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铁瓮城(1/2)
江风吹拂着楼船顶层悬挂的旗帜,“啪啪”作响,陶折站在船头,却是思绪飞扬。
他想起以前自己在镜湖当水贼之时,风餐露宿,手下儿郎衣不蔽体,朝不保夕。
那个时候,为了一口吃食,他和手下的儿郎们便能拼上性命,但仍然不断有人因饥寒而死。
有谁能想得到,有朝一日,他陶折也能统率数万大军,与陈国水师决战于大江之上?
他又想起了当初投到韩端门下时主仆二人之间的情形。
“我得陶折,如鱼得水也!”
“折必不负郎君!”
没有自己,郎主依然会成为纵横南北的霸主,而自己当初若是未投韩氏,怕是早已成了冢中枯骨。
郎主对自己的恩德,今生今世恐怕都难以报答了。
陶折正想得出神,突然,一名军士匆匆行来,拱手向他禀道:“军帅,前方一里外发现敌军三条走舸哨船。”
楼船最顶层之上,还设有一个三丈高的望楼,眼力好的军士登楼瞭望,一里之外的船只也难隐行踪。
“去十条冒突,将三条敌船尽数拿下,不可走脱一人!”陶折回过神来,头也不回地沉声下令。
冒突船是水军之中用于快速冲锋的船只,比走舸稍大,但因其左右两舷各有十名桨手,故而船速在短距离内比走舸还要迅捷,用来阻击敌军走舸哨船却是最为合适不过。
京口瓜州之间江面宽达四十多里,此时才走出十多里,便发现了敌军的哨船,陶折眉头微蹙,稍一沉吟之后,又下令再派出十条走舸协同阻击。
出动二十条船对付三条走舸,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但陶折却觉得必须要这样做,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郎主下令封锁关津,而且还出动大量斥候侦骑封锁大小路口,为的便是打陈军一个猝不及防,他可不想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而导致陈军提前得到了消息。
伴随着一声鼓响,楼船顶上旗帜挥动,不大一会,二十条船如箭矢般冲出船队,迅速包抄向敌军哨船。
占了楼船能登高望远的便利,陶折及早发现了敌军哨船,并提前派出数倍于敌的船只截击,待敌船发现之时,双方已经相距不足两百步。
“是北伧!”
虽然明知淮南已被韩氏占据,但哨船上的陈军士卒还是习惯性地叫出了“北伧”二字。
哨船头目脸色大变,慌忙命船尾舵手调转船头。
三条哨船在江面上划出一道弧线,迅速向下游方向逃窜。
然而,韩军冒突船上二十名桨手齐齐发力,船速快逾奔马,半盏茶不到,十条冒突已经迫近了陈军哨船十丈之内。
“快划!快划!甩开这些伧夫!”
哨船头目话音未落,几名士卒却惨叫着跌倒在甲板上面,他定睛一看,却原来是后面船上的敌军已经开始发射弩箭!
“别往后看,赶紧划桨!”
惶急的叫喊声中,更多的箭矢扑了过来,三条船上随即响起一片的惨叫,更有数人滚落江中,在水面上泛起几朵扑腾的浪花。
战斗很快便告结束,力量悬殊太过巨大,三条哨船上的陈军士卒竟无一生还。
庞大的船队满帆全速前进,冒突走舸远出三里之外驱逐来往民船。
直到船队离京口仅十里时,对岸守军才从仓皇逃回的渔夫口中得知江北大军来袭,他们一边鸣锣示警,一边慌慌张张走报安远将军程文季。
事发猝然,程文季惊悸不已,来不及多想便下令水军船舰出战,并命步军急赴渡头防守。
“程公,我军只五艘金翅大舰,与贼军船舰悬殊太大,于江面阻敌必不可久,仓促之间让步卒到渡头也来不及,不如我等退至城内,据城固守?”
开口相劝的是征北将军帐下直兵参军、吴明彻之侄吴超,其人从军时日不长,但却颇有些才干,此刻提出的建议也比较中肯。
京口城又名铁瓮城,乃三国时期吴国孙权营造的京城。
此城背靠北固山的中峰和主峰,东、西、北三面是浩瀚的长江天险,只有南面雄视功南丘陵平原,其城北狭南宽、北高南低,巍然耸立。
之所以将其称作铁瓮城,是因为此城在夯土城垣外再以砖包裹,古人觉得坚固如铁瓮,遂以此名之。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吴超才在此刻建议放弃渡头,退守城内。
只略一沉吟,程文季便采纳了他的建议:“赶紧分头行事,你立即去城内召集士卒守城,我率部迎战贼军。”
“还是程公入城,麾下在此迎击贼军,否则城内无主,势必造成混乱。”
城内还有刺史府和太守府,两府麾下兵马也有数千,但刺史和太守都不靠谱,程文季也不敢将希望寄托在他们两个身上,于是便决定由吴超率军前往渡头阻敌,他自己则退往城内主持守城。
然而,京口已经十多年未经战事,士卒平时疏于操练,懈怠成习,猝不及防之下,营中更是乱成一团。
步军如此,水军也快不到哪儿去,等他们在将领们的喝骂下匆匆集结来到船上,还没来得及起锚升帆,韩军船舰已经扑到了水寨外面。
二十艘金翅大舰团团围住水寨,数十根拍杆起落之间,便将水栅砸得四分五裂。
士卒们口衔钢刀跳入水中,不多时便将破烂的水栅清理得干干净净。
“杀敌!杀敌!”
震天的喊杀声中,金翅大舰率先冲入了水寨。
预想中的战斗变成了围殴,面对如此多的敌船,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