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文官治民 武将治军(1/2)
张和轻取山阳,射阳县也不战而降,唯有盱眙太守冯满强征城内五千青壮,与四千郡兵一同据城死守。
左军军帅卜僧念率正军一万、辎重民夫随军工匠八千,号称三万大军抵达盱眙,便行围三阙一之策,将东、西、北三面围住,只留南门给齐军逃命。
围城必阙的道理,攻城的卜僧念明白,守城的冯满也清楚,但知道是怎么回事,却并不代表他能拿得出对策。
如果卜僧念将盱眙团团围住四面攻打,守城军士见逃跑无望,极有可能抱着鱼死网破的想法拼命抵抗,即便韩家军最终攻下盱眙,他们的损失也肯定不会小。
但如果留下一条生路,城内守卒在有路可逃的情况下,斗志很快就会瓦解,自然也做不到拼命抵抗。
这条计策就是个阳谋,它利用了人性里强烈的求生**,明知这条“生路”有可能是“死路”,但还是抱着侥幸心理要踏上去。
事实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卜僧念围三阙一,在抵达盱眙三日之后发起攻城,城上敌军稍作抵抗便弃械而逃,却在城南三里外遭遇伏兵,只逃脱了寥寥数十人。
盱眙府城既下,所辖考城、盱眙、阳城、直渎四县望风而降,与盱眙毗邻的沛郡(今安徽天长)被盱眙、秦郡、广陵三面包围,卜僧念一封劝降书信送到,沛郡太守涂广即献城归顺。
太建元年二月初,淮水以南淮州诸郡,悉数落入韩军手中。
二月初七,韩端和严友元在巡视过新得盐城诸郡之后,率三千亲卫部曲抵达山阳。
经过一系列的安民措施,山阳县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城内店铺重新开始营业,小商小贩们又走上了街头,而在乡下,百姓们也在新任官吏的带领下开始准备春耕。
山阳渡头上,张和等人早已等候多时,见韩端从船上下来,便立即上前拱手相迎:“麾下张和见过郎主。”
其余诸将以及山阳郡新任郡守、郡丞、郡尉等大小官吏也上前行礼,韩端团团作了一揖,高声笑道:“韩端有礼,诸位辛苦了!”
严友元呵呵笑道:“如今粮帛充足,百姓归心,各郡县官吏只需按部就班便可稳定地方,倒是郎主亲览万机,劳心日昃,以利万民,实乃我等之福,百姓之福!”
“好了……”韩端笑眯眯地一挥手,心里却颇为受用,“随从众多,我就不进城了。济之,先去你的大帐,山阳郡守、郡丞、郡尉一同去,我还有事要问你们。”
军营建在城左两里,虽然只是临时营地,但也建得非常坚固。
周围木墙由两排树干组成,一排长一排短,长树干紧密排列在外,短树干则排在内侧,然后在两排树干之间架上两层木板,上层供士卒巡逻放哨,下层可放置武器、临时休息,树干高出来的部分则可以作为女墙。
木墙每隔五十步一架床弩,两百步一个望楼,墙外还有鹿角砦、荆棘刺,这样严密的防守,敌军无论强攻还是偷袭,付出的代价都不可能轻松。
韩端走进营来四处查看了一遍,然后才来到中军大帐,屏退左右之后,帐中便只剩下寥寥十来人。
“品期,你先说说山阳如今的情形。”韩端在主位上坐下,先对新任山阳守罗德说道。
罗德拱手回道:“郎主,如今山阳已基本稳定,百姓都已回到家中,接下来便是准备农具和种子春耕。”
“具体户口还没统计完全,不过就现在报上来的人口已经远超先前官府籍册所录,新增人口如何录入,田地如何分配,这些还要请郎主示下。”
陈、齐、周三国之中,人口数量当以齐国为第一,按史书记载,南北朝末期,齐国在籍人口便达到了两千万,而同时期的陈国为两百四十万,周国为九百万。
这还没有算依附于世家门阀的浮客、部曲、奴婢、客女以及官户、匠户、乐户、佃农等大量未纳入户口统计的人口,如果全部算上,轻轻松松再多出来几百万。
山阳的人口远超官府籍册,其一便是清查出来的隐户,其二便是南归的宫人、奴婢、工匠、罪人以及其家眷。
去岁十二月初十,齐武成帝薨逝,十五日,后主高纬下令大赦天下,罢除各地百工、密谍,遣散各处宫人,赦免历年来掳掠及发配的奴婢,以及受家人牵连而获罪发配的罪人,放他们各归家乡。
韩端刚得到这个消息之时,也是大为惊讶,高讳如此做法,难道就不怕引起国内动荡?
要知道这些工匠、奴婢、仆役,可都是掌控在权贵手上的,如今让他们将吃进嘴里的肉再吐出来,他们怎么可能会心甘情愿?
或者说,高讳已经预料到了齐国已经即将亡国,想要让臣民们记住最后一位国主的仁慈和恩德?
高讳如此做的原因对韩端来说无关紧要,他只知道淮南人口多了,对他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人口代表着生产力,也代表着兵源和钱帛,时下三国人口加起来才几千万,即使是淮南鱼米之乡,也有很多土地无人耕种。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韩端才没有下令立即对新得郡县那些地主痛下杀手,只要老老实实交税,就可以不没收他们的土地田庄。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策略,一旦国家稳定下来,人口增长之后,他就要想办法控制土地兼并,即使采取强制手段也在所不惜。
对于山阳郡守罗德提出的问题,韩端和严友元也是有过商讨,并且拿出了一套可行的办法,因此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