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坐困孤城(1/2)
明军已经到了夏口江上,郢州城内众将官仍在就是战是降、是走是留争执不休。
岳太虽是刘义恭龙骧将军府掌本府军事的司马,但其本身只是一名典型的“魏晋士人”,谈玄论虚在行,却并无多少干才谋略。
“明军兵强马壮、来势汹汹,我军只数千士卒,即便有夏口坚城,恐怕也是固守不住,不如开城迎降,诸君以为如何?”
惊惶失措的郢州军将纷纷应声附和:“明军十倍于我,敌我兵力如此悬殊,我等根本没有胜算,不如就此献城而降。”
唯独郢州长史王缉又有说法:“敌军虽众,但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人多就一定能攻得下城池。”
“秦赵邯郸之战,五大夫王陵率二十万秦军攻城,赵相平原君散家财于士卒,编妻妾于行伍,戮力同心守卫都城,终得魏楚之助,灭秦军于城郊!”
“新汉昆阳之战,光武皇帝以八千屠百万,威震天下,王业之兴肇于此!”
“韦孝宽守玉璧,力阻东魏数十万大军两月而城不破,最终迫使高欢无功而返!”
“此皆以弱胜强的之战役,古人能做到的事情,我等又因何不能做到?韩贼趁国家危难之际窃国,今又无故兴兵征讨地方,师出无名,人心惶惶,士气必然不振,士卒不肯用命,兵马再多,最终也难逃败亡!”
王缉侃侃而谈,往昔与人谈玄的口才用到议事上来,看似句句有理,实则都经不起推敲。
“韩贼兴不义之师,使君可效仿邯郸赵胜,广募青壮士卒守城,再遣人前往湘、桂诸州郡求援,届时援兵一至,便可里应外合解夏口之围!”
这样的话当然不能说服岳太等人,但刘义恭听在耳里,却觉得王缉所言极为有理,夏口城高大坚固,若城内军民能万众一心,明军未尽就能攻得破城池。
不战而降,不但于他名声有损,而且他也很不甘心。
况且谁知道投降之后,明军会不会向他举起屠刀?
只不过他麾下的将领却根本没有信心能够守得住城池,中军参军事于辽再次建言:
“如今城中只有六七千士卒,就算征召青壮民夫,所得亦不过万人,若吴逑不肯发兵援救,届时我等外无援兵,困守孤城,便是想走也走不了。”
“为今之计,不如先一步弃城而走,只要到得湘州与其合兵一处,便可与明军再度周旋。”
岳太大声道:“于参军言之有理,我等坐困夏口,不如奔走求活。”
王缉嗤笑道:“尔等往日只会夸口,为何今日贼军来到,尔等却只想着弃城而逃?”
“弃城而逃也比坐以待毙要好!”
岳太看了一眼王缉,转向刘义恭拱手道:“一旦城破,士卒尚可请降免死,而使君与我等却断无幸免之理,是生是死……全在使君一念之中!”
刘义恭看向岳太,此人在一月之前,还来劝说自己联结群豪拥兵自立,如今明军一来,最先要想逃走的人也是此人!
他心里清楚,从他亲赴湘州与吴逑结成盟约那一刻起,他就没有退路了!
正如岳太所说,他麾下的将士任何时候都可以投降,但他和长史、司马等一干郢州首脑却只有两条路可选——战或者逃。
刘义恭犹豫半晌,还是决定弃城而逃,然而就在此时,奉命去打探消息的斥候却急匆匆回来禀报,称明军前军已在江边登岸,而江中的船舰还在络绎不绝地从下游驶来。
“兵马难以计数!麾下在半山腰打探,正值明军下船登岸,远远望去,犹如蚁集,而大江之上帆影连绵数里之外,数不胜数!”
几名斥候连声叫苦,刘义恭与岳太、王缉几人面面相觑,神色之间已经有了几分仓皇。
早知如此,当初他们就不应该起了侥幸之心,别急着去湘州与吴逑联盟,如今惹恼了明皇起大兵来伐,凭借郢州城中这数千兵马,又如何能够抵挡得住?
但现在明军已经登岸,要想率部弃城而逃也不可能了。
“为今之计,使君当趁明军未围城之前,速速遣使前往湘州求救!”
刘义恭此时已经心乱如麻,未加细想,便同意了岳太自请前往湘州求援的请求,直到岳太率十数骑出了南门,他才隐隐觉得有些不对。
竖子这一去,恐怕是不会再回来了!
……………………
明军在江边弃船登岸,然后在江夏山脚稍作歇息,待游骑回报一路并无伏兵之后,便立即往山顶夏口城进发。
韩端到夏口城下时,天色已晚,前军军帅萧摩诃已在西门前两里外扎下营寨,只等明日天亮之后,便要发起攻城。
看着夜幕下灰蒙蒙的城池,韩端不由得想起四年前自己首次成名之战。
“物是而人非,不知夏口城中老卒,可还记得当年朕之威名?”
当年韩端率一幢五百士卒为前锋,大破周军一万余人,此战斩杀周国大将军元定及其麾下三千将士,俘虏六千余人,可谓是一战成名。
“陛下勇猛之名,臣当年在巴山时也能得知,何况亲历此战的郢州老卒?”萧摩诃侍立在韩端身后,闻言上前一步,不着痕迹地拍了一记马屁。
云阳一战时,萧摩诃受重伤被俘,伤愈之后便投到了韩端帐下,只是当时他的家眷都在建康,因此隐姓埋名充作韩端的亲卫跟随左右,直到明朝开国之后,韩端才任其作了右卫将军,宿卫宫城。
此番征讨不臣,韩端念其勇武,便让他担任了大军前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