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三 惊雨急(中)(1/2)
武功城中,陈王国府行在,福宁殿中,刘元吉、刘舜臣、杨世达、王柯性这国府四大文武栋梁,会聚一堂,坐在王亭之下的李承泽正陷入着思考。
刘元吉听了李承泽准备率领兵马,东镇兴平局面,连忙阻止,进入殿中之后,就将原因一一道来。原来朝中已经有风声传出,准备寻找机会拿下郑畋,已与关中紧要人物有了勾连,这一内一外之下,郑畋不过是一介文臣根本无力抗衡——说到底,郑畋并非豪杰之姿,纵然久治凤翔,却并没有将这座军镇弄成自己的铁打王国。
而李承泽身份本就敏感,朝廷将他身份地位抬得高高的,但一番手段下来,实质上还是想将其既支在朝廷之外,又让他被架空,不给实权。
如今李承泽武功大捷一出,估计传到朝中,已经够让朝中侧目了,若是再入兴平,定下那风眼之局,恐怕朝中转而就要将他与郑畋一起收拾了——一个王爷,一个出镇外藩的名臣,这样的组合,足够让成都小朝廷寝食难安!
当然朝廷没有足够的嫡系兵马,但李承泽也不过一万不到的精兵,郑畋更惨,本部凤翔镇风雨飘摇,一旦生变,还能握有多少兵马非常难说。
而关中诸镇对在兴平死顶,定然早已不满,若朝廷想要铲除二人,藩镇们一定会借此机会反攻倒算,掀翻行营,逃开兴平战局。
所以刘元吉何等人物?一听这关中局面,加上剑南风声、朝中动作,这位昔日也久经京畿官场的翰林精选,顿时就将一副偌大布置,给一一勾画,凑出了整个大局。
李承泽听了这番见解,不得不细细思量,他虽然在武功,对关中局势还算有所了解,但却万万没想到剑南之中的朝廷,却有如此变化,若真如刘元吉所言,那么兴平之局,恐怕早已酿成,风起云涌,只怕瞬息之间,就要将郑畋这位晚唐名臣,最后的擎天一柱给化作劫灰!
而自己贸然而入,七千兵马不过是门面之用,关键还是自己有朝廷大义的名分,若是此举是朝中与藩镇勾连,北司想要倾轧南司这位使相,恐怕自己去了,也不过是落入劫数之中而已,朝廷名号,连保自己周全与否都是未知之数。
然而李承泽深深皱眉,既是忧心关中如此局面,又是不愿意让郑畋这位晚唐忠良就这么卷灭在风波之中。
说到底,李承泽虽然与郑畋两人颇有斗争,但李承泽却也感佩昔日凤翔争斗失败之后,郑畋的君子坦荡之姿态,并没有因私废公,之后继续下绊子为难。再加上他乃是穿越而来,在灵魂深处,本就对郑畋颇有好感,这种情感超脱于这个时代,却也是让李承泽犹豫的根本所在。
他绝不愿见这位晚唐良臣,就此落幕!
“忆我昔日盛唐之日,何有如此薄待忠良之举?郑畋虽与我颇有嫌隙。然而我大唐如今能重启诸镇剿贼之局,还不是靠他一人穿针引线,缝合此局?今日朝中居然因为争斗,不惜与藩镇浊流勾连,合力想将这位擎天之臣化作劫灰,如此作为,寡人岂能坐视不见...”
“殿下,仁心浩荡...然而殿下所凭借者,一是两千精锐,二是五千犹存的剑南兵马。如今微臣虽然带来三千兵马,但还未混编。
而剑南兵马,一半是寿王、杨氏麾下,若那曹知懿、郭琪,一半是田令孜门下,如那高仁厚。
而关中之局,并非只是藩镇想要借乱局放弃兴平,避免无谓血战而已。还有朝中派系倾轧,田令孜想要借大败、藩镇不满之机除掉郑畋。而寿王、杨氏一派则是想让在萧遘风势之下,让丢掉宰执之位的王铎出掌此处。
如此局面,郑畋毫无依凭,殿下如何能平下这等乱局?况且十五万黄巢兵锋就在兴平城下,大乱一起,兴平再难防御,殿下万不可以身犯险呀...”刘元吉苦口婆心的说道。以他的才敢格局,了解关中之局后,如何不知道,如今兴平何等危险?
姑且不说,群雄居心叵测,郑畋一人根本无法应对这群久镇外藩的人物,哪怕拉上西门思恭这一脉北司势力,胜负之数,也不过三七开而已。
而且最为紧要的是,兴平本就是黄巢必争之地,城下如今还有十几万兵马,连日鏖战之下,兴平防务早就疲惫,两军虽成僵持之事态,然而若是兴平生变,哪怕郑畋大能,能镇压下去,但军心浮动之下,怕是兴平转眼就要陷落!
而这未尝不是诸镇打的如意算盘!——朝廷想要郑畋下台,诸镇要的只是撤离兴平而已!
水够浑,对他们而言就可以了!这样的形势之下,李承泽哪怕保下了郑畋,恐怕下也保不了兴平!
“剑南与关中通讯不便,剑南联军如今可能还没得到朝中消息,才会出兵附从殿下。若是彼时到了兴平,局面明了,到时候剑南兵马的立场就不可捉摸了!殿下只有两千兵马护卫扈从如何能支撑起局面?臣先前失察,还请殿下收回成命!”刘舜臣在刘元吉的点透之下,以他的格局才干,顿时明了,惊出一身冷汗,连忙也劝阻起了李承泽。
如今这剑南联军的五千兵还是向着李承泽的,那是因为关中战局里,李承泽能保着剑南联军的精血。然而终究诸镇各有派系,一旦到了兴平,摸清了局面,彼时到底是向着李承泽的,还是向着诸镇,一起浑水摸鱼,那都是未定之数啊!
李承泽闻言,也不禁神色变幻,关中之局可谓太过繁杂,牵一发,可谓动全身,甚至就连已经握在手中的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