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不愧是大儒啊(2/3)
一阵,不舍的将书卷交给了等候已久的黄承彦,然后抬头看向李易,眼睛有点发红。现在蔡邕已经认定了,这些东西不可能是李易找人代写的。
三篇,每一篇都不比如今启蒙用的仓颉差,谁能有这等本事?
而且,有这等本事的人,早就天下有名了,又如何会给李易做代笔?
所以,尽管直觉告诉蔡邕,这些东西是李易抄来的,可事实摆在面前,由不得蔡邕不相信,这三篇文章只能是出自李易自己的手笔。
至于剩下的半篇,蔡邕已经不着急看了,那些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已经看到了李易的目的。
有这三篇文章在,再加上李易的有心推动,不消数年,天下孩童蒙学必然要以这三篇文章为先。
那么,作为这三篇文章作者的李易,他将会得到什么?
天下读书人皆为李易徒子徒孙?
但凡汉人疆土,皆有李易子弟?
恐怖如斯!
孔圣人当年都没有这般风光啊,而且,孔圣是埋在土里的,李易却是个活生生的人,如今才二十来岁。
李易以布衣杀董卓,当太守,只用了不到一年。
只要给他二十年……不,给他十年……
活着的圣人……
蔡邕只是稍微想了想,就感觉后背全是汗水,湿冷一片。
相对于蔡邕,黄承彦的承受能力就强多了,黄承彦在襄阳就已经被李易用穿越者的优势轰炸过一次,将李易当做能称圣的存在,现在这些文章虽然就影响还要大过之前所讲种种,但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却是锦上添花。
众人沉默了片刻,李易示意黄月英将书卷收起来,蔡邕想自己抓过来,可拉不下脸去想,那感觉就跟刮骨似的,心疼啊。
无奈,蔡邕看向李易,希望他能将这些送与自己,同时也再次想起了自己刚刚推翻的,前些天的一些想法。
如果说蔡邕原本的想法是单纯的猜想,认为那只是一个可能的话,现在,蔡邕已经百分百肯定了李易的目的——李易心中想做的不是一地郡守吗,也不是一方州牧,而是要将汉室推翻,自己称皇做祖!
没错,蔡邕看透了李易的野心,虽然李易与他直接交流不多,但看看李易叫他写的那些小材料就明白了。
虽然蔡邕不耻李易的要求,感觉李易有点不要脸,可作为起笔之人,他能明确的看出,李易做的这些事情,就像是高祖斩白蛇一样,李易是在给自己争名,造势!
蔡邕特意找伏寿试探李易平时言语,再次加深了这个推测。
也正是因此,让蔡邕对李易的态度有了初步变化。
汉室如今的颓势,蔡邕看的很清楚,特别是董卓站出来碾碎了老刘家最后的颜面,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改朝换代之事,真的不稀罕。
李易就是奔着改朝换代去的,目标明确,行事干脆果断,比较天下诸侯,李易真有成事的可能。
所以,蔡邕就动摇了,起了投靠李易的心思。
这时候投靠,只要李易事成,他绝对是排名前列,甚至是位居头一号的从龙之臣。
别说蔡邕太自信,相对于李易身边那些人来说,蔡邕虽然比他们晚了几个月,但别忘了,蔡邕有个女儿在李易手里呢,这就是优势!
反观李易那些女人,只有伏寿是出身较高的,可惜伏家看不上寻常出身的李易,所以,只要蔡邕肯,真没什么人能与他争。
圣人都有私心,就别说大儒了,从龙的名望摆在面前,蔡邕也不能淡定。
至于说对大汉的忠诚……
呵呵,蔡邕在长安被下狱之后,让他保住命的是李易,不是大汉天子。
只是蔡邕也有担忧,因为李易的底蕴实在太差了,别说跟袁绍这样的豪门比较了,就算把天下所有州郡的太守们拿出来排排站,论家底,李易是毫无疑问的倒数第一,这样想要成大事就很难了。
不过今天,看到那三篇文章之后,蔡邕就知道,李易最大的短板也要补齐了。
天下童子以李易为师,这等名望,怕不是要紫气东来三万里?
谁人还能挡得住?
想想刚刚李易要做院长,让自己给他做副手,自己居然还不乐意,蔡邕感觉后槽牙有点酸……
思绪很乱,蔡邕越想心跳的约厉害,现在不光后背,就连额头,手心中也满是满水,李易等人也感觉有些不对,蔡邕也太激动了,该不会猝死吧?
看着蔡邕斑白的头发,李易没敢碰他,给黄承彦打了个眼色,黄承彦轻咳一声,挪到蔡邕身边,轻声道:“蔡兄,蔡兄……”
黄承彦也看出不对劲,这青筋鼓的把皱纹都给绷直了,有必要这么激动么?
听到黄承彦的呼唤,蔡邕长长吐出一口浊气,看了李易一眼,便目光低垂,隐约透着几分顺从之意,李易自然是看到了蔡邕目光的不同,不过,他怀疑这只是错觉。
蔡邕又看向黄承彦,问道:“贤弟以为襄侯可为书院院长?”
之前黄承彦就表过态了,不明白蔡邕为何还要再问一次,不过还是点点头,说道:“襄侯才学非凡人能及,自然当得。”
蔡邕笑了一声,又问道:“如此说来,以襄侯才学做一郡之主也是绰绰有余了?”
黄承彦感觉蔡邕貌似要给自己挖坑,不过此时只能答道:“那是自然。”
蔡邕继续问:“若是一州之主呢?”
黄承彦正捻动胡须的手指一顿,眉毛翘了翘,然后有些意味深长的看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