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民心(1/2)
第801章民心
即便是叛乱这事真的仅仅只是杨玄感一人所为,而与杨素无关,可杨坚却依然无法放过杨素。
若是杨玄感做了如此之事,他仍要放了杨素的话,那其余的将士们又岂会心服。
甚至,若其余将士们有样学样又该怎么办,反正,即便是真的叛变,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家眷亲人。到那时候,恐怕一切都得乱套了!
“来人,将秦桧直接拉出去斩了!”杨坚望着同样跪伏在地的秦桧,心中的杀心再也压抑不住,恶狠狠地向着左右命令道。
他分明没有叫这秦桧传唤杨素,可秦桧却假借着他的命令去传唤杨素。这其中存在的猫腻,以杨坚之智,一眼便察觉了出来,这混蛋分明已经和杨玄感同流合污了,此行分明是为了捞出杨素的,只不过最终没有成功罢了。
杨坚自认,当初董卓死后,自己肯留他一命已经是莫大的恩赐,可此人非但不思报恩,反而反噬于他。此次,杨坚又怎能不杀了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以泄自己的心头之恨。
“主公,主公饶命啊!”生死关头,秦桧表现得与其他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还不拖下去!”面对秦桧的求饶,杨坚丝毫不为所动,目光冰冷地仿佛不带一丝一毫的感情。
至于参与昨夜之事的其他人,如那些世家势力与杨玄感,杨坚早就命人进行清洗与搜寻了。
“诸卿,不知可还有什么办法以解我军困境!”杨坚自己都丝毫不抱希望地问道。
闻言,即便是高颎、杨荣、杨溥、杨士奇这些人平时自诩智谋出众,也拿不出什么好主意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粮草,他们还能变出来不成!
“主公,不如从百姓处征粮!”一个跑龙套的将领上前建议道。
不过,杨坚看都没有多看他一眼,高颎、杨荣、杨溥、杨士奇这些人也没有将其当回事。
很早之前,百姓们的粮草已经被杨坚征集地差不多了,只给百姓留下了足够他们生存的一部分粮草。
这个时候若要再从百姓那里征粮,无异于是不给百姓们留活路,到时候,这满城百姓必然生乱。黄巾之乱过去可还没有几年呢,杨坚可还没有忘记了那个教训。
若是将这满城的百姓逼反,很可能情况比现在还要遭糕。
“主公,不如出城,与晋军拼死一战,破釜沉舟!”左天成上前发言道。
杨坚等人听过左天成的建议都不由得沉思了起来,这倒也算是一个没办法的办法,只是,杨坚却无法下定这个决心。
如今,经过了连番的损失,杨坚只剩下了七万三千左右的兵力,而这其中更有将近一半的郡兵。但城外,晋兵却仍有十四万的精锐。这种程度下,出城一战,与自寻死路可没有什么区别。
破釜沉舟,杨坚可没有什么把握能够成功。
因此,对于左天成提出的建议,杨坚虽然有些意动,但却还需要再多考虑考虑,有些决心可不是那么容易下的。
“主公,吾有一法,不知当讲不当讲?”高颎语气莫名地说道。
“昭玄讲言!”眼见自己的第一谋士有了主意,杨坚心即心中一喜。他相信,高颎是不会让他失望的。
“主公,吾等可驱逐一部分百姓出城!”高颎有些犹豫地说道。此计一出,他接下来的名声恐怕要臭了。
闻言,杨坚已开始沉默了,他在思考这其中的利弊得失。
按照高颎的意思,驱逐一部分百姓出城,那么便可以将这一部分百姓拥有的粮食尽可能地搜集过来。
一方面,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粮食危机。另一方面,将这部分百姓赶出长安城之后,晋军一定不会置之不理,为了安置这一部分的百姓,必然会很大程度上加重晋军的粮食压力。
当然,天底下没有绝对的好事。这样做虽然有着不小的好处,但其弊处也同样不小。
若是杨坚真的采用了这种举措,他恐怕会民心尽失,与百姓失心失德。
“得民心者得天下”,字面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为,得到民心,得到老百姓的支持,你的江山就可以稳固统治,不出乱子。
如果你把这句话理解为,得到民心就可以一统江山,建立牢靠的政权,那就很缺乏历史依据了。中国古代任何一个朝代的诞生,不是由百姓在温情脉脉中选出来的,都是靠着拳头,军队,刀枪剑戟打出来的。
哪一个朝代的建立不是充满了血雨腥风,哪一家“天下”不是来自于强大的军队威慑。
没有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就没有新政权的建立,这才是冷漠却真切的事实。如果让刘邦、曹操、忽必烈、朱元璋、皇太极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话,他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得天下没有捷径,只有硬实力。
事实上蒙元军队和清军在当时确实代表着落后的生产力,绝大多数中原百姓对他们是恐惧的,根本就不认可,所以他们永远不可能真正得到民心,但最终还是赢得了天下。
即便是魏代汉、晋代魏、唐代隋、宋代周所谓的“和平交接”,又哪里来的真正禅让,无非是武力强权之下的名义操弄而已。
这就说明一个道理,一个封建王朝,尤其是异族王朝的建立,跟民心没有一点关系,无非是征服、屠戮与阴谋、威吓。
但是民心真的跟政权无关吗?当然有关。不仅如此,政权的兴衰跟民心有着千丝万缕的直接联系。
《尚书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