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发展内政(2/3)
续也没有办法,总不能强拉着赵云离开,只得以安抚流民为借口将他留下。公孙续一行人来到辽东后,鲜卑草原的事情也解决的差不多了,和连以及他的部落远迁西边,不敢跟公孙续的势力搭边。按照公孙续的指令,以颜良为主帅,文丑为大将,率大军五万镇守鲜卑东部草原。
鲜卑东部草原防线太长,仅仅凭这五万人肯定是防守不住,颜良便采取藏兵于民的政策,鼓励草原投降的部落参军,组建民兵。就这样,草原东部可战之力达到十万,完全可以防守住战线。
公孙续一路上不断向郭嘉讲解自己的实力和各个部门机构,尤其是匠作营,兵器监,以及自己对有一技之长的人的奖赏制度,郭嘉在听了公孙续全部的讲解后立马赞叹道:“主公真神人也,能不嫌弃那些低贱的匠人,甚至封官,仅此一举就超过袁绍等人远矣。”
能得到鬼才郭嘉的赞叹,公孙续内心也不禁飘飘然,其实郭嘉哪里知道公孙续这招乃是借鉴后世的制度。
同时,公孙续也不得不赞叹郭嘉的眼光,要是换成别人,就算不抨击公孙续的做法,起码也不会同意,至少也是需要思考下。可是郭嘉就能一眼看到其中的好处,这种洞察力,公孙续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永远不可小瞧啊。
在观察过公孙续的辽东大本营后,郭嘉暗自庆幸自己选对了人,至少这份实力,天下间没有几个人能够比得上。同时,郭嘉在认真思考也提出了不少建议,最后甚至和公孙续商量出流水线生产方法大大的提高效率。
在和郭嘉讨论了六天后,公孙续决定对自己手下的大本营做点改革。首先,所有重要军械的生产要绝对保密,所有技术高超的匠人的家属必须也要住到将作营内接受保护和监视。所有匠人的子女可以免费入学,将来是当官还是从军亦或是继续当匠人,都由他们自己决定。
第二,军械的生产改为流水线方式,简单的说就是一部分人负责生产军械的一部分,最后再由技术高超的匠人完成关键的流程和最后的步骤。这样不仅节约人力财力,还能提高保密性和生产效率。
第三,军粮采取配方制,为了达到远途奔袭等战略要求,军粮的生产必须提高要求,不仅要保证军粮不会变化,还得保证军粮的营养。最后,在许多匠人的合作下终于研究出可以将军粮弄熟后制成干粮,然后压缩支撑小块,再用专门的储物袋装着。
实际上跟以前的干粮没有区别。但是这次研究出的军粮保证了配给的合理性,而且每块军粮中肉和粮食的比例都恰到好处,最后用千斤铁块压缩,军粮的体积变的很小,方便携带。储存更加容易。
第四,大力研发弓弩,刀剑等实战兵器,尤其是对于冶铁炼钢,公孙续加大了投入,只有兵甲犀利,自己在跟敌人交手的时候才能占有更大的优势。
对于怎么炼钢,公孙续根据自己的记忆总结出不少建议,比如利用水力代替人力,采用煤作为燃料,同时,公孙续也派人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寻找铁矿煤矿等矿类,只要发现并上报都重重有赏。
最后,公孙续决定在幽州每年举行演武大赛,并在幽州建造举荐堂,凡是有才能的人,不论出身,不论家境,都可来幽州发展。这也是公孙续发现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大后人才反而显得稀少了,尤其是中间力量的人才,地方需要太多人去管理。
而现在举行考试的制度和举办学堂明显不合适,这天下还姓刘,公孙续暂时没有这个胆去干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好在公孙续知道三国时期人才众多,尤其是寒门子弟,报国无门的人才太多了,关键就要靠自己去发现。
这项改革也深得郭嘉的赞许,同时,戏志才,贾诩,田丰,沮授和审配都写信来说希望公孙续早日建立举荐堂,因为很多事情都要他们自己去处理,都快忙不过来了。
公孙续也没有办法。好在自己本家公孙家联合了幽州几大家族都支持自己,能派出不少子弟来帮助自己处理事务,不然,公孙续也没有心情扩张领土啊。
安排好这一切后公孙续留下郭嘉主持改革的大局,他自己却率着甘宁和甘宁的部下来到了乐浪的一个港口,乐浪有一座军事基地,专门生产船只,这个军事基地早在徐庶攻下辽东的时候就开始组建。
由于辽东深林很多,有最好的建造船只的原料,公孙续就把自己的远航基础定在了这里。当甘宁看着还上漂着十七艘巨舰的时候,甘宁也呆了。
纵横长江这么多年,甘宁见过的最大的船只也就是荆州水师的巨龙战船。可是那些战船跟眼前的巨舰比起来简直差的太远。甘宁甚至都怀疑这等巨舰是不是神仙帮忙建造的。
得知甘宁的疑问后公孙续不得不做出耐心的解释,最后公孙续总结道:“这十七艘巨舰命名为幽战号战船,这是我这么多年耗尽人力财力在建造的战船,它们的威力和作用只有到大海上才能体现,兴霸,眼光要放远点,长江跟大海比起来不算什么。
我要你在三年内组建出海军,远洋航行到海外,我有很多理想要在海外才能实现,而且海外还能给我们提供金银,香料,优等战马等数不尽的物资。
等实力足够后,海军还能用于远程攻击,必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兴霸,我的海军大都督的位置可是一直为你而留,你可不要让我失望啊。”
甘宁听着公孙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