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千金买马骨,先生真乃朕之张良(1/2)
春耕大典完毕,农人们热火朝天在地里耕种,此情此景,让人心生无限希望。
曹化淳在南京大开杀戒,用狠辣血腥的手段弹压下去官商们的抵制,开始加征商税。过些日子,就会有大量的银子运到宁陵来。
宁陵县开垦荒地和南方加征商税的政策实施下去,暂且解决了“钱”的问题。加上从京城带来的几千万两银子,足够养活当下宁陵县里的人许多年了。
接下来,要解决的是“兵”的问题,这个问题更加棘手。
李存明召集大臣们商议此事,道:“有什么意见和法子,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
县令刘大才道:“关键是县里人丁凋零,死的死逃的逃,十室九空,开垦荒地尚且要招募流民,又去哪里找寻那么多壮丁来当兵呢?恕臣直言,附近几个县情况都是如此。”
“岂止是宁陵一带如此呢?这么些年来,旱涝灾害不断,兵祸接二连三,南方情况稍好一些,但也苦不堪言,北方就不必多说了。”蒋德璟补充道。
刘文炳道:“两位大人,抱怨有什么用呢?皇上是让你们拿出办法来!既然北方人丁稀少,兵源不足,就去南方招募新兵。”
李邦华点头道:“这倒是个可行的法子,一来南方受灾程度轻,人口还算充足,且皇上提高了士兵的饷银,能让想吃军粮的汉子们大为心动;二来闽越地区多山,民风彪悍,老百姓吃不饱肚子往往当山贼当海盗,正是当兵的好苗子。威名赫赫的戚家军,不就是从义乌招来的农民和矿工吗?”
“嗯,就到南方招兵,朕不怕麻烦。”李存明拍板道。
刘文炳主动请缨:“臣提督京营,招兵是臣的职责所在,臣愿意亲自去南方一趟。”
“皇上,还是让老臣去吧。”李邦华站起来,说了自己的理由,“臣是南方人,又在南方当了很多年的官,熟悉情况,也有不少故交,做起事情来比刘大人更方便一些。”
“不,招兵的事情交给刘文炳去做。”李存明看着李邦华,笑道,“朕还有一桩更为要紧的事情要拜托李爱卿,朕要让你去招贤纳士。”
说着,拿出一份名单来,递给李邦华。
名单上写着许多人的名字,分别是:毕懋康、宋应星、张国维、堵胤锡、张煌言、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等人,而且还标注了这些人大概的落脚地。
毕懋康是齐天明临终前上表举荐给皇上的,此举提醒了李存明,是时候招纳人才了,他便凭着记忆写出一份名单来。
有些人,李邦华是知道的,比如张国维曾任兵部尚书,是李邦华的老上司;堵胤锡、张煌言二人在士林中颇有名气,毕懋康曾在京城任职,主持过军器局工作,李邦华只闻其人素未见面。
但剩下的那几人,李邦华就没听说过了,皇上怎么知道这些人的?
“李爱卿,请得这些人前来,不亚于给朕请来了千军万马!你一定要用心,放低姿态,一次不行就去两次,学一学刘备三顾茅庐。另外,不管他们来与不来,每个人都给十万两银子当安家费。”李存明说得很严肃。
蒋德璟惊呼道:“皇上,会不会礼遇太重了?又是李部堂亲自去请,又给十万两的安家费……”
李存明哈哈大笑:“户部尚书就是户部尚书,提起钱来就敏感得很。你是不是因为这段日子见朕花钱如流水,担心再多的钱也不够用?”
“钱嘛,挣来就是花出去的,只要用到正处即可。”
“朕还担心十万两的安家费给少了呢,古人千金买马骨,朕自然不甘落后!朕要通过此举告诉天下人,大明朝什么最宝贵?不是金,不是银,也不是古玩玉器珍宝字画,是人才!一个个像卿等公忠体国的人才,才是朕最稀罕的宝贝!”
这几句话,字字句句如同暖流融进大臣们心里,他们深受感动。
李存明笑道:“只要有才能,尽管来找朕,要官给官,要钱给钱,要女人嘛……可惜朕身边也缺少女人。”
臣子们哈哈大笑,笑过之后,便尽心尽力去完成各自的任务。
……
招募新兵,收揽人才,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事情。
李存明一边耐心等待,一边去校场上看周遇吉操练兵卒。周遇吉是难得一遇的将才,他操练兵卒自有一套,李存明当然不会去指手画脚班门弄斧。
“只是后世的练兵之法,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等我思考成熟了,跟周遇吉好好探讨一番,挑选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法子加以运用。”
“其实也不必借鉴后世的练兵之法,只需把戚继光那一套法子拿过来,也够用了。嗯,我得去找一找戚继光留下来的兵书。”
士兵们正全神贯注操练,突然出现一阵骚动。原来是长平公主骑着一匹马,握着一张弓飞驰进入校场,要加入到队列之中去。
“公主,当兵打仗是我们老爷们的事情,您不要为难我。”周遇吉劝道。
李存明走过去,叹道:“罢了,既然这丫头喜欢,就让她加入队列吧。周将军,在军中不管什么人都要一视同仁,你怎么训练别的士兵,也就怎么训练长平公主。”
“长平,吃了苦头,不许到朕这里哭鼻子!”
“知道了!”长平公主早已举着弓箭,跑到队伍里去了。
这一天傍晚,天气阴冷。臣子们都忙事情去了,县衙里显得有些冷冷清清的。
李存明四处逛了逛,推开前院一间偏房的门走了进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