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建设学校的计划(1/2)
林川和姜维因为在村中停留的时间有些长,所以就在县城住了一晚。
第二天上午两人才回到了汉中城。
姜维回城之后没有再去侯府,而是直接协助邓艾去处理政务。
林川回到侯府休息了一天,此时正在书房中思考事情。
曹节看着林川这一出去就是十几天,回到侯府之后也是思虑重重的样子,不禁有些担心。
于是曹节来到书房,为林川添了一杯新茶后,温柔的开口问道:
“林先生,自从您视察回来以后,就一直不太开心,难道是下面的生产基地出了什么问题吗?”
林川从曹节的话语中感受到了她的关心,示意曹节坐下来聊聊。
曹节看林川有和自己倾诉的打算,坐下之后没有继续追问,而是等着林川的回答。
“所有生产基地的运转都十分良好,郡中各县百姓们的生活也是不错。”
林川先是简单说了一下此次视察的见闻。
曹节听到不是生产基地和郡中吏治出了问题,在心中松了一口气。
之后便对林川所思考的事情更加好奇。
“可是在视察当中发现了什么不妥?”
“没错,这关乎到汉中郡未来的发展!”
一听到竟然是关乎汉中郡未来的重要之事,曹节顿时认真了起来。
曹节可以说是见证了林川是如何将一个经历战火的汉中,在短短三年时间变为如今的繁荣昌盛。
并且曹节在汉中的发展也是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从最开始的协助林川处理公务,之后又负责主持招募女工进入生产基地,到如今汉中商会的账务总管。
汉中郡不仅是林川的大本营,在曹节心中这汉中郡也是自己未来的家。
现在听到林川如此认真的说出关于汉中郡未来发展的话,曹节自然也是十分的上心。
不过在她的眼中,一切问题都难不倒林川,她相信林川一定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林川接下来将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
“百姓们的生活好了很多,不少在生产基地做工的人家都攒钱买了耕牛,再加上曲辕犁和筒车,汉中郡的农业发展已经位居大魏之首。”
“之前五口之家可以耕种的土地,现在三口之家便可以进行耕种,而且粮食的产量并没有减少很多。”
“这也是汉中能在短短一年内再次建立一批生产基地的原因。”
曹节听完林川的话后也了解了原因,正是因为汉中的农业发展迅速,才会有更多的百姓愿意进入生产基地做工,生产基地的规模自然便会扩大。
“您说的很对,但这对汉中郡的发展不是一件好事情吗?”
曹节还是没有林川的大局观,忍不住奇怪的询问道。
林川没有直接回答曹节的疑问,而是提起的大魏公报的事情。
“嗯,不过我在房陵县有了更加长远的打算。”
接着林川就将自己在房龄县,最后听到的小孩子和村长的对话说给了曹节。
了解了前因后果的曹节终于明白了林川的担忧。
“林先生,节儿明白您的想法了,您想在汉中郡设立官学对吗?”
“曹姑娘所言正是,我现在思考的正是如何在汉中设立官学。”
林川肯定了曹节的猜测。
汉代的教育制度已经发展的较为完善,林川来到汉中以后,也对汉代的教育制度有了很多了解。
这次林川便打算在汉中郡设立一座新的官学学校。
官学是汉代最高水平的教育和官员储备基地,分为地方官学和中央官学。
如今汉中郡便有一所郡国学校。
不过这汉中的郡国学校都是士族子弟就读,普通百姓是没有可能进入郡国学校求学的。
由于官学是培养未来的官员,教授的主要是诗书礼易、春秋五经,还有论语和孝经等道德相关内容。
而林川目前打算建立的官学,并没有计划全部教授上述内容,他现在需要并不是一批预备官员。
并且林川现在通过汉中商会已经将士族用金银拉拢过来,如果再用新设立的官学从普通百姓中培养预备官员,那之前的所有努力就白做了。
大魏的士族们虽然喜爱金银,但绝对不会容忍有人动摇他们的统治根基。
所以林川从始至终都没和曹操提及科举制度。
现在林川所考虑的就是如何在汉中开展数理化教育。
曹节对林川想要设立新官学的想法还是有些不解,于是再次出言问道:
“林先生,如今汉中郡已经有一所郡国学校,您是觉得学校的场地太小了吗?”
林川现在正犯愁数理化教材的事情,便漫不经心的对曹节说道:
“和郡国学校的大小无关。我设立的新官学不打算招收士族子弟,只招收普通百姓家的孩子。”
曹节听到林川的回答之后,心中不由得大为惊讶。
大汉自设立官学一来,就几乎没有招收过普通百姓子弟,就是私学也是招收富家子弟,现在林川竟然说要办一所只招收普通百姓子弟的官学?!
“林先生,您是打算重新调整汉中郡的官吏吗?”
曹节惊讶的对林川说道,虽然她和林川学习了许多后世知识,甚至连高考都知道,可曹节现在还是没有完全理解林川的想法。
“请林先生三思,若是您真打算培养有才能的普通百姓子弟,也不至于设立一所官学,这是与整个大魏的士族为敌!”
曹节虽然相信林川的实力,但还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