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部署待战(2/3)
怜张允一声不吭受训,身旁蔡瑁心有戚戚。三管齐下之策,除了司马懿成功拿下石阳之外,其余两路,尽数失败了。不过总算也是稍有成就,因为拿下了石阳,就意味着东吴已彻底被逼到长江南岸,毕竟,不管怎么说,周瑜也不敢夹在司马懿与贾诩中间,继续屯兵于三江口,即便是说,长江北岸,从荆州、豫州至徐州,刘军已经堪堪控制了北岸地区。
不过说到劣势嘛,因周瑜突如其来的介入,刘平无法拿下夏口,至于江夏,显然是替江东做了嫁衣,几番出兵,除了拿下一个石阳外,毫无所得,却陪上了众多士卒姓命,显然是得不偿失;其次,便是孙、刘更为紧靠,牵一发而动全身,显然无法再一一击破。
建安四年七月末,刘琦与刘备顾及孙、刘联盟,不好意思从屯兵江夏的孙策手中要回城池,不得已之下,刘备叫刘琦守夏口,与孙策比邻,自己则移师长江南岸樊口一带屯扎,与逆流而上、在赤壁处设下水寨的周瑜的比邻。
换句话说,孙、刘两家精锐,已全然在布兵在巴陵至江夏的长江南岸地区,于此地设下数个营寨并重重防御,岸边巡逻的士卒,更是多了一倍不止,江中楼船来回不绝,岸上哨塔林立,颇有不叫刘军再近前一步的气势。
毕竟,不管是诸葛亮也好,周瑜也好,若是像前次那样,叫刘军迂回踏足长江南岸,对于二人来说,那可是相当棘手的,幸好那次祢衡为避免被刘备军发现踪迹,只带了区区五千人,可是,倘若是五万呢?
另一方面,刘平听从随军司马、参丞相军事荀攸的建议,将麾下徐晃、乐进调至石阳一带屯扎,以换来司马懿、甘宁、陈到三人。
毕竟,周瑜眼下屯兵赤壁,江东实力已被逼入长江南岸,再叫司马懿屯兵石阳,显然是大材小用了,再说了,眼看着大战将近,作为自己最信任的谋士,刘平如何会叫司马懿身处外地?
刘平给徐晃、乐进的命令十分简单明了,肃清长江北岸残余东吴势力,伺机对江夏用兵。当然了,只是配合大军佯攻而已,毕竟徐晃与乐进都是骑将,不习水战。
其次便是迎合贾诩十万大军抵达。
同孙、刘两家的做法一样,刘平叫麾下大将分别在长江北岸设营,与孙策、刘备隔江而对,一待时机成熟,便大军进攻……
可是,什么叫时机成熟呢?
水军操练完毕?还是贾诩率十万大军赶至石阳?
其实不过是托词罢了,眼下对于刘平来说,哪里还有什么时机成熟可言。
论实力,刘军四十万,三十万陆军、十万水军,已远远超过孙、刘两家几近十万的兵力,就算贾诩率军抵达,也不过多了十万陆军而已,对于眼下处境,十万陆军,又能起什么作用?倘若是水军,那自然是另当别论。
战况一时间,几乎又回到了起点,要取江东,仍需借助水军,只不过对于荆州水军,刘平显然是不抱希望,而寄以厚望的刘兵,也就是青州兵、豫州兵,却又不通水姓,要训练到他们有能力与江东一战,那要训练到何年何月?
有没有办法,叫不通水姓的青、豫两州士卒,也能登船杀敌呢?刘平最近这段日子苦思冥想,犯了数次头风,仍是无计可施。
战事,一时间陷入了僵持阶段,不过无论是刘平也好,孙策、刘备也罢,他们都明白,眼下要么不战,一战……
便是大战,不死不休!
建安四年八月中旬,贾诩率军抵达了石阳,稍稍歇息几日后,开始频频向江夏、夏口施压,只不过东吴大将甘宁亦赶至江夏一带屯扎,对于他精于水战的锦帆军,麾下无水军的贾诩显然是无计可施。
贾诩不是没有想过,将甘宁诱上岸上,围而诛之,可惜任凭他如何引诱,甘宁就是不登岸,只率众横行江上,不管贾诩诈败也好,辱骂也罢。
而同时的,遵从贾诩以战养战、以战练兵的方针,刘平每每令蔡瑁出寨袭江南,少则数千,多则数万不等,扰得刘备、孙策无法安宁。
而胜率,亦从屡战屡败提升至十战九败……
虽说只是小小胜过一、两场,然而却给诸葛亮与周瑜敲响了警钟,毕竟,刘平坐拥七州,东吴偏安一隅,刘平耗得起,东吴耗不起。
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战术,司马懿与祢衡显然是不认同的,可是眼下,司马懿也没有良策可以瞬间提升水军实力,祢衡更不必说。
至于贾诩与钟会……
对于有毒士之称的贾诩来说,就算是用三十万士卒唤孙、刘十万兵,那能又怎样?
至于钟会嘛,死些小兵小卒,与他何干?相反的,他倒是不怎么希望东吴过早灭亡,这倒并非什么‘鸟尽弓藏’,只不过‘鸟’都死完了,那哪里会再有显示‘弓’威力的机会呢?
他钟会,眼下可仅仅只是一个徒有虚名、毫无权职的参军而已啊!
刘平也算沉得住气,就这么与孙、刘两家僵持了一个月,不过诸葛亮与周瑜,显然是有些沉不住气了。
比起刘平来,诸葛亮眼下更为顾及东吴,因为刘备的家底最近已经消耗得差不多,在这么下去,恐怕还来不及被刘平灭掉,就先要被东吴吞并了;而周瑜则是从大局考量,眼下对于刘军,江东的优势在于水军,也就是说熟悉水战的老兵,假如这些老兵与刘平麾下‘乌合之众’拼耗完了,那么江东又如何在刘军铁蹄下存活?
毕竟,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