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消失的三万兵将去了哪儿!(1/2)
说着,司马止箬顿了顿,面上闪过无奈和愤慨,继续道,“依照哥哥的意思,卞夏这等蛮夷之族,必然不会守信十年不侵犯,哥哥当时便提出向大理边境增兵七万,以十万兵将镇守,以防卞夏失信,不过此提议出,却遭到了部分官员反对,朝中主张议和的官员言,既然两国已达成协议,楚北也不能过于咄咄逼人,再向大理边境增兵,极有可能引起卞夏不满,双方暂缓的关系,很可能再度恶化,好在也有忠仁之臣赞成哥哥的提议,一时间一众朝臣众说纷纭,皇伯伯在几番思量后,觉得当时大战之后,楚北大军损失惨重,调集兵马便会让其他边境陷入僵局,便将此提议搁置了下来,以待日后磋商,谁想后来三皇兄和五皇兄内斗日益加剧,而卞夏又一直安分,皇伯伯就没再思虑此事,所以,直至三皇兄被封王下派到大理时,镇守在大理边境的也只有三万兵将。”
“那现在那三万兵将呢?可有得到消息?”苏紫嫣问。
司马止箬摇头,“没有,那三万兵将仿佛突然之间就消失了,甚至没有消息来报那三万兵将去了哪里。”
闻言,苏紫嫣默了默,“那之前有没有得到过那三万兵马的消息?”
司马止箬继续摇头,“没有。”
“也就是说,那三万兵将到底有没有镇守在边境,无从考证?”
“也不是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当年这事是哥哥一手安排的,哥哥并没有告诉我们其中细节。”说着,司马止箬想到什么,又道,“但卞夏的兵马越境时并没有受到阻拦,不知是不是三皇兄从中做了什么手脚。”
苏紫嫣却觉得这其中并没那么简单,若是那三万兵将一开始就消息甚少,很可能问题在司马止箬她哥哥身上,不过见司马止箬这么说,苏紫嫣还是问道,“依你看,三皇子会做什么手脚?”
“我也不知,不过这些年朝廷内斗严重,哥哥当年一战后,又没有理朝政,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变数,也不无可能。”
“变数?你指那三万兵将?什么变数?”
司马止箬又叹了口气,道,“个中关系一言难尽,当年哥哥请兵应战时,皇伯伯原本是不同意的,后来碍于局势紧张,加之大部分的兵马已经派至边境,皇伯伯只能让哥哥挂帅,调动了镇守在西北的二十万兵马,助哥哥增援边境战事,但是哥哥当时并没有接受皇伯伯的指令,楚北与西域各国的关系也有些复杂,哥哥担心一旦调走西北的兵马,西域各国会趁虚而入,所以哥哥只带了府中一百侍卫,赶赴边境增援,不过此事知晓的人不多,为了掩人耳目,当年皇伯伯将西北那二十万兵马的兵符当着朝中众臣的面,交给了哥哥,后来哥哥战胜卞夏后,哥哥没有调动西北二十万兵马的事才传回了朝中,有居心叵测之徒想利用此事来离间哥哥和皇伯伯之间没有调动那二十万兵马,是怀有狼子野心,殊不知皇伯伯早就知道哥哥没调兵马之事,后来有些迂腐的没有调动兵马却将兵符握在手中不妥,要求皇伯伯收回那二十万兵马的兵符,不想皇伯伯不仅斥回了众人的进谏,反而将那兵符作为哥哥战胜卞夏的犒赏,直接交给了哥哥保管,还将大理边境那三万兵将后续安顿的事宜也交给了哥哥去处理”
听到这儿,苏紫嫣算是听到了一点眉目,估摸着是老皇帝不顾众臣反对,擅自将兵符交给司马止箬的哥哥,这事引起了三皇子和五皇子两派的不满,要知道,历来手握兵权之人,皆是被皇帝器重且信任之人,哪个皇帝愿意将兵权这等关乎国家命脉的东西随意放给不信任的人,然而,皇帝的两个儿子没有得到兵符,司马止箬的哥哥却在一战之后,拿到了那二十万兵马的兵符,这说明什么?
说明皇帝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已经对两个儿子不信任!
“三皇子和五皇子当时听了皇上的决定后,有什么反应?”苏紫嫣问道。
“这正是我要跟你说的,当时两位皇兄表面上并没有特别的举动,但私下里却一直想拉拢哥哥,甚至三皇兄还向皇伯迎战卞夏劳苦功高,善后之事不宜让哥哥一个人操劳,他愿协助哥哥处理三万兵将的安顿事宜。”
“皇上什么意思?”
“皇伯伯没答应,其实是哥哥不放心,毕竟那三万兵将那一战随他出生入死,哥哥不想那些随他出生入死的兄弟最后沦为权利的棋子,所以便在私下里向皇伯伯请命,亲自处理此事,无需三皇兄协助,不过,后来三皇兄见皇伯伯驳回了他协助哥哥的提议,便在暗处动起了手脚,他先后纳了几个大理地方官员的女儿入府,以此拉拢大理地方官员,后来又使了一些手段,企图通过官员的手来插手安置三万兵将之事,但被哥哥觉察,也不知道哥哥用了什么办法,避开了地方官员之手,将那三万兵将安顿了下来,后来哥哥不理朝政,但三皇兄却一直跟大理的地方官员有往来,且往来甚密,有两个更是经三皇兄的举荐推举,官升两品,进了京城,成了三皇兄一派的人,大理地方官员被提携后,空下的地方官位,又被五皇兄参合了一脚,他想让自己的人坐上地方官位,三皇兄密切关注大理那么些时日,自然不愿,当年,就大理的局势,两人在暗地里来回博弈了数次”
闻言,苏紫嫣明白了司马止箬的意思,依照她的猜测,想必三皇子和五皇子互斗时,私底下又弄出了不少动静,且这些动静,可能波及到镇守在大理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