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1/2)
穿越黄河的隧洞工程,简称穿黄工程。
穿黄工程是我国第一条穿越黄河的输水隧洞工程。地下连续墙厚1。5米。深76。6米。其厚度和深度均居国内之首。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越黄河的关键,控制性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投资较大,施工难度最高,立交规模最大的控制工期建筑物。其任务是将中线调水从黄河南岸输送到黄河北岸,向黄河以北地区供水。
全长4。25公里,由两条隧洞构成。中铁建十六局,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南直管局参与了工程建设。被选定的一期穿黄工程李村线,位于郑州市以西30公里孤柏湾,也叫孤柏嘴。渠线全长19。3公里,一期工程设计流量为26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为320立方米每秒。在设计流量条件下,南北两岸水位相差10米,北调之水将自流穿过黄河。工程采用盾构技术进行挖掘施工。工程于2005年9月开工,总投资30多亿元,预计工期56个月。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咽喉工程。穿黄不通,千里无功。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
穿黄工程又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中间,是千里工程最关键的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全长731公里。河南省是在2005年开工,而黄河以南的工程则2001年开工。河北省是在2003年就开工了。
时间紧。任务重,而穿黄工程又是世界级技术难题。
它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大的单体工程!
在穿越大江大河的隧道施工中,穿黄工程是国内盾构领域在高地下水,大埋深,充满泥沙,等复合深积地层的第一次大穿越。也是在饱和水位下埋藏最深的一次盾构穿越。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历史性穿越大江大河工程!
掘进过程中,一个个技术挑战,如同拦路猛虎接踵而至。如何让丹江水穿越黄河?如何在黄河底下复制杂的地层中,开凿出数千米的隧洞?如何保证隧洞在黄河河水和河床沉重压力下不漏水?
这些巨大的难题不仅在国内水利工程建设中,无例可循。就是在国外也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巨大难题。
因此,在黄河河床下面进行隧洞掘进,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惊心动魄。
2007年8月3日,穿黄盾构机刚刚推进十几米,洞门8点钟方向上的钢环崩断,泥浆渗漏。如果,不及时排险,泥浆在巨大的压力下,极可能沿着渗漏处一点点突破,后果不堪设想。
穿黄隧道会被泥浆吞噬,崩塌。
价值数亿元的盾构机设备将变成一堆废铁。
黄河北岸70米竖井,这个穿黄工程唯一运输通道将毁于一旦。
200多名正在施工的人员,将面临灭顶之灾,无路逃生。
两年来穿越黄河工程的所有努力都将化为乌有。
这同时意味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14年汛后通水的目标,将成为空中楼阁,绝无可能。
情况万分危极!
时间一点点逝去,泥浆开始四处乱喷,洞口钢环全部变形。
在这生死关头,总工程师施振东第一个回到喷浆现场。将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组织在一起,紧急进行现场指挥。
慌乱的人群镇定下来了。200多名抢险人员在施振东的带领指挥下,开始了坚决地绝地反击。
这是一场生死时速的较量。四处pēn_shè的泥浆像箭一样打在脸上,他们不管不顾。焊接,加固松动的螺丝,用生命之躯肩扛起死亡的闸门。
这是一场死亡边缘的舞蹈。在齐腰深的泥浆中,他们像奋力游动的一群魚,注射聚氨酯,封死一个个致命的缝隙,用钢铁意志重铸生命安全屏障。
经过十几天惊心动魄的抢险,一场重大灾难终于化险为夷!
这是在奔腾不息的黄河上,我们见到的一场鲜为人知的惊险场面。
穿黄工程使用的盾构机是黄色的黄河号盾构机,机型是巨大的。
在黄河南岸入口是斜井入口,黄河北岸是竖井出口。
盾构机挖掘,就是一个圆柱体的钢组件沿隧洞轴线,边向前推进,边对土壤进行挖掘。该圆柱体组件的壳体就是护盾。
它对挖掘中的,还没有衬砌的隧洞段起着临时支撑作用。承受周围泥土的压力。还乘受地下水压力,将地下水挡在外面。挖掘,排土,衬砌等工作在护盾的保护下进行。
刀盘驱动由螺拴牢固地连接在前盾乘压隔板的法兰上,它可以使刀盘在顺时针和反时针方向实现无极变速。
液压马达驱动刀盘旋转,同时开启盾构机推进油缸,将盾构机向前推进。
刀盘继续旋转,被切削下来的渣土充满泥土仓。再开动螺旋输送机,将渣土排送对皮带输送机上,输送到渣土车辆的土箱中,
最后通过竖井运至地面。
当我们进入穿黄隧道站在40米深的竖井内抬头望天,只能看到蓝蓝的一角。在9米高的隧道里,电瓶车沿着铁轨隆隆奔驶,一趟又一趟地输送着混凝土管片。这个时候是盾构机停止掘进,开始安装管片。盾构机的管片拼装系统伸出巨大的真空吸盘,将6吨多重的管片稳稳送到隧道顶端。
盾构机每向前掘进1。6米,就要停下来拼装一圈管片。7个管片正好围成一个大圆,牢牢地支撑着穿黄隧道。盾构机每天前进大约10米,拼装6圈管片。盾构机每运行一小时,所耗电量可供一户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