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国策(1/2)
“你要在昭公主手下出力了?虽说是一个很好的主公,但是未必适合你啊!”
面对胡人的南下,罗公远又出现了,偷偷摸摸的见了自己的弟子尉迟恭。
比起李秀宁,罗公远更看好李世民与李建成他们兄弟。
“师父,胡虏南下,在谁手下又有什么关系。”尉迟恭轻笑着说道。
“你真的愿意在女子手下为将?”罗公远不无奇怪道。
作为尉迟恭的师父,他可是知道尉迟恭这人的性格的。
一个初加入刘武周的人,就能向人家的兵马大元帅宋王挑战,讨要人家兵马大元帅的位子,就可以知道他的性格了。
现在竟然会入了一个女子的手下?生病了?
“师父,俺已经想清楚了,不会那么冲动了。”尉迟恭无比平静的说道。
现在的尉迟恭已经不再是历史上的尉迟恭。
自从宋金刚抛弃他的那一天起……不,从他战败的时候起,他身上的骄傲便收敛了起来。
尉迟恭有胆量抢宋金刚的兵马元帅的位子是因为他打赢了宋金刚。同样,马凡打赢了他,自然是什么都行。
尉迟恭,服。
“那你就按你的想法做吧。”罗公远欣慰的看着自己沉稳下来的弟子。
尉迟恭能变的这么沉稳,而不再是恃才傲物,罗公远自然是欣慰不已。这样的徒弟可以为自己少惹多少的麻烦啊。
“师父,你放心,胡虏南下,俺很快就会成为大将军的。”尉迟恭突然向罗公远保证道。
罗公远愣了一下,突然就笑了。尉迟恭的傲气没了,但是傲骨仍在。
“好,好!为师已经没有什么好教你的了。”罗公远欣慰的离开了。
“弟子,恭送师父。”尉迟恭躬身。
然后,帅不过三秒啊。
那罗公远不走正门,翻窗而出。
堂堂一代道家真人,翻窗户。
你说你怕什么?
就算是不想接因果。
可也真的是没有一个当师父的样子。
……
天门关。
太原援兵与刘文滨的到来,让李世民他们明白了现在北方的具体情况。
“二哥怎么看?”李世民命人送刘文滨去休息,向秦琼征求意见道。
至于程咬金,他的意见可以忽视。因为程咬金是一个福将,可不是谋将。
“一切听从殿下做主。”秦琼躬身说道。
不是秦琼不为李世民出主意,而是二十万胡骑南下的凶险一目了然。
如果他们退军,放开天门关。
后面的榆次城根本没的守,刘武周的兵锋会直指并州。
而以胡人骑兵作战,只怕是会实行“四面出击,围城打援”的战略,派一路偏军进攻长安北边的延州(今延安),然后主力负责对付关中来的援军。
这是秦琼对胡骑的判断。拥有骑兵的胡人跑的快,怎么打都行。反正秦琼是不会用骑兵攻城。
而按照秦琼的推测,没有援军的太原很快就会沦陷,紧接着晋州、龙门、浍州等地也难以幸免。
而他们—旦占据整个山西地区,横扫河东。
此时镇守蒲坂的隋朝旧将王行本只怕会降,这基本不用怀疑。蒲坂这个黄河岸边的渡口失守,意味着胡人随时都有可能渡河向河西挺近。
到时候李唐的麻烦大了。兴许就没有李唐了。
野心家们落井下石真的不用怀疑。
至于留在天门关,与胡人死磕……
秦琼不是太看好李世民。
先不说敌我兵力的悬殊,根本很难挡住。就说李阀愿不愿意花费这么大的代价与胡人死磕?
说实话。秦琼不觉得李唐会。毕竟从李唐反隋开始,便是走的北和突厥,南下立业的路子。
这是人家李唐的国策,秦琼不觉得自己这么一个才加入的原瓦岗大将可以在人家的国策上说三道四。
而秦琼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也不会对此说三道四。
“如果退兵,可以守住太原吗?”李世民想了一下问道。
“为什么退兵?咱们兵强马壮的,可不怕他们!”秦琼没出声,程咬金便嚷嚷了起来。
程咬金不想退。
“咬金……”
秦琼向程咬金示意别出声,但程咬金却忍不住的道:“不是俺程咬金自大,而是俺程咬金觉得俺们吃的好,喝的好,一仗不打,直接就退,怎么对的起把粮食卖给俺们的马兄弟。马兄弟在城外养了那么多的牲口,咱们要是退了,不是便宜了那刘武周?”
“这……”
程咬金的话让秦琼与李世民无话可说。
二人都是熟读兵法的帅才,所以自然是知道战争中就食于敌的优势。
《孙子兵法》作战篇里“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取食于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从后方运粮食的艰辛和消耗,也减少了粮道被截。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就是说我吃了敌人一钟的粮草,相当于我吃了后方运上来的20钟粮草(这里的钟,是容量单位)。这是因为运输线拉长的话就会使运输队受到那些没有彻底清除的敌军小股部队骚扰或袭击,而且路程遥远哪能等到送到目的地后再打开粮草袋吃饭呢?
秦琼建议道:“殿下可令人通知后方,令其收割粮草,不可令其就食于我。”
“嘭!”
“二哥,你是怎么回事?怎么还没打,就想着逃逃逃的。”
秦琼的建议让程咬金大为不满,一巴掌下去差点儿拍坏了桌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