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波诡云谲:朝见(1/3)
凝烟虽然身为沈王妃,但在大金素来不受待见,从未正式上过朝堂。更何况大宋礼教之邦,各种讲究和仪仗比大金多了几倍还不止。单是从城门到皇城这一小段路,便足足来了九拨使臣来“代朕相迎”,每来一次,便要祭酒陪洒,两边围观百姓齐齐跪下,山呼万岁,搞得凝烟晕头转向,规规矩矩地坐在轿中,生怕说错了什么、做错了什么。/p
挞懒也受不了这一套繁文缛节,但他是来议和的主使大臣,不好当场发作,只得耐住性子,心中却是暗暗后悔。当初和宋廷通国书时,挞懒为显天朝上国之威仪,要求宋廷必须“以大国礼相迎”。如此看来,这宋廷倒也真不含糊,可没想到竟如此麻烦。/p
至于断楼和完颜翎,他二人虽然明面上的身份是大金皇亲,但骨子里却已是江湖中人。江湖人自有江湖人的傲气,素来看不起俗世朝堂中这些有的没的。因此,他们既不像凝烟那样战战兢兢,也不屑于像挞懒那样为此烦恼,只不过觉得这一身华服帽冠过于沉重,穿起来实在是太不舒服。/p
那些被派来相迎的使者,大多是赵构身边得宠的太监、少监,虽为宦官,倒是都颇有气节。骑马持节,开诏宣读,答话致意,言辞中虽然颇为客气,但神色昂然,腰背挺直,不卑不亢,断楼暗暗敬佩,微微侧身对完颜翎道:“以前我一直以为,宦官都是一群阉人,为奴做婢,定是没什么骨头。可今日看来,倒是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这些太监颇有气节,当政不可一概而论。”/p
完颜翎呼呼笑道:“太监宦官有气节管什么用,最后还不是得听皇帝的?”/p
断楼不解道:“什么意思?”/p
“什么意思,你瞧那边。”/p
顺着完颜翎指过去的方向,断楼朝远处一望,只见灰蒙蒙的一片,仔细看看,不禁微微一怔。断楼其实之前曾陪纪家老夫妇来过临安,但今天一进城时,还是暗暗惊叹:怎的不过两年,临安已经换了一番面貌?如此一看,方才明白,原来使团所走的这一条直通皇城的主街,已是整个临安城最为繁华的地方。向远处看,便可见旧房烂瓦、茅草屋舍,竟似比别处还要破败。再看眼前这条街道,两边尽是生漆的朱门大户,远远的宫城更是富丽堂皇,在这临安城中,直似是给一个破衣乞丐捆上了一条金玉腰带,甚是刺眼。/p
断楼不由得眉头紧锁道:“这赵构没钱给前线战士发军粮,也没钱赈济两湖灾民,倒是有钱修自己和媳妇们的宅子。”/p
其实中兴伊始,赵构倒还算是励精图治,提倡简朴,但日子渐久,也变得贪图享乐,迁居临安后,虽有苗傅、刘正彦之祸,却是不吸取教训,反而愈发变本加厉了。/p
完颜翎道:“你还记不记得七八年前,四哥从汴京城带回来的那幅画?”断楼点点头,略带讥笑道:“当年是盛世危局,可如今这赵宋,国力衰颓,内忧外患,还未盛世,便已自甘危局了,真是可笑。”他虽是金人,但面对赵宋如此之景,也颇有几分怒其不争之感。/p
二人议论的,便是当年的着名画师张择端敬献给宋徽宗的《清明上河图》,其卷阔大、其技绝巧,当世第一。明为展示东京汴梁城之繁盛,实则是借画上谏,暗指贪官污吏横行、赋税沉重,大宋暗藏危机之事。可惜,宋徽宗赵佶并没有看懂,以至于靖康之后,此画流入大金,为吴乞买所收藏。完颜翎和断楼有幸见过,当时还不甚了解,这几年江湖行走,见多了民间疾苦,对其中的深意,也就渐渐明白了。/p
若是张择端在场,知道自己苦心孤诣的一番劝谏,没能叫醒宋徽宗,倒是今日让两个金人看懂了,不知该作何感想。/p
走了一个半时辰之后,总算进了皇城。地面上铺着大红地毯,踩上去甚是柔软。金碧灿烂的大殿前,上百名持戟武士分列两边,严阵以待。/p
挞懒悄悄问断楼道:“巴图鲁兄弟,你看这帮人有模有样的,是真把式还是假把式?”断楼笑道:“禁军负责皇城警卫,天大的责任。怎么可能是假把式?”/p
“那比你如何?”/p
断楼仔细看了看,道:“单这些持戟卫士自然不在话下,但他们的都统和统领就不一定了。这素来都是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混不成功名的才去行走江湖。许多武林中人虽然名声叫得响,但若和大内高手或沙场将领比起来,终究不值一提。”/p
这几句话说得倒挞懒颇为认可,连连点头:“有理,有理!”/p
刚要进大典,面前走过一队禁军,都是金甲铁剑,甚是威风。为首一人身披铁铠,内衬白袍,两肩利索地系着玄色披风,步履稳健,不怒自威。若不是看见银盔下那张清秀无瑕的面庞,和戴在手腕上的一串梅花银镯,谁又能看出这竟是个女子?/p
那人微微拱手道:“使团一路辛苦,在下禁军副统领莫寻梅。奉大统领之命,需要盘查各位的行李,还请配合。”/p
使臣入朝,为防止对君王不利,要对随身物品进行检查,原是惯例。挞懒却大为不满,正要发作,被断楼按住道:“应该的,应该的。”便接下自己和完颜翎的包袱,交给了莫寻梅。/p
挞懒见状,也无可奈何,只好下马任由检查。莫寻梅对断楼一点头,以示感谢。/p
断楼之所以配合,除了不愿生事之外,更多的是敬这人的气度不凡。莫寻梅虽为女子,看年纪也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