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幸存者回家(1/2)
大唐海军的南北两支舰队基本完成了人员的招募工作。
北方舰队一万人,南洋舰队一万五千人。
人员到位,基础训练已经开始,现在欠缺的就是足够的舰船和配套的武器了。
李元喆上次南下并没有把所有的舰船交给海军,只是将训练用舰船留给了两只舰队用以训练和熟悉,也没有给他们配备什么重型武器,单兵装备方面也只是留下了三千支步枪用于训练。
之所以没有一次性将所有舰船和武器交给海军主要是因为海军当时一点操纵新式船只的经验都没有,船给了他们也是留在港口泡水而已,而且当时的军港还在施工,也没地方停靠这么多船只。
再有就是舰船配备的重型武器因为当时还没有复原出样品,导致刘晓峰世界的武器无法传输过来,直到最近未来城兵工厂才逐个复原出了那些装备,让定制好的武器可以传输过来。
还有就是人员方面的问题。
海军的船员和陆战力量可以在各地挑选,但是选将却是件麻烦事。
要说陆战将领大唐一抓一大把,可有海战经验的就是凤毛麟角了。
唯一合格的将领就是冯家的冯智戴和原登州水师的统领薛万彻了。
海军是未来大唐对外扩张的重要力量,李元喆必须选几个得力的人来率领海军。
于是海军的事情就暂时耽搁下来了。
既然海军的组建已经基本完成,李元喆也不能再等了,至少要给海军挑选出两套将领班子才行。
经过和兵部、吏部及三省的讨论,最终列出了一个海军将领名单。
海军统帅:大唐皇帝李元喆。
海军总指挥:李道宗。
北方舰队指挥柴绍,副指挥薛万彻,琉球分舰队指挥刘仁轨,华亭分舰队指挥冯鑫,沽口分舰队指挥李君羡,登州分舰队直属柴绍指挥。
南洋舰队指挥长孙顺德,副指挥屈突寿,广州分舰队指挥冯智戴,琼州分舰队指挥高侃,崖州分舰队直属长孙顺德管辖。
南洋舰队陆战队的指挥权由长孙顺德直接掌握。
名单之中的人最显眼的就是刘仁轨、李君羡和冯智戴三个小年轻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李元喆要重点培养三人了。
此外名单中还出现了尉迟宝琳、程处默、刘仁实、长孙某、李崇义等二代们的身影,只不过他们都是作为实习舰长存在的,想要转正还要看他们自己的表现了。
席君买作为李元喆最看好的年轻人之一,则是在跟随李靖学习两年之后成为了南洋舰队陆战队的一个营长,开局就是能带领一千人的队伍。
与席君买一起加入陆战队的还有一个谁都没有想到的人——李建成长子李承宗。
李承宗加入海军并担任一个连长是李渊点的头。
李元喆不知道老头子这么做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但也没有多问,默认了老头子的安排。
从整份名单上看,可以发现李元喆并不看好大唐那些打贯了陆战的将领,要不是海军初建,需要一些有经验有威望的老将镇场子,估计他只会启用打过水战的薛万彻和冯智戴。
大唐缺海军将领是不争的事实,李元喆也只能期望年青一代赶紧成长起来了。
确定了海军将领的名单,李元喆也不耽搁时间,立刻带着这些将领和其余的舰船及配套武器登上飞艇,带将领们前去上任。
经过吐谷浑的事情,李元喆觉得这种飞艇十分好用,便由订购了十二艘相同型号的飞艇和熟练不少的轻型飞艇组成了大唐空军的出行。
不过大唐的空军还不如海军,至少海军还有两万多的人马,而所谓的空军却是只有小猫三两只,开动原有的飞艇都费劲,多采购的飞艇也只是躺在李元喆的货架上睡大觉而已,所以他连“大唐空军”的名号都没好意思喊出来,只是默默地把飞艇编队编成空中通讯运输小队编入到了近卫军之中。
六艘飞艇载着五十多人分头出发,前往登州和崖州。
登州和崖州是两支舰队的母港,舰队的指挥中心便设在了两地。
李元喆先是与李道宗、柴绍、薛万彻、刘仁轨、冯鑫、李君羡等人前往登州。
北方舰队的所有人员暂时都在登州接受训练。
李元喆没有在登州停留多长时间,在幸存者工程师的指导下给几种舰船加装了武器之后就南下广州了。
南洋舰队的训练基地有两个,一个是广州,一个是崖州。
李元喆带着李道宗到广州与长孙顺德、屈突寿、冯智戴和高侃等人汇合,先是完成了主力舰和护卫舰的武器安装,随后带人到了崖州。
崖州军港的规模其实要比广州港小很多,却是大唐在南方海域最重要的支撑点,所以才能取代广州成为南洋舰队的母港和指挥中枢。
在崖州的五天时间里,李元喆留下了南洋舰队所需要的所有舰船与武器弹药,还组织了一场简单的阅兵仪式,与一些官兵代表面对面的谈论了一些事情,等到长孙顺德和屈突寿将南洋舰队的事情梳理清楚便乘飞艇北上,回到了登州。
在登州又组织了一场阅兵,然后他才留下所有的舰船武器回到了长安。
此时的长安已经要进入莺飞草长的时节,第一批来到大唐的幸存者就要回到许书成的世界了。
幸存者为大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李元喆回到长安的主要目的就是给这些幸存者送行。
说实话,他是真的舍不得这些人,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