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柒(2/2)
中有多少人反对过?”/p凤骁之回答:“朕记得大部分都是反对的,另外还有人派刺客暗杀过太傅。”/p
杨宗月又问:“那陛下可知这一场风波最后究竟是怎么平定下来的呢?”/p
凤骁之那年才满六周岁,刺杀的事情闹得大他当然记得,但究竟后来怎么就没有了动静他倒是全然没有了印象,现在想来,应该是当时有人将这件事压了下去:“朕一直觉得是父王他圣意独断,难道还有别的内幕?”/p
杨宗月摇头说道:“内幕谈不上,倒是有几件事臣现在想起来觉得非常可疑。”/p
“哪几件事?”凤骁之便问。/p
“其一,当时朝中有一批大臣开始对这件事缄默;其二,先王借机整顿朝纲,其中贬职的官员有近两成,革职的官员差不多有五十人;其三,革职后的官员有一半人数在后来的几年之中因病或者因其他的原因死亡或失踪,然后他们的位置逐渐被北国人顶替;其四,被贬职的官员有半数在半年之后就官复原职,这一系列的事件伴随着轩然大波一应而起,最后应太傅这件事也就顺理成章,这才让整个大凤平静下来。”/p
听杨宗月说完,凤骁之便道:“太傅是降臣,照常理,父王没有理由用他,即便是用,如何能让他做朕的老师?况且就算父王一意孤行,若是朝中的反对声浪过高,必然不利于朝中的稳定局面,可这个时候父王却开始大刀阔斧将朝中官员贬职革职,这着实很反常,而且也相当冒险。”/p
“不错,但是臣却获知,那个时候有一批官员为了表面上不引人怀疑,才一开始都表示反对,因此陛下说的反常只是明面上的,冒险也一样,所以平定起来也就快了。”/p
凤骁之听出了杨宗月这番话里隐含的深意:“凤阳王是说,那些官员大有问题?”/p
“不错。”/p
答案呼之欲出,只让凤骁之心底的疑虑不断扩大:“凤阳王指的是,大凤朝之中,早有北国人暗中埋伏?”/p
“臣之所以要提梁广,是因为臣在后来发现到,先王竟然也曾经派人去调查过这件事。”杨宗月继续说下去:“梁广病重那年是七岁,当年他病势沉重,整个人瘦得异于常人,病好之后却脱胎换骨,臣怀疑病好后的梁广已非昔日的梁广。”/p
凤骁之却道:“这只是凤阳王的怀疑,却没有证据不是吗?”/p
“臣的怀疑却有根据。”/p
“哦?”/p
“这就又要提到先前的那名大夫。”杨宗月说。/p
“那名大夫找到了?”/p
杨宗月摇头:“他死了。”/p
“被人灭口了?”凤骁之问。/p
“不错。”杨宗月点点头。/p
“被谁?”凤骁之又问。/p
“先王。”杨宗月道。/p
“什么?”凤骁之吃了一惊。/p
杨宗月却并不理会他的吃惊,而是又道:“陛下,这就是臣找陛下来的缘由,这一系列的事情,都是在先王决定立应皇天为太傅之前发生的。”/p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