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项明手段,袁绍之喜(1/2)
袁家四世三公,是为大汉王朝顶级贵胄,第一世家,朝中的门生弟子不计其数,就算袁隗被董卓所杀,尽灭雒阳袁家根基,但那份世代积攒下来的庞大人脉是做不得假的。
更不要说,董卓废帝立新还不到一年,在朝堂之上的所作所为已经堪称天怒人怨,早就引得诸多朝臣的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袁绍主动联系众朝臣在雒阳闹出乱子,必定会影响董卓的判断,甚至直接决定这场战争的胜负。
倘若此事成功,袁绍不仅可以洗脱此前犯下的错误,还顺带立下大功,假以时日,必定能够荣升袁家第五世三公。
因此袁绍对这个计划非常重视,连续几日都在埋头书写教唆朝臣作乱的书信,一场战斗都没能参加。
在他看来,这份计划堪称完美,只不过董卓麾下也不是酒囊饭袋,必定会对朝臣严加防范,即使在虎牢关倾注全部兵力,雒阳的防卫也必定不可能松懈。
在大军动身之前,董卓甚至还听从贾诩的提议,强行征调了雒阳诸多世家朝臣的府兵,极大程度地降低了雒阳出现混乱的可能。
同时,镇守雒阳的张济也是久经沙场之人,自从黄巾时便一直跟随董卓,堪称身经百战,董卓废旧立新之后,同样废除了曹操的官职,将骠骑将军封给张济,足矣看出对此人能力的肯定。
这也是董卓能够放心地将雒阳托付给他的缘故,张济此人或许能力上不比前两任骠骑将军,但在世家大部分力量都被董卓清缴征调的情况之下,有他足矣镇压众朝臣可能的作乱。
更不要说,张济有一名从子,名为张绣,勇武异常,年方弱冠便可与董卓军大将华雄鏖战上百回合,董卓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将张绣留在了雒阳,为的,就是守护雒阳的安定。
张济叔侄的消息并不算是绝密,因此袁绍也能知晓这两人镇守雒阳的消息,害怕整个计划出现差池,固有此问。
听到袁绍的问题,项明淡然一笑,反问道:
“本初曾与某并肩作战,如今再度并肩,可看出什么不同?”
袁绍一愣,他没有想到项明会问出这样一个看似毫无关联的问题,但想到对方并不是喜欢玩乐之人,于是非常认真地思考起来。
仔细想想,当初项明从颂风阁拜将西征,整个人宛若一把刚刚出鞘的利剑,强行将自己拉去战场,甚至可以称得上霸道。
这样的项明固然天下无匹,但终究还是锋芒太盛,如同烈日当空,照得人睁不开眼睛。
而此时的项明却暗藏锋芒,平日里淡然无奇,直到战斗时才利刃出鞘,无论是谈吐还是做派,一方诸侯的气度展露无遗。
但是,项明的转变与雒阳有什么关系?袁绍一时间想不明白,朝项明投来不解的目光。
“人。”
项明笑着提点道,他不知道在袁绍眼中自己的变化竟然如此之大,但如果他能够知晓袁绍的想法,或许更会淡然一笑。
今日不同于往日,原本的他不说战战兢兢,却也压制着自己的威严,如今无需镇压,处事方面自然有着诸侯的气度。
“人……人!是了,那名神弓手还未曾出现在联军之中,难道说?”
袁绍恍然大悟,当初在凉州的时候,那名箭术登峰造极的将军一直跟随在项明身边,堪称形影不离,现在却换成了一名腰挂双锏的武将,与此前之人截然不同。
项明微笑颔首。
“早在陛下发檄文讨伐董卓之时,某便命杨机北上雒阳,原意是寻找刺杀董卓的机会,但对方身边戒备森严,一直没有动手的机会。”
“但如果说张济乃至张绣的话,某相信杨机,定会将此二人诛杀。”
项明言辞之中也故意露出一抹骄傲,杨机的弓术,至今未曾一败,一双鹰眼之下,本应令沙场敌人闻风丧胆。
但项明的命令是让他在雒阳潜伏,原本是为了伺机刺杀董卓获取大功的机会,此刻,也不得不动用杨机来解决张济张绣的问题。
事实上他也有所隐瞒,杨机并非是数个月前抵达的雒阳,事实上,项明将杨机这枚暗棋埋了两年有余,从他上任扬州刺史,还未离开雒阳的时候,便已经命令杨机在雒阳伺机而动了。
他可以通过当下局势与原本的历史走向推测一些事情的发生,所以对此做出了一些安排,等同于将一粒石子放在历史的车轮之下,虽然不能够由此改变历史大势,却可以让其稍稍偏离原本的轨迹,形成对自己有利的局面。
“有杨将军在雒阳,便可保证万无一失!”
袁绍喜道,他曾亲眼见过杨机那出神入化的箭法,别说张济叔侄,就连华雄乃至吕布,在没有提前准备的情况下也不一定能够逃脱杨机的射杀。
听这位项明自己所言,就连他这个天下第一,面对杨机的箭矢,也不得不全神贯注地对待,甚至,还曾经在对方箭下负伤。
这些都足以证明,杨机的箭术究竟有多么可怕,被他盯上的猎物,几乎没有逃出生天的可能。
“那么,绍便没有疑问,所有信件都已送出,只待雒阳陷入混乱。”
袁绍笑道,不知为何他想到了同父异母的弟弟,后者身为嫡子,却因为急功近利的战败被遣返陈留,只留下他一人在接收袁家的人脉。
可以想象,当他所写的那些信件传递到这些朝臣手中之时,袁家所遗留下来的庞大政治遗产都将被他一人所吸纳,到了那时,无论他是嫡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