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伏击(2/3)
这支摸老虎胡须地宋军孤军碎尸万段。四川地崎岖山道确实很不适合蒙古骑兵机动。有时候蒙古军队明明已经就能看到宋军步兵在对面半山地山道上行军。却因为山涧阻隔法伤敌。只能沿着狭窄地山道转过山凹。沿路追赶上去。可等到蒙古骑兵追上去时。宋军早就用各种花招把道路堵塞和破坏了。逼得蒙古骑兵只能停下来开辟道路。然后再行追击。虽说蒙古骑兵死死咬住了宋军后队地尾巴。与宋军后队相隔一直在十几里距离。却始终无法完全追上——当然了。脱里赤地部队也不是完全没有斩获后有数十名宋军步兵因为体力透支或者崴脚而落单。被阿里不哥军生生砍成了肉酱。可这也丝毫不能压制阿里不哥心中地怒气。阿里不哥军仍然追着宋军地主力不放。
追着追着。宋军步兵数量越来越少。其中有落单被杀地有乘着夜色成建制逃入深山老林抄小道返回地——不要问补给问题。这是宋军北上金州地路线。补给早藏在深山老林里了。到了第二天清晨军队伍中干脆就只剩下了两千骑兵。由高鸣率领着与阿里不哥军周旋。不过这么一来。宋军骑兵也没办法再埋地雷和堵塞道路场追击战也完全变成了骑兵之间地脚力较量。双方地总体度都大为提升。
川道的行军记录是由南宋名将吴保持,在饶凤关之战中率领两千骑兵一天一夜行军三百里,阿里不哥军和来自临安的宋军骑兵都不是十分熟悉四川地形,行军度自然是绝对不可能打破这个记录——但也差不了多远了。从金州和达州交界处开始行军,宋军骑兵和蒙古骑兵才用了一天一夜时间就抵达了达州府治地通川城附近中经过的东乡城大门紧闭,宋军骑兵没入城里赤也没兴趣去攻打那座小城,只是紧追宋军不舍。
眼看位于山腰通川城已经遥遥在望里赤正担心宋军骑兵入城逃命时,高鸣率领的宋军骑兵忽然勒住马头身迅布下迎敌阵势。脱里赤大喜过望却又担心中伏,回顾一下左右,现自军正位于一个被山峰包围的小型盆地正中,道路两侧虽然都有长满树木的山峰,地势却相对开阔,正是骑兵用武的最好区域。脱里赤稍微放下心来,举刀大吼道:“吹号,列队冲锋,杀光宋蛮子!”
“呜——!”蒙古骑兵还在列队的候,号角就已经吹响——不过却不是蒙古军队的号角,而是盆地四周的山峰上响起号角。不等脱里赤回过神来,身后已是杀声震天,不知从那里冒出一支宋军步兵队伍,抢占了盆地北侧出口的狭窄地带,在道路上布下叠阵,堵塞了阿里不哥军北上撤离的道路。同时西南面的盆地入口处也出现了源源不绝的宋军队伍,步兵和骑兵都有,两侧山峰上更是竖起无数宋军军旗,将脱里赤的万余骑兵团团包围。
“贾似道!贾似的帅旗!”一个认识汉字的蒙古士兵指着南面的山峰至高点大叫起来。脱里赤抬头一看,见南面山顶上果然竖起了一面巨大无比的朱红大旗,上面还有一个看不懂的汉字,脱里赤吃惊问道:“贾似道老贼不是去遂宁了吗?怎么会出现在达州?”
没人能回答脱里赤的问题,只是上一声炮响,埋伏在盆地四周的宋军队伍同时呐喊,一起杀出。
脱里赤心知中计,果断命道:“两翼反冲锋!这个盆地地形开阔,适合我们作战,先冲散两翼敌人再突围。”
确实,川附近的这个盆地底部是比较开阔,最宽处足足有七八里的距离,很是适合阿里不哥军的骑兵冲锋。不过宋军步兵也不傻,并没有直接冲下山和蒙古骑兵硬拼,而是抢占山道有利地形,以弓弩乱射靠近的蒙古铁骑,蒙古骑兵也以弓箭还击,盆地两侧杀声震天,箭飞如蝗,双方都有士兵不断倒下。
……
与此同时的宋军帅旗,本应该身在遂宁的贾老贼一边用望远镜仔细观察战场,一
谋子聪讨论宋军和阿里不哥军的优劣。贾老贼赞道的蒙古铁骑果然名不虚传,被我们包围了还能不慌不乱,冷静反击,难怪这样的军队能横扫天下无敌手。本官坚持来亲自指挥这场伏击战,了解阿里不哥部队的真实战斗力,还真是来对了。”
“自从进入中原以后忽必烈的军队已经蜕变了不少,战术、武器和兵种都丰富了许多。阿里不哥的军队却保持原样没有改变。”子聪也是一边观察着战场,一边向贾老贼讲解阿里不哥军的优劣势和战术特点,“阿里不哥的军队通常战术是这样,军队分为五个横队,彼此间保持一定距离。在平原上遭遇敌人后,他的第一、二队原地迎敌或者稍微退候,保持与敌人的距离,不断以弓箭制敌。同时另外三队左右分开助灰尘或者山丘掩护,迂回到敌军两翼和背后,待到布置完毕,主将下达总攻命令,四面便一起杀出,使敌人大乱而聚歼敌军。”
“完美的骑兵战术,如果是在平原地带,我军绝对吃大亏。”贾老贼再度称赞一声又问道:“既然蒙古轻骑兵战术已经如此完善,忽必烈又是如何改进?又是如何在开平以北的开阔地带多次打败阿里不哥的呢?”
“忽必烈吸收了金国的武器技术和大宋的步兵战术,将之揉和在一起,展了一套步骑兵协同作战的战术。”子聪解释道:“忽必烈通常是以步兵正面迎敌兵包抄阿里不哥军的两翼和背后。太师你也知道,大宋流失的神臂弓射程通常在二百七十步之外,而蒙古骑兵的标准角弓只能射一百五十步,所以在正面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