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师门之事,开诚布公(1/2)
刘基脸庞的笑容苦涩了不少,这种事情发生一次能够说是巧合,但发生两次,便不是意外。
虽然肯定不像传言所说,是鬼谷一脉的宿命,但这种对立毫无疑问与鬼谷传承脱不了干系。
“鬼谷传承,所重者并非是知识的传授,只会教会我们看待问题的方法,至于如何理解,完全看我们自己。这样,便导致了分歧的存在。”
刘基苦笑着解释道,人的思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相同,而鬼谷一脉的教导方式又是这种发散式教学,除非是彻底的错误,否则无人更正。
“而分歧,就是矛盾的源头。”
项明微微点头,若是双方性格中都带有求同存异的成分,倒也好说,但倘若两者都是强势之人,碰上这种学术上的分歧,是很容易上升到矛盾乃至恩怨上去的。
“正是如此。”
刘基叹息一声,这便是鬼谷的教学方式引起的弊端,但倘若像其他学派那样教学,鬼谷便不再是那个包罗万象的鬼谷,而是独属于鬼谷先生的鬼谷。
这也是最为无奈之处。
“那么,先生又同谁有所分歧,而分歧何在?”
项明甚至无需分析,刘基说了这么多鬼谷秘闻,必定有所深意,而最显而易见的,便是刘基有一个注定的同门之敌。
“让吴侯见笑了。”
刘基没有犹豫,他此前所说的话都是易懂之理,这件事倘若主动提出则有些尴尬,于是他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方式,让项明主动问出。
这样,他也好娓娓道来:
“家师门下,原本只有两名弟子,在基之前,有一师兄,姓名恕基不便透露。”
“师兄闲逸山水,所学亦不似基般驳杂,而其性中平,毫无半点权利之欲,这也是基不透露师兄之名的缘由。”
“因而这位师兄,同基没有分歧可言,且早在数年前便下山云游,不知所踪。”
“就在两年前,师兄归山,并且带回一名少年。”
刘基话锋一转,继续道。
“基本以为,师兄左右之际收得一徒,正欲调侃几句,却不料,师兄却是代师收徒。基也就此多了一个师弟。”
“师弟天资聪颖,远胜于基,相比之下,基也只能算是治学以勤,胜过师弟。”
“师弟同样好学,常有问,言于基,基亦知无不答。”
“久而久之,师弟学识渐丰,也逐渐提出一些基不可解的问题,基与师弟相互印证,也算是同门探讨,基亦从中获益不少。”
说着,刘基嘴角不自觉露出一抹笑意,仿佛确实同这个小师弟关系不错。
“但基不似师兄般淡泊名利,一生所求无非施展所学,换得青史留名,虽同师弟相处愉快,但听闻吴侯之事,便起了下山的心思。”
项明听得分明,对方一番话说得无比直白,虽然原因不明,但这次下山便是为他而来。
项明忽然有一种百般算计都落空的感觉,不过,他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带着疑惑,继续倾听刘基的讲述:
“……临行之际,师弟曾来寻基,问询天下形式。”
说到这里,刘基顿了顿,突然问道:
“在吴侯眼中,当今天下又是什么模样?”
项明的思绪刚刚回归,便听到刘基的问询,下意识地反问道:
“不知先生当时如何回答?”
刘基面露微笑,他不知项明心理活动,误以为对方心中还留有些许警惕,于是开门见山道:
“基当时所答的,是天下将乱。”
他并没有给项明插嘴的机会,进而解释道:
“黄巾之前,大汉便有走向衰落之势,黄巾乱起之后,更是让基看明了这天下格局。”
“这是大汉崩塌的前奏。”
刘基当着项明的面,不带有丝毫掩饰地,说出了这番话语。
倘若在场还有除自己麾下的他人,项明就算不斥责对方,也会示意对方闭嘴,但现在,他换了一个更加舒服的坐姿,问道:
“先生何出此言?”
听闻项明之言,刘基忍不住莞尔,同样轻松道:
“大汉本有颓势,黄巾之乱更是撬动了根基,数百万黄巾起兵造反,一举打到雒阳城下,此情此景,让基想到了曾经的商秦。”
“不过商秦皆是兵临城下无可逆转,而黄巾之乱已被我等镇压,其乱已定,何来乱世?”
项明的表情更加玩味。
“所以说,大汉并未顷刻灭亡,但祸根已经埋下。”
刘基察觉到了项明的神情,同样轻松起来,两人讨论起天下大势,似乎便是在闲谈家长里短,神态轻松至极,表现得毫不在意。
“在此一战中,大汉国力被严重消耗,这才导致了后来异族作乱,更不要说宦官外戚已成水火之势,这些,都是王朝崩溃的征兆。”
“但这都不是重点,最关键的是,当今天子虽不平庸,但却办了一件错事。”
“亦或者说,他不得不办这件错事,便是提拔了吴侯与西域都护两人。”
“哦?这又是为何?”
项明随口问道,话都说到了这个地步,也无需再遮遮掩掩,看刘基也没有含糊的意思,他也不愿继续假装下去。
“一人为老秦之嬴,一人为古楚之项;一人为西域都护,一人为扬州刺史兼大汉吴侯。如果说,你们对这天下没有野心,谁会相信?”
刘基调笑道。
“先生知道便好。”
项明亦笑道。
两人对视一眼,随即同时爆发出一阵大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