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惊掉众人下巴(1/2)
教室内还坐着的五位学子也纷纷站起身来,透过宽大的窗户朝外看来。
全部背诵完毕后,良久倪宽才从诗篇中缓醒过来。
倪宽点了点头:“进来吧。”
刘病已转身看到有些学子还是有些不服气,虽然他们已经恼羞地涨红了脸,知道他们不服气,觉得还需要再烧一把火。
新官上任三把火嘛,自己这个学友要立威,烧一把便可。
刘病已朝着倪宽微微鞠躬说到:“师父,学生旷下学业太久,理当责罚。但考虑到个人责罚与集体荣誉,学生还是认为个人要服从集体利益。为了在春闱论辩会上,我等取得好成绩,为师尊博取美誉,为我等争取功名,不如献上几篇美文,供师父和学友们参考。”
“哦?什么美文啊?说来听听。”倪宽对学问的追求那是无止境的,一听到有美文献上,自然就有了渴望之心。
“师父,这些都是学生在说评书时,一些不具名的高人相赠。学生觉得十分难得便背诵下来,且听学生背来。”
倪宽甚是赞许,指着教室门口的对联说到:“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这是出自你手吗?想不到身体力行,言行守一。很好!很好!”
倪宽不给自己解释的机会,刘病已只能勉强认领下来。
刘病已略微沉思便说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倪宽本来以为是奇文,没想到竟然是这等绝妙奇文。
是啊,大道理啊。
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太阳正了又斜,月亮圆了又缺,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天收割庄稼,冬天储藏粮食。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云气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里露水遇冷就凝结成霜。黄金产在金沙江,玉石出在昆仑山岗。最锋利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水果里最珍贵的是李子和奈子,蔬菜中最重要的是芥菜和生姜。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
将世间的平常事物化为大道理,这是何等的气魄和文学功底啊。
倪宽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一向威严的脸上满是惊喜之色。
学子们更是惊讶地差点儿掉了下巴,纷纷看怪物一般地看着刘病已。有些学子很没有气节,竟然也随着节拍摇头晃脑起来。
刘病已背得小心,尤其是将“东西二京”,“左达承明”,“杜稿钟隶”这样后世才出现的内容做了修改,才将整篇文章顺读下来。
还没等倪宽从震惊中缓过神儿来,刘病已接着说:“这本书的名字叫《千字文》。那位老先生还给了学生另一本书。”
“哦?赶紧背来!”倪宽已经激动地不行不行的,背着手在教室门口来回踱步。
他知道这篇奇文下来,他的儒学又要增添经典作品了,岂能不高兴。
刘病已缓了缓神,将《三字经》里面,涉及汉以后的典籍一一去除,这才张口开始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别说后面的内容,只是开篇两句话就已经把倪宽震惊地长大了嘴巴。
“人之初,性本善。短短六个字就把我儒家的学说凝结成为了经典。过去,大儒们都在围绕这一论点旁征博引,不知道说破了嘴皮子几十万次了,而这简简单单六个字就胜过一切。教育的功绩在于灌输,而灌输的最佳效果莫过于将灵魂性的东西直达人的内心。若是早就这样教授,也不会产生人之善还是人之恶的争论了。人之恶固然有之,但与帝王之术相悖,人之善却既能为帝王服务,又能匡扶人的内心,向善处奋进。这……这真乃我儒学之幸也。”
倪宽看待刘病已的眼神越发地痴迷了。
他之前对刘病已的《七步诗》,还是什么评书都是嗤之以鼻,但今日这番考究,却完全地被折服了。
等刘病已全部背完,整个学院的学子,还有几名临时聘来的师父,还有未央宫来的一些仆人竟然全都围拢在身边,对着刘病已流落出一番膜拜的眼神。哪怕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字的黄门老奴都震惊地头发竖立起来。
“你这是从何得来?”倪宽激动地快要把刘病已抱住了。
刘病已微微一笑,回到:“回师父的话。此两篇为一位鹤发童颜的仙者,他背一桃木剑,脚蹬草鞋,一身质朴麻衣来到学生跟前,便要与学生较量学问。”
“哦?较量什么学问?”
“他问我此世上有没有仙境?”
“哦?你怎么回答的?”倪宽此时也变得求知若渴了。
“学生虽然愚笨,但也实话实话。我回答的是有,仙境之所在在于人心,心有仙境,我便是仙人。大而化之,民有仙境,我大汉百姓便是仙人。”
倪宽瞪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