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心机(1/2)
宁锦防线一直以来就是努尔哈赤包括皇太极的痛,穷两代人到现在依然没有攻略下来。
宁锦防线自山海关经宁远至锦州的一条防线,其中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先锋,其间筑有多个堡台作为联防据点。
关宁锦防线分南北两段,南段为关宁防线,长约100公里,自山海关到宁远;北段为宁锦防线,也长约100公里,自宁远经连山、塔山、松山、锦州,抵大凌河。
袁崇焕在宁远之战后,开始着力构筑关宁锦防线,其中北段主要由赵率教负责修建,后明军凭借关宁锦防线在宁锦之战中,使皇太极无功而返。
袁崇焕当日在崇祯面前立下海口,五年结束辽东战事,在杀死毛文龙之后,袁崇焕知道崇祯心怀不满,他为了让崇祯安心,特意把自己年迈的母亲和妻子接到危地宁远,来表达自己的自信。
崇祯见此,只好作罢当时压下了百官的谏言,同时把袁崇焕的奏折给众多大臣展示。
袁崇焕在奏折上说,“所守之城,即为信地,专责其成。战则一城援一城,守则一节顶一节。信守不渝,死生与共。誓言:“土地破,则家与之俱亡!””
因此百官不能言,崇祯只是敕令袁崇焕善待毛文龙的家人,此事作罢。
如此牛逼的宁锦防线,此刻范文程就想去咬上一口,也不知道是痴人说梦还是胸有成竹。
不过至此,后金内部暂时联合在一起,皇太极也想在此战中立威,来震慑八旗。
一天后,罗文峪以北的蒙古草原上,出现了数不清的密密麻麻的的骑兵。
身上的服装也各异,有的喘着统一的黄色战甲,有的是穿着布衣,武器更是五花八门。
弯刀、长矛、宝剑等等。
这些人正是皇太极组成的八旗军和蒙古骑兵,排首位的是蒙古喀喇沁部骑兵。
喀喇沁部一直是蒙古本部极为重要的一个分支,也是永谢布部族集团的重要组织部分,历史学家将之称为“永谢布十营”。
达延汗之前,北元汗廷的历代实权太师几乎全部出自这个万户。
可到了林丹汗即蒙古大汗位的时候,在辽东,建州女真已经逐步崛起,使女真族从蒙古的附庸逐步变成蒙古的强大政治、军事对手并建立了后金国。
蒙古各部却处于各自为政的封建割据状态,大汗权势衰微差不多快沦落到察哈尔一家的汗王。
林丹汗少年可汗,雄心壮志,针对如此衰弱的局面,踌躇满志妄图重新统一蒙古各部。
在林丹汗的几次兼并战争中,喀喇沁大军大部溃散,一部分逃入明边内躲避,一部分被林丹汗俘虏。
喀喇沁黄金家族首领和所拥有的人口因大多在察哈尔的兼并战争中被杀被虏而所剩无几。
喀喇沁内的兀良哈人首领苏布地,色楞等因没有参于战斗,保住势力,遂代替黄金家族成为新的喀喇沁部的领头人,但是他们害怕遭到林丹汗的报复,遂率喀喇沁部兀良哈人投靠了后金皇太极,行青牛白马之誓。
如今要借道蒙古,皇太极是要从辽西古道出喜峰口,攻入北京城。
自然是要路过喀喇沁部兀良哈也就是朵颜卫(明朝人的称呼)的控制地区。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下,历史上后金的崛起其实乃天时地利人和所造成的,乃千万年难见的偶然,假如林丹汗不武力统一蒙古诸族的话,喀喇沁部兀良哈人不降金,大明依然能坚守锦州、宁远一线。后金若想统治东北还需数十年,甚至成为一个永久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但是喀喇沁部兀良哈人降金,直接导致大明长城防线千疮百孔,从山海关到喜峰口、古北口、居庸关都成为边境线,宁锦防线的侧翼直接裸露在后金面前,任人攻打。
八旗骑兵的队伍之中,稍稍靠前的位置,皇太极策马而行,徐徐前进,面容棱角分明,脸上出现坑坑洼洼的小洞,显然是经过无数次战争的洗礼,他此时正于喀喇沁首领士日尼交谈。
自从赵城一站,喀喇沁已经被打残了,侥幸存的兀良哈人,仅仅剩下三千骑兵,但是朵颜卫是蒙古最精锐的骑兵,哪怕是三千人的战力也不可小觑。
而位于与皇太极身后并肩骑马而行的是他的同父异母的两位兄长,四大贝勒中的老大代善,和老三刚被斥责完了的莽古尔泰。
二人一左一右,代善面色沉重,一看就是老城持重,喜怒不言语表;
蒙古尔泰则漫不经心,四处观望,显得桀骜不驯,狂放不羁,整个人显得极为强势。
两人虽然位于皇太极之后,但显然不是真心诚服,并不是拱卫做出护卫的样子,只是在蒙古人面前表现一下和睦的样子罢了。
皇太极虽然继承了汗位,但这四大贝勒哪一个不是军权在握,战功累累。
按照努尔哈赤省钱的规矩,爱新觉罗的子孙说别的没有用,就是要依照军功说话。
士日尼暗暗打量着皇太极,发现其长相虽然丑了点,但是那双眼睛却是卓尔不凡,似蕴含着汗王的特质,
但从这一点就弥补了他的样貌,毕竟男人看重的是势力,有了强大的武力,草原上行的美女还不是手到擒来,皇太极神气飞扬逼人,确内内扬外敛可见其心机之深,胸怀大志,善于隐忍。
而一旁的皇太极确没注意到身边人的想法,有些失神。
他看着这辽阔的土地心里在想着事情,自己从父亲的手里接过大位不到三年,拿出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