每个百姓家里都富的流油,二人心想要是能取而代之那该多好。/p
韩暹说,“天子为尊,朝廷为大,既然迁都到了徐州,那这里就该由我们统治。”/p
杨奉说,“裴潜有兵,肯定不会放权给咱们的。”/p
想了一会韩暹又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只需将你我的亲信安插到徐州各处为官,然后等有了兵权便可以向裴潜摊牌了。”/p
杨奉觉着此计甚妙,但担心裴潜不会同意他们安排人手到地方,一个不好反而会暴露了二人的野心。/p
想来一会韩暹提议可以先试探一下。/p
这时杨奉又问是否要通知董承一起干。/p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p
况且这几日董承言语中总是倾向裴潜,所以韩暹不同意董承参与此事。/p
…………/p
“入徐已经数日,这建造宫殿一事也该启动了。”/p
“是啊,建造皇城非同小可,必须得有朝中大臣坐镇,方可放心施工。”/p
“我举荐一人,征北将军李乐,可为监工统领督造。”/p
韩暹和杨奉一唱一和,天子听的频频点头。/p
于是让诸葛亮去请裴潜前来商议此事。/p
裴潜一到便答应了选址新建皇城,但却拒绝了杨奉推荐之人。/p
“李乐将军战场勇猛,然而新建皇城诸多考据,还是选个文官督管更为靠谱。”/p
“裴将军所言甚是。”/p
天子赞同,韩杨二人不好反驳,正欲重新推荐心腹再试,却听裴潜先开了口。/p
“尚书令杨彪为人持重,有威名可为督造正官。”/p
杨彪是天子身边的老臣,三公都当了个便,后来因为要封袁绍,他才主动放弃了太尉之职。/p
“杨彪没有问题,但是年纪有些大了……”/p
“可再安排一副官辅佐,颍川人钟繇现任黄门侍郎,能力不凡可为督造副官。”/p
杨奉还想推荐自己的人来试探裴潜心意,却又被裴潜抢了先。/p
两次试探,两次都提了百官中的人选,这让韩杨二人有些摸不清套路了。/p
若是裴潜不愿同意,完全可以提议徐州本地官员,为何还要在朝廷百官中选。/p
虽然杨彪和钟繇不是他俩的直系,但毕竟都是洛阳来的。/p
另外二人颇感意外的是,裴潜知道杨彪不足为奇,但怎会知道钟繇。/p
不是说钟繇没有名气,只是一个黄门侍郎如何引起了裴潜的重视。/p
原来早在几日前,当裴潜听到钟繇姓名时便有了统计百官筛选人才的想法。/p
于是便让诸葛亮暗中操办,这一统计还真有不少意外之喜,好多名人赫然在列。/p
杨彪、钟繇都是裴潜想要拉拢之人,而督造新都乃是流芳百年的好事,这次举荐若能成功也算是结下了善缘,方便以后招揽。/p
这时裴潜再次开口说,“兴建一旦开启,势必增加徭役,尚需一名统兵大将在旁坐镇以防变故。”/p
“在下部将徐晃勇猛无比,可去统兵!”杨奉可逮到了机会推荐自己人了。/p
“徐晃可以的。”/p
徐晃曾经跟裴潜几人一同面对过曹操的虎豹骑,出生入死过,更主要的是裴潜本就有收他为将的打算,所以就爽快的答应了。/p
只是裴潜这一同意,却让杨奉和韩暹误会了,还以为他并不在意百官渗透到徐州各地。/p
于是又试探性的提了几处不太起眼的地方,希望可以安排人员上任赴职。/p
安排人督造新都或许是为了捞些油水,裴潜会觉着无所谓,但推荐心腹进入徐州官场和军营,哪怕是最不起眼的小官,也是触碰了裴潜的逆鳞。/p
原来这俩老小子没安好心,想要蚕食徐州。/p
裴潜一眼识破了他们的诡计,但表情上没有丝毫异常。/p
“既然是二位大将军举荐之人,我肯定是不会反对的,再说迁都之后百官理当以徐州为家,多多付出多多参与到徐州的治理和管控上来。”/p
裴潜不但没有反对,而且还表示欢迎,希望二人多多给他推荐人才。/p
“两位大将军可把推荐之人统计成册送我府中,我会一一安排的。”/p
二人闻言大喜都以为计策成了。/p
一旁的天子似乎觉着裴潜的做法有失计较,就算是韩杨二人推荐也得询问一番被推荐之人是否胜任才行。/p
诸葛亮的看法就不同了,等裴潜离开是,还悄悄冲他竖起了大拇指。/p
这哪是让韩暹和杨奉推荐人才,只怕是秋后算账时他们的爪牙一个也跑不了了。/p
到了第二天,韩暹和杨奉一起商议写下了几十个推荐人名。/p
这时一名高瘦的文士走了过来。/p
“拜见大将军,拜见车骑将军。”/p
“哦,是文和来了,我正要寻你。”/p
“车骑将军有何要事?”/p
“我准备推荐你为郯城令,你可愿意。”/p
“在下愿意。”/p
…………/p
“启禀主公,外边有一文士求见。”/p
“文士?”/p
“说是替杨奉送推荐名册的。”/p
“哦,叫他进来吧。”/p
侍卫将文士请入府中,裴潜见到后大吃一惊。/p
“是你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