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海外贸易带来的后果(1/2)
对于熊廷弼这样的安排,这绝对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在这个处理过程中,整个边军没有出现一起动乱的事件。对于整个边军来说,无论是谁都得到好处。
此时陈四率领两万大军进驻河北,对河北的军户、马户以及军队进行整编。这次的整编得到黄尊素和骆思恭的大力支持。
骆思恭亲自负责对河北军队军官的廉政考核,上次在大同,骆思恭已经在朱由校面前失分了,这次骆思恭必须全力以赴争取陛下的信任。
“黄抚台,本官以为要按陛下在大同的方法,先将各地千户长及以上的官员全部招到邯郸来,逐一审查,以防止出现意外。”骆思恭建议道。虽然朱由校没有拿武官像文官这样开刀,可是让这些武官放弃权力,骆思恭也怕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变故。
在明朝是没有河北承宣布政使司的,这是朱由校按照后世的规划重新设立的,这个时候也还只有石家庄村,朱由校只好将河北省的首府设置在了邯郸。
“河北藩司刚刚设立不久,对地方的管辖尚有欠缺,本官以为骆指挥使此法可行。河北一地乃京畿重地,不可有丝毫动乱,陈提督,不知两万龙腾军可否控制住局面?”黄尊素赞同道。
“整个河北省,就宣府镇有上十万重兵,龙腾军只需控制宣府重镇,便可控制大局。而两万龙腾军足以控制住宣府镇南下的要道,就算整个宣府镇造反,末将也有信心控制全局。”陈四说道。
朱由校来了明朝之后,他习惯用一些后世的词语,这让周围的人也受到了影响。例如在明朝,省这个字是很少用的,明取代元,沿用了元制,却取消“行省”这个称呼,现在都叫“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但朱由校却是习惯称“省”,这就逐渐让很多人也开始跟着称“省”了。
“还有在将各地的千户及以上的官员招到邯郸来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按照熊都督在山西的做法,同时给各地卫所颁发公文,稳定军心,防止有些人借机蛊惑士兵闹事。”黄尊素说道。
“本官会调动河北所有的锦衣卫去配合抚台去做这件事情的。”骆思恭说道。
“本官会立刻草拟公文,争取明日之内即将公文准备好。”黄尊素说道。
……
十月,朱由校在返回京师的途中,收到了柳河之败的消息。朱由校一心想避免柳河之败,结果还是发生了。一路上,言官纷纷上奏弹劾马世龙。马世龙被逼得也不得不称病希望离任。而且此事也成了言官攻击孙承宗的一个借口。
朱由校知道马世龙还是有才的,他在崇祯年间重挫蒙古人,从而威震西北,使得蒙古人不敢踏入西北边陲半步。
朱由校想了想说道:“传旨,令马世龙进入乞活军担任总兵一职。”
“诺。”
朱由校刚处理完马世龙的事情,就接到了来自宫里的喜报,范慧妃给朱由校生了一个儿子。听到这个消息,朱由校算又惊又喜,喜的是他有了儿子,现在可是一子一女,而惊的是,范慧妃果然生的是个儿子,也就是后面被追封为悼怀太子朱慈焴。
朱由校总认为他已经在改变历史了,可历史又始终好像在重复着发生的事情,就像是他想改变柳河之战的结果,可柳河之败还是发生了。
难道历史真的有自我修复的功能?朱由校的心中突然涌起了一个的疑问。
……
原本只是被少数人垄断的海外贸易,由于张国纪的到来,这种垄断正在被打破。从天津一直到广州,大小船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大明在民间力量的推动下,终于迎来了造船高峰,大明的航海事业正在进入黄金时期。
袁德育,大明的一个小丝绸商人,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已经算是小有积蓄了。前段时间,他的朋友潘树金有意扩大他的小船厂,特意跑来找他借钱。现在已经过了几天了,袁德育还在犹豫是否借钱的事情,今天潘树金又过来商量借钱的事情。
“德育,你放心,只要我的作坊交付了这批船只,我就立刻能把钱还给你,每月三分五的息钱,一分都不会少你的。”潘树金恳求地说道。
海外贸易成井喷式的发展,一个直接的后果的就是民间资本开始出现了短缺,无论要扩大船厂还是从事海外贸易都急需要新的资金加入。
“树金,我全部的家当也才八百两银子,要是全借给你了,我的生意可就没办法维持了。”袁德育说道。
“德育不是我说,现在生丝,丝绸,棉布等等有什么东西是没在涨价的?你现在有钱也不一定能收购到丝绸,现在这些大商人都在市场上抢购这些商品,就连最次的丝绸都有人要,你能抢得过他们?要不这样,还一种办法,你把八百两全部投入到我的船厂来,我给你船厂两成的份子,怎么样?”潘树金说道。
海外贸易井喷式发展的第二个直接后果就是通货膨胀,现在整个大明所有的东西都在涨价,光生丝足足了涨了一成半还多。
“树金,你让我再考虑考虑,毕竟这隔行如隔山,我从来都没做过你这行,你让我一下把家当都投进去,我还真有点怕。”袁德育说道。
“那你要尽快给我答复。你要知道现在一天一个行情,不说别的,就是人工,现在稍微熟练一点的造船工人已经到了三两一月,这个价格还要涨,现在有钱还不一定能招到这种熟练工人。”潘树金说道。
用工荒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