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农耕转向资本(1/2)
“那你会把你的技术给朝廷吗?”
陆林“咦”了一下,十分嫌弃。
“那自然是不能白给的,朝廷得给我分红,这么着也得给我两成吧。”
朱棣:……
“那你岂不是赚两份钱?”
徐国公那你又得六分利润,朝廷又得分你两成。
感情说到底,最美的还是你啊。
成天说朕是奸商,朕看你最像奸商。
“没办法,这也是我的专利啊。”
陆林美滋滋的道。
从准备制盐开始,陆林就做好了吃两家饭的准备。
徐国公那里,想要制盐,就得靠他动手。
至于朝廷,只要开放私盐,然后以专利的名义,给私盐发放一个官府的准卖证,就能名正言顺的打税了。
也就是说,不管是徐国公的盐,还是沐王府的盐,亦或是其他商人的盐,要卖出去,还得花钱从盐铁司处买一个准卖证。
至于要打几成的税,那就得看当今陛下的意思了。
虽然打了税,陆林从徐国公那里得到的利润会变少,但是顶不住朝廷还有其他大规模的盐矿啊。
不管是朝廷亲自开采,亦或是民间私人开采,只要用了陆林的开采技术,都得给他分红。
哇。
简直是躺着都赚钱啊。
陆林以后都不用看狗系统的脸色了,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正当陆林美得不行的时候,朱棣却急匆匆的走了。
虽然陆林只是说了个大概,但是开放私盐,确实有搞头。
“你们怎么看?”
朱棣向杨士奇等人询问意见。
姚广孝捋了捋胡须,道:“陛下,臣觉得陆县子此计,甚毒,一语点破其中要害。”
“既然毒盐技术已经出现,万万是打压不得的,越打压,恐怕反弹得越激烈,既然打压不得,那朝廷干脆放开私盐,让他们去搞。”
“只要朝廷盐铁司掌握了制盐的技术,那民间要开采盐山,就得经过朝廷的技术培训,这样朝廷就能名正言顺的收税。”
“另外像徐国公这样有自己专门制盐技术的,也需要购买一个私盐准卖证。”
“准卖证要视贩卖的私盐多少斤而收取费用,他们若是办的一百斤的证,那就交一百斤的钱,卖一百斤的盐。”
此时杨士奇也加入进来。
“对,就这么办,若是卖多了就给他们抓起来,以走私罪判刑。”
“如此一来,既杜绝了私盐抢夺官盐生意的局面出现,又能够增加朝廷税收,国库的收入,不仅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比之前反而增加不少。”
“一举多得。”
朱棣内心早已翻江倒海,让民间去贩卖私盐,朝廷从中抽取利润,确实要比盐铁司自己制盐卖盐,垄断盐市场更简便,更赚钱。
这小子,一眼就看穿了市场,不但准确判断出市场的发展趋势,还对当下大环境有如此深刻的见解。
这洞察力,这商业头脑,连朱棣都自愧不如啊。
“说得不错,此计可行。”
这还没完,杨士奇继续道。
“而且一旦开放私盐,必然会涌入大量开采者,如此细盐将会大量出现在市场上,量多了,价格很快会降下来,私盐价格一旦下降,售盐的巨大利润就会消失。”
“当私盐失去了巨额利润,自然不会有人冒着抄家灭族的风险走私,因为那点价值,根本不值得走私,如此一来,朝廷连打击私盐都省了。”
“并且价格降下来之后,平民百姓也能吃得起细盐。
“何尝不是一件惠泽万民的善举。”
朱棣越听越兴奋。
平民百姓也吃得起细盐?!
这是是一件多么具有蛊惑力的事情啊?
反观各朝各代,便是强大如秦朝,繁荣如唐朝,想让每个百姓都吃上细盐,都是天荒夜谈的事情。
如今,竟然在大明朝实现了。
还是在他朱棣的手上实现的,这可是足以载入史册,流芳千古的大功绩。
朱棣激动得,浑身止不住的颤抖。
陆林啊,你可知道,你又在不经意间,做了一件惠泽苍生的大事。
朱家子孙,乃至大明百姓,都该感念你的恩德。
一想到从今以后,大明朝所有百姓,都能吃得上细盐,三人就兴奋得难以自抑。
但是他们根本想不到,这不过是冰山一角。
更大的利益,还在后头。
因为要大量采矿,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百姓除了种地之外,会渐渐开启另一种赚钱方式——出卖劳动力。
百姓有了钱,就会购买其他商品,从而拉动内需,如此一来,整个大明朝的经济都将被带动起来。
大明会从一个农耕社会,渐渐走向资本社会,如此才算正真做到国富民强。
……
不日,朝廷就把开放私盐一事昭告天下。
徐国公听到卖盐还要买一个准卖证,就挺生气的,但是他算了算,自己最后也能赚不少钱。
总比守着一座破盐矿,毛用没用要强得多。
也就没计较了,第一个去办准卖证。
而且一办就是一千斤。
心腹却觉得吃了大亏。
“国公爷,咱们真的要办准卖证嘛?”
徐景昌却踹了他一脚。
“你懂个屁,现在不办,以后等开采私盐的人越来越多,盐就不值钱了。”
他得在大伙还没跟上之前,趁机捞一笔。
心腹还是不服气,于是把矛头对向陆林。
“这陆县子欺人太甚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