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南下(1/2)
这枚青莲玉佩,本就是诸葛亮的东西,细说起来,就是当年在徐州的故事了。
那年的卧龙先生,不过就是个十来岁的孩子,论年纪,还没有少将军如今的岁数大。在和叔父诸葛玄从徐州南下避乱时,遇见曹军追杀,慌乱之中走丢了,藏在死人堆里才捡了一条命,后来穷途末路之际,却遇见了前来驰援徐州的平原相刘备,说起来也是一番善缘。
刘安可是记得清楚,那晚诸葛亮给他讲这件往事的时候,他震惊到了什么地步,虽说没像上次家宴上那样掉筷子,但十分难以置信地和对方聊起来,一时都忘了问自家姐夫在襄阳发生的事,好在后来荆州这事左将军也和他说了,倒是没耽误什么。
这枚玉佩,是青莲样式的上品,也是当年孤身一人的少年卧龙,唯一可以用来答谢的东西,自然是想要送与前来救援他和他家乡百姓的恩人,以谢救命之恩。
只是依着刘备的性子,无论是如今的左将军,还是当年的平原相,都没有抢小孩子家传玉佩的兴趣,更可况当时的卧龙虽然年少,却不无知,帮了他们不少东西,让刚刚因错失少年田豫,感伤自己势孤力穷,不能留下人才的平原相十分惊喜。
后来,大概是命运的安排,少年找到了家人,也要离他而去,临行前,已经提领徐州的刘备,终于答应了对方的请求,留下了那枚玉佩,并打算将之作为统军的兵符,但前提是,少年人收下一枚系着红绳的金锁以做交换。
少将军当初把故事听到这里,大概就明白了,那金锁不是别的,就是关平、糜威、赵统他们几个手里一人一个的拿东西,玉佩更是他腰间系着的那枚青莲。原来自家老爹一顾茅庐前那晚,和他吃夜宵闲聊时,真的没瞎说,那年在徐州差点被他捡去做儿子的少年,正是十来岁的诸葛亮。
更搞笑的是,当初独身在外遇到陌生人的诸葛亮,竟然也用了个假名字,还和他当初一个套路,用的母亲的姓氏。
正因如此,当年化名为章亮的幼年卧龙,因为一时的谨慎,搞的这段传奇的“金玉良缘”,因为主角之一长大成年后变化太大,一时都没让左将军本人发现,他那花了三顾求来的大贤,原来是个故人。
“只是说好了,此物虽然本就是孔明兄的东西,却也是父亲当年给我的见面礼,尊长所赐,于礼就不送还给您啦,如今拿去,吓唬吓唬二叔三叔就好了,等仗打赢了,可记得还回来哦。”
毕竟关张赵都是长辈,少将军这些年除了十一岁那次,让糜威拿着这东西回北大营搬救兵,平时倒是没怎么用过这东西。
但号令全军的军权不说,这东西也是自己的当初拜师第一次跪老爹时,拿到的见面礼,怎么说也是尊长所赐,不能当寻常饰物,直接还给诸葛亮。
“别得瑟了,你能号令全军这事,孔明早就知道,那玉佩收好,你爹打了这么多年仗,还不至于换把剑就会输。”左将军有些无奈地看着自家公子,平时不离身的东西,也舍得借人?不过虽然嘴上训斥着,想着自家公子那番话,老父亲还是被关心的心里一暖。
“将军莫急,此事公子说的倒是有理。”
少将军本人所言倒也没错,战场上刀剑不长眼,主公拿着平时常用的兵器,更是合手安全一些,否则若是真出了什么意外,却是不划算了。
“但君子不夺人所爱,这枚玉佩既然于公子很重要,亮自然不会忘记归还,若是安之实在不放心,咱俩先换换?”
诸葛亮摇了摇羽扇,看着自家小师弟不由微微一笑,唤来跟随在身边的蒋琬,吩咐了几句,让对方拿来那枚自己珍藏的金锁。
自家主公没边儿地宠儿子,他原本只是听说,如今算是亲眼见识到了,号令全军的玉佩兵符,就这么放在一个十来岁的少年手中,真是........胡闹........
长了见识的卧龙先生,甚至有些好笑地想着,若是当初叔父没找来,自己真的从徐州开始就跟着自家主公长大,也许今天也用不着过来借什么剑印,直接像师弟这样把腰间系着的玉佩拿出来,完全就够了。
“信得过,信得过,孔明兄什么人,玉佩在您手里,本公子自然是放心的。”不过,看着自家表兄蒋琬拿过来的东西,少将军眯了眯眼睛,“不过金锁这东西,先借给我玩两天也行。”
至于军营这边,看着面前的玉佩,三将军一愣,回身,不由叹了口气,“且听令去,看他如何调度。”
罢了,既然大侄子那枚宝贝玉佩都给了这诸葛村夫,想来也是对那人的水平有信心,但愿这两个神兽真能玩出点名堂来。
“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
说起来,这什么地理考察的事,还是上次他们几个去打猎游玩时,一边跟着的诸葛亮刻意记下的。
正如卧龙先生前些年在隆中,教几个少年辨识方位和地形时所说的那样,“为将者,不通天文,不懂地理,不晓阴阳,不知奇门遁甲及阵图兵势乃庸才也。”
几个少年人这边出去打猎,飞鹰走狗玩的开心,满脑子都是干正事的诸葛军师,却已经暴露出了他的工作狂属性,开始观察考量起了新野樊城附近的地形地貌了。
“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曹军至,放过其部主力,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
打仗,尤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