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冬季攻势(一)(1/2)
古代的战争多是在冬季进行,因为只有一年的收获已经入仓之后大部分的国家才有足够的粮草用于作战。
波斯、西突厥和吐蕃三国挑的这个时间很是不错,至少对大唐来说是很不错的。
也许他们还没有跳出季节对战争限制的怪圈,也许是他们认为唐人很难适应在寒冷的西域作战,可以利用冬季的大雪与大唐打消耗战。
不得不说,无论他们是怎么想的,想要利用西域冬季的大雪来消耗大唐的储备是一定的。
不过他们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李元喆这位选手可是开着挂的。
天帝四年的大唐称得上风调雨顺,仅是秋税收入的粮食就超过了武德九年的两倍,大唐彻底结束了缺粮的处境,人均粮食产量超过一千三百斤(包括土豆和红薯的粗粮在内),应付一场大规模战争没有一点问题。而且就大唐的发展来看,西域及草原上的丰富资源也足以让大唐付出相当的代价来夺取西域。
不,应该是收复前汉故地!
大唐将要进行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是抗击外族入侵的保卫战,西域将是大唐恢复大汉荣光的第一步!
在对内的舆论引导上,李元喆定下的基调就是:我不想打仗,但是有人逼得我不得不打仗!
如此宣传的效果也是很好,将反战的声音全部压了下去。
哪怕是李元喆不太在乎那些反战派的声音,但是在舆论这一块他是抓的死死地,绝对不会给某些圣母出头的机会。
保家卫国者无罪。
人家都打到自己家门口了还嚷嚷着先礼后兵的家伙不是蠢就是坏,通通被地方驻军请去喝茶了,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直接劳改教育,保证公平公正,不会有一个为其伸冤的。
李元喆离开长安,朝中的事情便交给了李渊和三省六部的长官负责。
李渊这一年多来很少再管朝堂的事情了,但是老虎的余威犹在,有他盯着朝堂李元喆是一百二十个放心。
唯一让李元喆有些担心的是灞桥工业区的扩大和岭南的行政安排问题,没有自己盯着肯定要耽误不少的进度,好在他也没有打算在西域待太长时间,具体的作战他不会参与,等到西域各处的物资仓库建好,把足够的物资存放其中,他便会返回长安。
打仗这种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他一个皇帝就不跟着凑热闹了。
等李元喆到达玉门的时候已经是十二月中旬了。
这时的西域已经下过了三场大雪,出关的道路已经封闭,走出百里都看不到一个人影,这种天气和交通状况下,敌我双方想要正面对战几乎不可能。
李元喆用订购的特殊水泥砂浆将最后一段未完工的水泥路铺通,又用活动板房在玉门附近的堡垒建起了大量的物资仓库和营房,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住宿和后勤问题,之后才与李靖等人开始研究下一步的行动。
李靖说道:“西域的天气情况有些出乎我们的预料,今年冬天的降雪量很大,大军想要出玉门进入西域作战会很困难,目前来看,要想大兵团作战至少要等到积雪融化才行,我们可能要在这里休整至少两个月的时间。”
“不只是我们无法克服大雪封路的问题,敌方也没有办法对我军发动攻势。据白杨(许业)发回来的情报,三国与西域联军集结完成之后先后往玉门方向派出了两次规模在二十万左右的军队,但都因为道路积雪而退了回去,我军现在要与敌接战也需要穿过至少五百里的雪地,骑兵虽然可以过去,但是非战斗减员会非常多,尤其是马匹的损失会很大,所以臣建议大军就在玉门休整,派出飞艇在周边八百里范围内进行巡逻警戒即可。”
李元喆的脸色有些阴郁。
虽说大唐耗得起,但是几十万军队龟缩在玉门无疑与他计划的速战速决有很大的冲突。
几十万人的消耗不谈,单是一直拖下去,国内的舆情就不好控制,而且大军长期在寒冷的西域驻扎,地方上的稳定肯定要出现问题。
最重要的是他不想在西域耽搁太长时间,国内的事情还有一大堆等着他去做呢!
“那就先让军士们适应一下西域的气候,但是日常的训练不能放松,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李元喆也暂时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继续安排道:“你等提前做好准备,将城外的防御壕沟先挖出来,防止敌人的突袭,火器部队也要先做好在寒冷条件下的测试,武器的保养维护要跟上,别到时候连枪栓都拉不开。”
火器部队是正面战场上的主要力量,但他们的武器装备还没有经过寒冷风沙地区的考验,正好趁机试验一下,万一现有的装备不能适应西域的环境,他还有时间来做补救。
程咬金说道:“末将与苏将军、柴将军已经在做武器的适应训练了,目前的到的结果是棉衣和皮手套会影响士兵的战术动作,不过枪械和火炮的可靠性没有问题,如果再集中训练几天,士兵们适应过后就没问题了。”
李元喆闻言,满意的点头:“不错,只要火器的效力不受影响就好,如果还有什么需要就报给朕,朕能解决的立刻帮你们解决。”
程咬金看看会场里的其他将领,大着胆子道:“陛下,能不能给近卫军和神机军再拨付一批蔬菜和水果罐头,嘿嘿……牛羊肉炖土豆虽然好吃,但吃多了也腻的慌。”
“嘿,老货,顿顿有肉吃你就偷着乐吧,还想顿顿吃水果蔬菜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