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出卖(1/2)
所有人都很绝望。
大军南下,国内空虚……
之前他们苦苦维持,那是因为他们以为胡人不会南下,只要他们坚持下来,打败了李唐,一切都会好起来。
可是现在,二十万胡人同时南下。
胡人不是中原。中原一说多少大军,水分很大。古代打仗,三军出动,又要誓师,又要粮草先行,各种后勤军算下来,至少会有一半的水分。
可是这些胡人不一样,他们上马为兵,干粮与武器直接带在马上,二十万人就是二十万的骑兵。
“我们将要面对的,是二十万的骑兵大军!”
面对二十万的骑兵,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多么的卑微。
“咱们还有多少的兵力?”
有人出声,用渴望的眼神看向刘文静。
他多么希望,刘文静能够给一个提振士气的答案。
毕竟面对胡人,除了他们自身的武力外,再无依靠。其他的东西,在胡人哪里根本没用。
然而,刘文静却是摇了摇头。
“所有的军队全让陛下带走了。”
言下之意,他们手中并没有可战的军力。
“目前可以立即调用的军力不足一率,指望他们抵挡二十万大军,不现实。”
刘武周不信任汉军,所以一应武装都用在了他手中的突厥人身上。
这一率的人马不足三千,而且是武装不完全的不足三千人马。
隋朝虽然不是一个长寿的王朝,却是一个强大的王朝。在最鼎盛时期,隋朝的疆域面积,达到467万平方公里。北上击败突厥,南下征服越南中北部地区。
隋朝主要对付的,还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就是突厥人。除了修长城,最好的作战办法,自然就是训练骑兵了。
骑兵的强大,除了士兵个人作战的勇猛,武器的精良,更需要依靠编制。只有合适的编制,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军队的力量。隋朝时,军队采用府兵制。
一个标准的“军率”是由四个“团”(一团一千骑兵),以及八千步兵组成。
但是更信任突厥人的刘武周只留下三千人的军率,还是武装不完全的军率。怎么与二十万胡人作战?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刘文静深吸一口气,他看向所有人,眼中露出一抹凄凉。
“各位,准备好最后一战吧,通知所有的县丁、差役,立即赶到马邑!”
“我们或许做不了拯救马邑的英雄。”
“但我们可以选择跟马邑一起死亡!”
这是一个沉重的命令,却也是许多世家对胡人的最后选择。
“是!”
一应官员沉默了片刻,然后坚定的回答。
中原的叛乱,不管有着他们多少的私心,但是对胡人上,他们还是非常齐心的。
至于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他们没有这个想法。
自汉开始,与胡人的战争,就没有这么个说法。有的只是“你死我活”的二选一。
或者南方有这样的人,但他们是北方,他们知道胡人是什么品性。
所以,他们宁肯做这个壮士!也不愿意落入胡人的手中,成为他们的二脚养,没粮食时的储备粮。
“各位,如果各位想撤出家眷,就尽快了,一旦胡人围城……”
话不用说的太明。因为自五胡,胡人便不拿中原人当人,而是两脚羊,从老人到孩子,无一幸免。老瘦男子廋词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为‘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
老人,女子与孩子,对胡人没有多少的区别,惟一的区别大概也就是用多少的柴禾烧出来好吃吧。
所以,众人听了,纷纷离去。
那可是二十万的胡军啊!
一汉抵五胡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相反,草原上的胡人骑上马就是士兵,而汉人不经过训练,根本没有对抗的能力。
以造反起家的刘武周,最怕的就是有人造自己的反。
所以哪怕他建立了自己的势力,不仅没有增强汉人的武力,反而多有削弱。也就是说现在的马邑,丝毫没有抵挡这二十万胡人大军的能力。
如果他们拼死可以救家人,他们绝对不介意留下阻击胡军,因为他们知道没有他们的阻军,他们的家人就是南下,也会被胡人追上。
这就是亲情。
为了亲人的安全,他们可以不怕死。
然而,就是是一点儿男儿的血气也被刘武周的命令击的粉碎。
三个时辰后,传令兵回来了。
“大人!”
马邑的属官们瑟瑟发抖。
“陛下怎么说?”刘文静问道。
“陛下说,胡人只是劫掠,不用管他们。”一个传令兵战战兢兢说道。
当马邑的斥侯发现了大批胡人南下,便立即报告了刘文静。刘文静也在同一时间通知了刘武周。
只不过刘文静没有想到的是,刘武周竟然一点儿也不在意自己的都城,反而是下达了任其劫掠的命令。
那可是胡人,吃人的胡人!!!
“知道了。”刘文静非常平静的说。
平静不是刘文静对这事的认可,而是对刘武周的死心。
毕竟即便不说什么民族大义,他刘文静可是在马邑的。那刘武周可有在意过自己的安危。
胡人吃人是传统,他们不带粮草,而马邑又没粮,是真的会杀人来吃的啊。
在驱散了其他的官员后,刘文静眼中寒芒一闪,对身边的刘文滨说:“你带上我的书信,交到秦王李世民的手中。”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