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2)
第一百七十二章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诸位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既然如此,那就换一种方式吧,我依然会上书天子,向天下各郡征收赋税。”
“若是有违抗旨意者,朝廷有权收回封地,将土地分予各地百姓,使耕者有其劳,百姓有其食,这总不过分吧?”
“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曹操、孙权、刘备之流,兵马数倍于汉中,汉中自不可敌,可他们就算再强大,难道就能与天下百姓为敌吗?”
“尤其是刘备,以仁义而着称于世,难道他会站到益州百姓的对立面吗?”
“如此以来,天下百姓必定对天子感恩戴德,若天子受百姓拥戴,将来恢复汉室江山,并非没有可能。”
高坐在主位上的张跃振振有词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没错,有了天子在汉中,他就可以借天子之名,一步步瓦解曹刘孙三家的实力,让曹刘孙三家自顾不暇。
这样一来,汉中才有崛起的机会。
只要汉中崛起,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张跃才能改变天下。
“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主公此言,乃儒家之道啊!”
皱眉沉思的贾诩轻捋胡须,若有所思地低声道:“此举较之温和,不似之前那般激烈,但亦会让汉中成为曹刘孙三家眼中的肉中刺,欲拔之而后快。”
离得近的阎圃叹了口气道:“贾公言之有理,主公这一招叫以退为进,知道之前的想法必会遭到反对,所以才先来一剂猛药,再退一步,让我等做出选择。”
众人交头接耳地低声议论,张跃坐在上面耐心地等待着,似乎一点也不担心有人会反对。
因为这个计划是行得通的!
天下苦战乱久矣,自黄巾起义开始到建安二十年的四十余年,百姓流离失所,衣不果腹,易子而食,家破人亡者若过江之鲫。
如此悲惨的世态,天下百姓无不渴望安宁。
可区区百姓,卑微如蝼蚁,岂能与世家权贵抗衡?
如果这个时候,天子能够站出来为百姓作主。
汉中能够站出来,为百姓做靠山。
那么苦天下战乱久矣的百姓,必然会依附于天子和汉中。
无论什么朝代,百姓才是时代的洪流。
到时候汉中携时代大势,岂会畏惧曹刘孙三家虎狼?
张跃相信大家不会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果然,阎圃站了出来,向张跃拱手道:“主公心怀天下百姓,乃天下百姓之福,张远宗非汉中之张远宗,乃天下之张远宗,我等非汉中之臣,乃汉室之臣。”
“主公欲行大义于天下,我等愿效犬马之劳。”
阎圃说完,贾诩也点了点头开口道:“阎功曹所说的,也正是老朽想要说的,主公大义,胸襟广阔,我等自愧不如。”
贾诩没来之前,阎圃就是汉中的第一谋士,如今阎圃和贾诩都统一表态了,其余文臣谋士也纷纷站出来附和二人。
至于武将们,打仗他们倒是能行,但说到权谋斗争,可就让他们头大了,反正这也不是他们该操心的事情,既然文臣谋士们都表示支持张跃,他们就没必要站出来唱反调了,难道自己这些大老粗们比文臣谋士更懂制衡天下吗?
不过,虽然支持张跃的决定,但大家心里也感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这么做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汉中从此要被天下各州各郡当作眼中钉了!
给朝廷上缴赋税?
天子早就是个空头名号了,三公九卿各大臣也换了好几茬,哪还有什么朝廷?一点威信力都没有,谁会傻到上缴赋税?
说是上缴给天子,其实最后还不是便宜了汉中?
那么最后的结局就是,各州各郡不会把诏书当回事。
然后张跃必定以天子的名义收回各郡封地,将其分给百姓。
各世家,各地方官府敢不把诏书当回事,难道敢不把百姓当回事吗?黄巾之乱怎么来的?不就是农民起义吗,一场轰轰烈烈的黄巾之乱葬送了汉室江山的最后一丝气运。
曹刘孙三家势力再大,也比不过汉灵帝在世时的汉室江山。
汉室江山都经不起百姓大暴乱。
连年征伐不断,民生怨道的曹刘孙三家,经得起内乱吗?
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主公这一步棋,是要借天下百姓的力量,颠覆曹刘孙三艘巨舟,载起汉中这艘小舟啊!
只是曹操刘备孙权固然不敢与百姓为敌,但到时候难免不会找汉中这个始作俑者算账,到时候汉中又该如何破解危机?
须知这不仅仅是一个曹操那么简单。
这可是曹操、刘备、孙权加起来的份量,三家联盟足足可以调遣百万雄师,就算汉中上下人人皆兵,也才不到三十万人马。
何况这其中还有老幼妇孺。
试问,汉中何以挡住百万雄师?
神武大炮?火雷?空中兵?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外物终究只是小道,以奇制胜尚可,若要扭转乾坤,未免有些痴人说梦了。
再者,曹操帐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刘备和孙权帐下也是能人无数,三家若是联盟,能想出来针对汉中的法子不知凡几。
汉中呢?汉中拿得出手的除了武器,也就只有张辽徐晃庞德这几个将领,谋士只有贾诩阎圃这两个智囊算得上排面。
其余的武将和文臣不值得一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