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谋定而后动(1/3)
周端阳已经做出了决定,就开始付诸实施。他首先向杨董汇报了周大伯与自己的谈话内容,杨董对他要帮助村里走上致富之路的想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不过他提出帮村里致富固然重要,但杨唐公司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他,因此必须做到两者兼顾。
周端阳十分肯定的回答道:“杨董你放心,屈子村是我的第一故乡,而杨唐公司则是我的第二故乡,在我心中的地位是同样重要的,而且要想让村里走上致富之路,离不开杨唐公司支持帮助,同样杨唐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村里给予大力支持,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说到这里,周端阳稍稍停顿,望着杨董困惑的神情继续侃侃而谈:“杨董您也许对我的这种说法有些不理解,听我进一步分析您就会明白了。常言道:背靠大树好乘凉,我们村里十分贫穷,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公司的大力支持,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为什么说村里也能够促进公司的发展呢,这是因为随着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我们公司现有的规模已经有些不适应,特别体现在人力资源上,我说的人力资源不仅包括优秀的管理人才,而且还包括一线操作人员,要知道建筑产品都是由人生产出来的,杨唐公司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与杨董您的那支子弟兵施工队伍是分不开的,正是有了你从家乡带出来的这支技术过硬团结一心的队伍,生产出了质量优良建筑产品,才使杨唐公司的发展日新月异蒸蒸日上,但是从现在发展趋势来看,公司存在的缺陷也越来越明显,比如这次我们拿到了整个莱茵小区项目,差点因为缺乏技术过硬的施工力量而功败垂成,虽然通过采取强制收编而渡过了难关,但是如果又有开发商找上我们,要求我们承担施工任务,我们还有能力承担么?!如果,我们勉强接受,由于施工人员力量不足,很难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生产了不合格的产品,就会对公司信誉产生负效应,那么如果将送上门的生意推出去,也会给公司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早做打算,摆脱这种困扰。”
杨德贵听到这里,眼前一亮,道:“端阳,你是不是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快给你杨叔说说你的想法。”
“我是这样想的,杨董。”周端阳稍稍理了理思绪说道:“现在建筑行业所有的一线操作人员,都是民工,而民工基本上都是来自农村,因为现在农村的农活并不多,有大量闲置的劳动力,故此说农村才是培养建筑行业一线操作人员的基地,只不过大多数农村出来的民工基本素质低,在短期内很难达到相应要求而已,因此我打算在村里建立一个培训基地,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培训之后,直接输送到我们公司施工工地进行现场实习,公司也可以利用这段实习期的考核,择优录取,既解决了农村劳力闲置的问题,给农村劳力提供了就业的机会,也为公司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岂不是一举数得。”
杨德贵听周端阳讲完之后,低头沉思一阵,这才回答道:“不错,端阳,这是个好办法,其实我很早就为我们公司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困扰,只是一直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今天听你这么一说,杨叔现在是豁然开朗了,行,这个事情杨叔就全权委托你负责了,你放大胆去干,无论是要钱要人,给杨叔吱一声,杨叔一定大力支持。”
得到了董事长的支持,周端阳心里十分高兴,因此从杨董办公室出来,周端阳就回到屋里开始具体的设计实施方案。他想回村里一定会要待一段时间的,为了不影响公司的工作,有必要理顺工作的思路,自己现在的工作重点是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过去的工作模式是靠自己在现场盯着,事无巨细都是自己在抓,其实采取这种方式并不科学,不仅人很累而且效果也不是太好,但是因为自己工作经验的不足,对于施工管理的程序还未理清,只能够在现场见招接招,及时化解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近年来工作中的不断摸索,对于施工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已琢磨得八九不离十,他知道要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必须把握三大关:一是把握施工的技术关,必须掌握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的基础上进行施工,有着良好的施工组织管理水平进行实施和支撑;二是严把材料质量关,对采购的材料严格按照材料验收制度进行验收;三是严禁偷工减料,不折不扣的实行“三检”制,通过层层检查确保施工工程质量。过去对于这些工作,全靠自己亲力亲为,这种人为的管理形式在施工规模不大的小型施工企业还是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施工企业的发展,施工规模的不断壮大,这种管理形式存在的漏洞也就愈加凸显了,唯一解决之道,只有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于是,周端阳根据掌握的相关知识,借鉴建筑施工企业的先进经验,结合杨唐公司的实际情况,开始制定一系列便于操作和考核的现场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
夜已经很深很深,小区里早已进入深度的睡眠中,四周静悄悄的,只有周端阳的书房里还亮着灯。周端阳坐在电脑旁,双手指尖不停地敲打键盘传出的滴滴声,打破了夜的沉寂,仿佛在弹奏着一首夜鸣曲,显得尤为悦耳动听。终于,他敲完了最后一个字,感觉到眼皮有些沉重,头也有些晕晕乎乎,便站起身来到洗漱间将头伸在水龙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