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保加利亚有点想法(1/2)
随着城内的最后一支俄军投降,华沙战役彻底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在德米特里重新回到参谋长的位置之后,俄军的前线部队一下子就减少了很多,作为见证了俄国是怎么样一步一步的从农业国走向工业国的元老,现在还活着的人中,大概是没有人比他更懂俄国了。
从尼古拉一世开始,德米特里见证了三代沙皇的,差不多五十年的起起伏伏,见证了这个横跨亚欧的超级帝国是如何走向辉煌,又慢慢走向衰落,在那段俄国最强大的时代,他可以睥睨欧陆的任何一个强国,甚至可以被称为军事上的第一列强。
但巅峰来的快去的也快,当俄国的脚步停下来之后,这个逐渐衰老的帝国已经跟不上极速变革的时代了,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永远强大,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无论是罗马帝国也好,阿拉伯帝国也好,哪怕是东方的唐王朝,他们最终都走向了衰落,而这个轮回也降临到了俄罗斯帝国的头上。
在面对德国这个新兴的大国时,德米特里其实已经预料到最终的结局了,他是军人,没办法干涉的决定,他只能将自己的职责贯彻到最后一刻,哪怕这些努力最终也挽救不了大厦将倾的俄罗斯帝国。
当德军完全吃掉华沙的时候,他们的装甲部队正式通过整编成为了陆军的独立兵种,一个装甲师的编制中有两个装甲旅,一个步兵旅,一个炮兵旅,两个后勤连,一个工兵旅,一个通讯营,人数差不多在一万人左右,这支部队是德军总参谋部设计的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战斗装甲师。
人数跟正常的一个师差不多,甚至还少一点,这支装甲兵团就是德军胜利的关键,而且上面也下达指标了,坦克的数值低点无所谓,但是数量得管够,反正有多少材料就造多少辆坦克。
驾驶员的问题,这个德国倒是有点办法,为了增加驾驶员的存活率,奔驰公司加高了坦克的底盘,情况不对的时候驾驶员能够从底下逃跑,降低了驾驶员的死亡率,当然要是敌人从下面丢炸弹下来,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不过俄国的士兵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他们又不傻,人类怎么可能只靠肉身与这种钢铁压路机对抗啊?俄军基本上也不是被德军打退的,而是看到坦克之后被吓跑的,毕竟即使是轻型坦克也比人大不少,古人云大就是好,好就是大。
人在面对比自己大的未知物品的时候,那收到的压迫感可是拉满的,就算俄军的指挥官知道那玩意就是个铁皮壳子,但是他要怎么向他的士兵解释呢?他的士兵会信吗?
指挥官本人躲在后头胡说八道,整一些脑洞大开的神奇操作,前线的士兵可就遭老罪了,反正不管他们对国家的感觉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对自己的顶头上司应该算是十分甚至九分的痛恨了,而且前线减员了,这造成了士兵更怕死了。
毕竟以前人多的时候会有侥幸心理,现在人少了这么多,那虽然没表现出来,但是心理肯定有点不平衡啊,凭什么他们去后方我们不能回去,你要是指望俄军指挥官发明个轮换制度,哪怕是太高估俄军的士官素质了。
就算德米特里能够操作这么庞大的项目,他的手下也不会真的浪费这个精力去干这种事情,那一个个的士官是真的拉胯,这也没有办法,毕竟这是一台充满漏洞的战争机器,虽然平时看上去,数值很高,光是对比军队的数量,俄国可以说自己是世界第一,但是论质量,俄军的质量可能跟美军一个t队的。
但美军只是装备差,人家打起来还是很猛的,在士气上不亚于欧洲的正规军队,而俄军这边装备虽然强一点,但不多,士气这种东西也可以没有,除了人数之外,俄国似乎也就没有其他优势了。
在东欧的平原上,德军每天能向前刺进五六十公里,要不是因为要等后方的部队,德国的装甲部队甚至还能冲的更猛一些,时间来到六月份,德国在明斯克取得史诗级大捷,兵峰直指斯摩棱斯克。
短短两个月时间,德军就已经快要打进斯摩棱斯克了,拦在德军与斯摩棱斯克之间的屏障就只剩下俄国最重要的自然天堑,也就是第聂伯河,越过这条河,就能攻进俄国的补给中心斯摩棱斯克,打进莫斯科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到时候,圣彼得堡也不可能安全,如果圣彼得堡失守,那根据情况可能得考虑迁都莫斯科了,不过至少现在德军距离圣彼得堡还很远,要打到圣彼得堡得拖很久俄国仍然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该如何应对德军的进攻。
不过德军的胜利太过辉煌了,此时巴尔干的小国们也决定做出决定,投身于这场世界大战之中,被称为巴尔干小普鲁士的保加利亚准备加入这场战争,而他们在看到了德军的一往无前之后,几周的时间就将战线向前推进了几百公里之后,他们做出了决定。
保加利亚是整座半岛的缩影,它从没缺席过任何一场大战,这一次也不例外。
保加利亚的梦想是成立大保加利亚,按道理说它应该会跟希腊敌对,但是比起希腊,现在的保加利亚人还是更恨塞尔维亚人,因为跟希腊的战争最多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在巴尔干战争中的惨败才是保加利亚人的心头之恨,哪怕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这种沉重的打击也依然停留在保加利亚人的心中。
六月二十三日,保加利亚沙皇斐迪南一世跟德国大使交涉,保加利亚的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