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拜我为汉中王(1/2)
第一百十六章拜我为汉中王
“张跃提出,可让曹魏和东吴共同掌控合肥。”
鲁肃语出惊人,大厅顿时鸦雀无声。
安然坐在主位上的孙权面色微变,蹭的一下站了起来,沉声道:“此话怎讲?”
“将合肥作为贸易之城,由曹魏和东吴共同派兵维持秩序。”
“作为补偿东吴的损失,曹魏应当适当让步,和东吴交换的商品都要折价,只能低于市场价值,不能高于市场价值。”
“若此事能谈拢,则可不费一兵一卒保住合肥。”
见众人情绪激动,鲁肃赶紧长话短说,简明扼要地将张跃的建议阐述出来,拱手向孙权道:“请主公以大局为重,促成合肥停战之事,东吴目前需要休生养息,不宜与曹魏再动干戈。”
在回来的路上,鲁肃琢磨了很久,现在因为汉中的横空出世,无论是曹魏还是益州,以及东吴,曹刘孙三家之前打得你死我活的局面突然就陷入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停滞状态。
如今,益州放弃汉中,转而征讨西域和百越,兵锋不再直指中原;而曹魏也面临着乌恒族大举进攻的局势,即将和草原匈奴决一死战;东吴全面失去荆州,二十万大军败退江东,元气大伤。
可以预见的是,短时间内曹魏不会再南征,而益州和荆州,以及东吴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北伐。
三家争霸,逐鹿中原的步伐,因为汉中的存在而停滞了。
中原内部的矛盾,逐渐向外部转移。
无论是汉中张跃故意推动也好,还是大势所趋导致也罢。
天下的形势,已经变了。
如果东吴因为合肥再和曹魏继续都下去。
那么,益州刘备很有可能会趁此崛起。
到时候,曹魏和东吴都是输家。
所以,与其让刘备坐大。
不如继续维持曹刘孙三家现在的局面。
东吴越早从合肥之战中抽身出来,越能保存更多的实力。
据说,刘备得到汉中的新型火器,已经在开始筹备西征。
东吴也不能太落后,否则就会被刘备赶超。
到时候,东吴就是三家中最弱的一家。
听完鲁肃的话,孙权眉头紧皱,沉吟不语。
作为东吴之主,孙权自然明白东吴的现状。
一个多月的时间,先是夺取合肥,后是和荆州全面开战,二十万大军败退而归,紧接着又和曹魏展开合肥之战。
可以说这是孙家三代人割据江东以来,压力最大的时刻。
即使当年赤壁之战,面对曹魏数十万大军,孙权也没感受到这种压力,那时候好歹还有盟友刘备。
而且那时候又是被动迎战,东吴水师占据了优势,曹军中的水军大都督,还被诸葛亮设计除去了。
现如今,东吴在短时间接二连三的开战,再加上和汉中交换火雷又消耗了巨量的粮食,对东吴的物资储备而言,可以说是把东吴掏空了一大半。
若是再和曹魏争下去,先不说输赢的问题,东吴内部可能就先撑不住了,自己就崩溃了。
“可是,曹操未必会答应……”沉吟片刻,孙权皱着眉头,有些迟疑不定地道:“若是将合肥打造成贸易城,对东吴和曹魏而言都是好事,至少可以为双方争取几年休养生息的时间。”
“不过由东吴制定贸易规则,曹魏未必会同意。”
“曹操又不是傻子,如果我们定的规则太过分了,他们可以明着答应,然后暗中控制交易量,如此一来我们东吴占不到什么便宜,反而还白白的让出半个合肥。”
这就是孙权所担心的,东吴让出半个合肥,作为补偿,提出一些有利于东吴的规定,自然是合情合理的。
可是曹魏若是表面上答应,暗地里控制交易量,禁止与东吴进行大额贸易,那么东吴又能占到多少便宜呢?
所以,孙权也有自己的考虑。
张跃的建议固然有可取之处,但也并非毫无破绽。
“主公英明。”鲁肃点了点头,幸好这个问题他也想到了,而且当时也问了张跃,张跃只说了八个字,薄利多销,刺激消费。
于是,鲁肃原封不动地把这八个字送给孙权。
“薄利多销?刺激消费?”
孙权皱了皱眉,仔细一琢磨,好像有点门道。
不过心里也明白,别看只有八个字,里面的学问深着呢!
“如此说来,东吴其实有利可图?”孙权目光闪烁,忽然意味深长地看着鲁肃,“子敬啊,你觉得张跃的话可信吗?”
鲁肃略作迟疑,随即答道:“主公明鉴,至少张跃没有伤害东吴的动机……若非如此,他也不会主动赠予战船设计图。”
这时候,甘宁开口道:“主公,臣认为应当采取张跃的建议,与曹魏谈和,然后东吴就能早日出海征讨异国。”
众武将也都目光明亮的看着孙权,他们对海外的未知国度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既然张跃说那些地方是不毛之地,那么就一定不会有假,如此一来岂不是能杀得酣畅淋漓?
他们实在不想和曹魏打下去了,打了这么多年也没个胜负。
而且攻打异族,心里根本没有一点道德负担。
孙权把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双手叉腰哈哈大笑道:“尔等的心思吾岂能不知?中原止戈是大势所趋,吾岂能逆势而为?”
“子敬可否愿意出使曹魏,前往邺城说服曹操?”
孙权这是当众表态了,愿意促成此事。
众人的心里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