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八章 司兵(1/2)
有关于窦建德的生平,舅侄俩在后世并不了解,最多也就知道在电视剧和小说里有这么个人物,知道这人是隋末农民起义军中战力很强的一位义军领袖。
窦建德此人据说生于北周建德二年(573年),是年四十三岁,其人祖籍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贝州漳南(河北故城县,另一说山东武城县)人。据说乃是东汉大司空窦融十七世孙,辽东宣王窦拓玄孙。
此人家族世代务农,曾任里长,尚豪侠,为乡里敬重。
大业七年,杨广募兵征讨高句丽,窦建德在军中任二百人长。因目睹兵民困苦,义愤不平,遂抗拒东征,并助同县人孙安祖率数百人入漳南东境高鸡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县城西南),举兵抗隋。
及后,窦建德家人被隋军杀害,乃率部众二百人投清河人高士达,而此时高士达刚刚自称东海公,于是任命窦建德为司兵,二人手下义军队伍也刚发展到一万多人,目前还是在高鸡泊一带活动。
今次他自称代表东海公高士达而来,想要与天凤军有所连通,共同抗隋。
他一行二十余人,与七月底时入得临淄城,便自向城中天凤军自报了身份,北路军镇守吕星北倒也不敢怠慢急忙将消息传回了高密。
对于窦建德这人,黄娜所知的消息自然比黄小刚要少,她也就记得一些帅哥的情况,如窦建德这样的老人家能知道一个名字就算不错了。于是舅侄俩一番商议之后,决定还是由黄小刚出面接待,看看这隋末枭雄这般突然来访,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
便也说黄小刚不敢怠慢,忙也让曹献亲自出迎临淄,将窦建德一行带往高密而来,于八月初二这日抵达了高密城前。
鉴于这窦建德怎说也是一路义军领袖,因此黄小刚倒也要以礼相待,便亲自领人在城前等候。这日午时才过不久,远远便见得一行人马迤逦而来,至近前便见得曹献引着一位中年壮汉来见。
只见这汉子身高足有六尺,须发勃长,相貌堂堂,腮下一部山羊胡子修剪得精细,一身淡绿劲装武服将整个人衬得十分精神,一条镶嵌了铜质马首扣的腰带跟将便便大腹收束。
黄小刚当即快步上前,抱拳做礼笑道:“来者可是东海公麾下窦司兵?”
“便是窦某!”窦建德哈哈一笑,也是抱拳为礼来见,随口却道:“听闻天凤军做得好大事业,却不想监军这般年轻,果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黄小刚淡然一笑,倒也不去想这窦建德话里是否含有深意,毕竟他因为穿越,容貌的确是年轻了许多,从年近四十的中年大叔恢复青春变成了二十出头的俊俏青年,只是窦建德这般一上来就夸人英雄出少年,颇有一点倚老卖老的架子。
当即黄小刚便也随口寒暄几句,也就将窦建德一行迎往了高密城中的军驿行馆,暂且将其安置下来,此后接下来的一连几天都由曹献出面接待,领着窦建德等人吃吃喝喝,同时也使人悄悄打探其身世消息。
对于窦建德此人的生平,毕竟高鸡泊距离胶东也不算远,使人小心打听一番后,倒也叫黄小刚了解了一个大概,毕竟此时个人名望全看乡野口碑,比之史书要更为详细和全面,也做不得假。
就黄小刚使人打探所得,这窦建德自幼便居于贝州漳南县(今河北故城东北)。其人年轻时,据说是个重信重诺之人,曾经有个相好的同乡死了父母,家境贫寒无力安葬,当时窦建德正在耕田,听到后直叹气,却立即放下农活,主动送去办理丧事所需要的全部财物,因此深受乡亲们称赞。
后来据说他也曾当过里长,但因犯法逃出去了,碰到朝廷大赦天下才回家,之后他父亲去世,送葬的有一千多人,凡是有人送礼,一概辞谢而不接受。
到了大业七年(611年),朝廷招兵征讨高丽,郡里挑选勇敢优异的人当小帅,于是便委任窦建德为二百人长。当时山东发生水灾,百姓大多逃荒去了,同县有个孙安祖,房屋财产被洪水冲走,老婆孩子饥饿而死。县里看上孙安祖骁勇,也把他选进了队伍。孙安祖以家庭贫穷为理由不愿入伍,向漳南县令当面申说,县令大发脾气狠狠打他,孙安祖怒而杀死县令,逃跑投奔窦建德,窦建德收留了他。
这一年,因为山东大闹饥荒,窦建德于是对孙安祖说:“文帝在位时,天下富裕兴旺,派出百万人马征讨辽东,尚且被高丽打败。今年发生水灾,百姓贫困,但皇帝不体恤民情,要亲自到辽东督战,加上往年西征,损伤的元气还没有恢复,百姓疲劳困乏,连年征战,长年在外的人不能回家,如今又要出兵,容易酿成动乱。男子汉大丈夫只要不死,就该建功立业,怎能去当仓皇逃跑的俘虏啊。我熟悉高鸡泊面积辽阔方圆几百里,湖沼上的蒲草又密又深,可以到那里去隐藏起来,找机会出来抢劫,足够生活、积蓄,拉起人马以后,等待时局动荡,必然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孙安祖赞同他的计划。窦建德招集引诱逃避征兵和没有家产的,得到了几百人,让孙安祖带领,进高鸡泊当草寇,孙安祖自称将军。鄃县人张金称也邀集了上百人,在黄河的险要水域活动。
蓨县人高士达又兴兵造反招集了一千多人,在清河郡一带活动。当时往来于漳南县境的各股盗匪,沿路屠杀抢劫当地百姓,焚烧房屋,惟独不到窦建德的家乡骚扰。因此郡里县里料定窦建德跟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