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豳州行(1/2)
第100章豳州行
“听戴胄抱怨说,罗云生的母亲把民部送礼的小吏给打了?”
李世民打趣的对张铎问道。
张铎不敢说谎,立刻垂首道:“回禀圣人,据说是因为罗夫人的徒孙杨明空休沐从长安返回泾阳,拜见罗夫人,结果连口茶水都没喝,戴尚书就因为政务派人去接杨明空,罗夫人大怒,才有了殴打民部小吏一说。”
李世民叹息一声说道:“哎,这种事情倒是怨不得罗氏,戴胄怎么一点人情味都没有,人家千里迢迢赶回去,最起码也等让人家吃一顿团圆饭。”
张铎道:“这不都是灾情闹的,救灾如救火,听说戴尚书已经三日未合眼了。”
李世民叹息一声道:“未合眼有何用?
朕要的是救灾的方案,朕要的是解决的办法。
朕不求一点损失都没有,起码也要像是陆云深那般造些羽绒服,不至于让朕的子民冻死街头。”
提起罗云生,李世民反而更加忧虑了几分,“说起罗云生,朕倒是想起一件事情来,昨夜皇后咳嗦气喘似乎确实与往日有所异同,朕担心皇后的身体,你去趟罗家庄,把这小子叫来。”
张铎无奈道:“圣人,奴婢怕是做不到了。”
“那小子识轻重,不会跟朕耍脾气的。
还是你担心皇后因为此时怪罪与你?”
李世民皱着眉头说道。
张铎摇头道:“圣人,百骑今日送来的消息,泾阳县男和萧家的萧公子骑马出了城,不知所踪。”
“萧瑀家的混账东西,整日就知道飞鹰走狗,自己废物了不算,还要带着朕的县男!”
骂了一顿,知道事情已经发生,说什么也无用,只能长叹一口气道:“朕这些日子心有些慌,希望罗云生那小子说的都是错的吧。”
张铎宽慰道:“陛下放心,皇后娘娘身体康健,平素里还在宫中骑马呢,怎么会生病,依奴才看,罗县男肯定是看错了。”
“别说废话,赶紧给朕去打听罗云生去哪里了,一有消息赶紧带到宫中。”
罗云生确实出门了,不过不是萧潇岳带着他,而是他带着萧潇岳。
起先是准备在泾阳县买荒地的,结果发现地确实买了不少,毕竟初唐土地不值钱,结果地买完之后,一处煤矿都没寻到。
后来这哥俩一咬牙,跑出了泾阳县,因为有跟萧潇岳不错的勋二代说他女人吃过这东西,说这墨石,就是大夫所言的乌金石,可以治月事不通畅。
罗云生觉得这事情过于匪夷所思,煤炭还能治病?
是不是认错了?
不过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二人还是出发了。
泾阳县到咸阳县不足百里,对于骑着快马的萧潇岳和罗云生二人来说,也就半日功夫。
罗云生打量着一望无际的荒原,从隋末到大唐战乱不断,对于经济和百姓的生活确实损害非常严重。
现在想想,当初自己大言不惭的提起不该与吐蕃和亲之事,有些过于理想化了。
如今的大唐能够经得起几场战争呢?
听说陛下为了商议国事,每日在弘文馆跟学士们讨论到半夜才回甘露殿休息。
萧潇岳冻得满脸通红,还不忘介绍道:“咱们这个地方叫豳州,属于关内道,虽说是关中地区,但是土地贫瘠,森林破坏非常严重,想要砍伐薪柴,制作木炭很不容易,所以冻死的百姓也非常多。”
罗云生点点头,沿途他已经看到不少被风雪吹倒的木屋。
今年的雪灾比贞观二年稍微要好一些,据说贞观二年困难道,只能打开城门,让百姓自己出去寻找活路,今年好歹是国库里有点底蕴,可以用来赈灾了。
此地应该之前是个乡镇,却因为风雪连土墙都倒塌了。
“就是在此地发现了墨石。”
萧潇岳说道。
二人牵马走在大街上,沿街乞讨的百姓非常多,二人倒是不用担心有人抢劫,因为风雪中的百姓只比活人多一口气,甚至还有很多人尸体已经冰凉。
“关中地区还好一些,每天都有朝廷派遣的使者派粥,别的地方就不好说了,不知道要死多少百姓。”
萧潇岳虽然是世家子弟,但是却多少有些怜悯之心,“要我说,咱们别买荒山了,拿着银子赈济百姓吧。”
罗云生摇摇头,“很多事情,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你拿自己家的钱赈灾百姓,少了那叫杯水车薪,多了叫收买人心。
一个不能救人,一个终究害己。”
豳州的煤矿资源非常丰富,扫干净雪甚至可以直接露天开采,所以接下来最重要的反而是劳动力资源。
现在是困难时期,豳州的牙行简直人满为患。
根据萧潇岳打听到的消息,之前的豳州的采石业非常发达,每到冬天前往豳州采石的青壮劳力不计其数。
罗云生起先以为自己听错了,冬天天寒地冻的去采石,这不是要命么?
后来经介绍才明白,这原来是古人的独特的智慧。
一般采石场会在冬天的时候,给石头上打一个很深的洞,然后往里面灌满井水并封实,等到晚上降温,水结冰,石头就会自然而然的裂开。
可今年雪灾实在是太过于严重,朝廷根本挪不出手来下订单,因为一般只有朝廷需要大规模的用石头,去修筑城墙、修建河堤。
如今关中大灾,朝廷将钱粮全都用在赈济灾民上,这也就导致了豳州这个地方,大量的劳动力失业。
根据罗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