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四章 愿与百姓共患难(5/9)
,先抓进司隶校尉府的大狱再说,至于来自上边的压力,自然有御史中丞戏志才与司隶校尉扈瑁担着!/p至于人手不足的问题,南阳都尉徐晃,率领着手底下的兵马,毫不犹豫的四处奔波,就连新晋的右校尉李通,在贾诩的授意下,手底下的兵马也动了起来,旁人不相信,可贾诩这些人相信,自家主子不会无的放矢,而新任的南阳尹蒯良,与南乡太守王上,都非是泛泛之辈,二人出面,号召各地百姓踊跃参与,到后来钱财不足,都补充官府打的白条了,这些百姓还是没有怨言。/p
至于最苦的,恐怕就是将作大匠黄承彦率领的门徒良匠和典农校尉秦宓率领的一干门徒了,二人相互配合,在疏通汉水河道之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借着这个机会,两家门徒互相沟通,闲暇之余,墨家门徒帮秦宓手底下的农家门徒,提出了不少农具的改良意见,农家子弟,业提出了很多在农桑之中遇到的困难事情,二人的碰撞,绝不是一加一那么简单!/p
从六月到八月,两个多月时间,赶到八月底,汉水上下,终于被疏通了,至于有些紧要处,在朝廷的强令之下,不少沿河的农田村庄,已经被朝廷下令放弃,而且加派官吏看守,一旦日后汛情紧急,那就到了决堤泄洪的时刻了!/p
到八月底,将汉水沿岸粗粗检查整饬了一遍,黄承彦等人终于松了一口气,就在这个时候,天空终于开始飘起雨,干旱了近两月的天空,雨水哗哗的下个不停!/p
秦宓叹了口气说道,“我农家先贤曾言,大旱过后,多有大涝!王爷能提前两三个月预见这一幕,果真是高见,我等远远不及!”/p
一旁的黄承彦叹了口气说道,“希望我等疏通的河道,能将这涝灾给捱过去,今年大旱大蝗大涝俱至,对朝廷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p
刘奇并未出面,而是将这些事情交付到了朝中处理,郭嘉鼓动着庙堂上那些小官上书,将此事送到了尚书台议定!/p
等到尚书台将此意商议一番,请求刘奇决断的时候,刘奇并没有答应,也没有否决,而是转告尚书台,请求加司徒张俭、司空陈纪、大司农庞德公、少府陆康、光禄勋贾诩五人录尚书事!/p
虽说是刘奇开口,可这五人都是三公九卿,刘奇将此事拟表上奏天子,天子纵然心中不喜,可也无可奈何的点头,通过了刘奇的请求!/p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刘奇操心,有郭嘉在背后操持,再加上刘奇将此事说的一清二楚,从刘奇推举的五人录尚书事,就能看出来刘奇的态度,郭嘉行走在暗处,等到天子询问公卿百官的要求之时,公卿百官难得一致地通过议题!/p
这破天荒的举动,让士林上下为之振奋,士子竞相奔走为之欢呼,就连那些为胡昭叫屈,被朝廷发配到各地充任教师的士子一个个心中也都振奋不已,最少让这些人多了一些奔头!弘文院大学士不敢想,弘农元直学士也不敢苛求,可最起码也要想办法捞一个弘文院学士不是!/p
可朝廷诏令也说了,这弘文院的大小学士,可都是用教化之功来lùn_gōng劳的,不管你读书多少,只要教育出来的人多,那妥妥的捞一个弘文院学士的名号!/p
说白了,就是拼教育手段,别说什么德高望重,才高八斗,朝廷可都是说了,弘文院学士的大头,可都是针对启蒙教育的学子,所谓启蒙教育,说白了,就是朝廷新立的乡学,不要说什么底子,能来的大半都是祖宗八辈子贫农出身的泥腿子,一个个不拖后腿就足够了,不要说什么底蕴!/p
这些人心安下来了,紧随其后的是,朝廷诏令翰林院五大学士,召集天下名士硕儒为翰林院直学士、编修辞典,统计汉字,推广拼音的应用,当然,更重要的杀手锏,汉字简化,还没有被用出来呢!/p
若是到了宋明时期,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号召,简化汉字可以说是轻而易举,毕竟所谓的汉字简化,不外乎将宋明时期的草书字体用过来而已,可放到这个时代,没有经验,那就是大工程,这才是真正的大教化之功!/p
能够参与辞典的编纂,不知道是多少人的梦想,毕竟凭着这一件事,就足以名留青史,在士林之中将名声响彻!君不见当年董仲舒一番话,就让孝武皇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朝哪个儒家子弟,不管是今文经学还是古文经学,谁不敬董仲舒!而若是能参与这词典的编纂,日后在士林之中的地位名望,恐怕不会比董仲舒低!/p
如果是弘文院的大手笔,是鼓励天下年轻士子和那些皓首穷经之辈出山教育子弟,教化百姓,充任到朝廷治下不够用的私塾先生之中来!那翰林院的大手笔,就是敞开胸怀,替朝廷招纳贤良淑德之才!告诉天下百姓,赶紧来吧,只要你们来了,就有机会名留青史!/p
当然,这些事情只是儒林表面上的模样,另一件事情,在朝廷的议论声中,做为太中大夫的孔融,在听了某些相熟之人的言语之后,将太常寺丞张义和谒者仆射张义二人,骂的是狗血淋头,言说刘璋是汉室宗亲之中的败类,大汉的罪人,若不是顾及到当年刘焉的名声,孔融就差指着刘璋的鼻子说此子当杀以谢天下之类的话语了!/p
有孔融出面,后边那些憋了许久的人,一个个就瞄准了太常寺丞张义和谒者仆射裴茂二人骂,如果不是这两个人承受能力还算不差,朝中这些文雅人顾
第5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