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最大的捷径(2/2)
,他们自己的娃娃已经大了,他们每一家的收入都不错,我们干脆一分钱也不给他们了……”杨老太也很面善,她接口:“我以前经常给孙子孙女零花钱,可儿媳妇一个个都不安逸,总觉得自己吃亏了,别人拿多了。这几年一分钱不给她们,她们反倒不争不吵,对我们客气多了,过年过节还买许多东西回来,以前,她们可是一毛不拔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
儿媳妇们可能根本争的不是那几个钱,而是都觉得老两口偏心——现在好了,没得争了,反而和和气气。
杨老伯说:“我的孙子孙女们在城里都穿阿迪耐克什么的,一节钢琴课动不动几百块,可这些娃娃们穿地摊货就不说了,一年到头连妈老汉都看不到几眼,娃们那么造孽,我们能帮一下也是无所谓的,反正吃多少穿多少,日子都一样的过,不如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每天看到娃们,我们也觉得闹热多了……有些实在没有人看管的留守儿童,暑假寒假都是在我们家里过的……”
杨老伯还说:“那些狗屁专家说,不要唯分数论,可这些乡村娃儿不靠分数靠啥?分数是非常重要的啊,如果这些娃们学都跟不上,那初中高中就更别说了,一辈子的命运就很难改变了……唉,真是造孽啊……”
他们做这件事情,没有任何伟大的借口——唯一的理由只是:娃们太造孽了。
如此简单。
年子忽然不胜唏嘘。
相比之下,因为貌不如人而泡不到帅哥,所以整夜地自怨自艾伤春悲秋,简直显得那么那么l。
杨老太拉着她的手:“姑娘,我们已经听刘老师说过你了,只是没想到你这么年轻这么漂亮,真是人美心善啊……”
比起这对老夫妻,年子很惭愧。
自己只是偶尔为之,而且还是顺手用的林a们的钱,哪里比得上这对骨子里善良的老夫妻?
年子和刘老师一起开车去镇上的超市买了一大堆米面以及各种各样的面包、饼干、水果等等,再次回到杨老伯的家里时,娃们已经放学了。
她亲眼目睹三四十个孩子济济一堂在院子摊开作业本的“盛况”。
原本还算宽敞的院,瞬间水泄不通。
她也看到了秀秀。
秀秀奔过来,跟见了亲人似的:“姐姐,你又来了……”
秀秀的房间在二楼,里面有两张高低架子床,住着和她差不多情况的四个女孩。
秀秀兴奋得脸红扑扑的:“姐姐,住在这里我再也不害怕了,我昨天数学测试考了一百分呢……”
年子也笑起来。
那天晚上,年子一到家就开始合计自己的私人账户。
她决定筹划一个“留守儿童课外作业基金”,支持像杨老伯夫妻这样的人。
现在只有“包谷村”学一个点,如果资金多了,能不能扩展开去,变成十个点,百个点,甚至更多?
但是,多余的资金从哪里来?
她不由得想起林教头送的那个“锦囊”。
以前是觉得给这个贫困儿童几千块,那个几千块,其实意义不大,而且也不好操作。可若是变成这种,那么,意义就很大了。
正冥思苦想时,听得母亲在门口喊:“年子,要不要来一碗银耳汤?”
年子出去喝银耳汤,并把今天的事情简要给母亲说了一下。
李秀蓝听完,静静地:“你现在能筹集到的是你的零花钱5万对吧?那我给你添加五万,凑成10万好了……”
“不用吧?你和爸爸买了新房子后也没几个钱了,我另外设法……”
李秀蓝笑眯眯的:“我时候是村里绝对的学霸,每一次都是第一名。你外公本也重男轻女,但我成绩非常好,他很以我为豪,渐渐地,就非常爱我。我代表学校去参加过白灵歌唱比赛,但遇到城里的孩子,第一轮就跪了,因为他们边弹边唱,我只能唱还跟不上曲调因为根本不懂乐谱;后来,我还代表学校去参加过珠算比赛、物理竞赛什么的,但是,无一例外,基本都是遇到城里的孩子们,第一轮就跪了。虽然最后我还是考上了大学,但是,我进城多年后才明白,我这样的乡村学霸,正是因为家里没钱给课外的培训辅导,光靠乡村中学老师讲的那点知识,其实,是很难成为真学霸的……”
真正教育的比拼,根本不只是课堂上那几十分钟,而是课外时间的利用、父母素质、眼界拓展等等的综合大比拼。
除非你是罕见的天赋异禀者。可天赋异禀者有几?
就像吊丝们一举例就说:放牛娃朱元璋不也做了皇帝?可是,人类几千年下来,就这一个放牛娃坐了龙椅,你怎么比?
“城里的孩子们其实最大的捷径就在于这些‘特长班’,念书不怎么行的,你可以靠着各种琴棋书画等特长,或特招,或艺体,总有一条路。但说穿了,这些所谓的特长,全是要花钱才能堆出来的……”
钱,才是最大的捷径。
留守儿童们正常混完中学都算不错了,哪来的培训特长机会?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