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节德州战役四(1/3)
8月13日上午,北洋新抵战场的两个镇投入进攻,东面吴桥方向是冯国璋第四镇,西面靠南故城方向是李纯第二镇。
这样,德州周围全面开战,第六师三个步兵旅,十六旅在中间顶着老对手第三镇,十七旅对着李纯,十八旅防御冯国璋。绵延百里的战线上枪炮声震耳欲聋,德州之战进入了高潮。
北洋军为何选定德州方向主攻是有争议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大运河这道地障。虽然运河的很多地段可以涉渡,但毕竟是个障碍。尤其是在重火器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军队中的情况下,强渡河流是一个重大的军事课题。
为什么不从吴桥方向投入进攻?那里不是可以避开大运河吗?答案就是道路!由于实业兴起财力有余的山东大力修缮省内道路,既是财力有余的表现,也是自身发展的需求。实业的兴起必然对交通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山东境内,济南至德州的公路是最好的路段之一,大半路面都水泥化了,放眼全国,这样的公路也屈指可数。
北洋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军队一样对交通有着苛求。一旦打下德州,沿着德州至济南的高等级公路,顺利的话两日即可推到济南城下。而自沧州进攻,进入山东境内后,光是在武定府内,就有大小不等的三条河流需要涉渡,而且,那个方向的道路情况要差的多。
这样,围着德州三面展开了兵力的北洋主力就必须克服大运河这道地障。
第三镇在付出重大伤亡后已经渡河,第二镇与第四镇是不能使用第三镇的渡河点的,因为那样的话局部地区兵力过于密集,受限与道路及对手的炮兵打击,对于后续的进攻十分不利。
13日凌晨的进攻自李纯第二镇率先发起,时间大约是在六时四十分,在随后的一个小时内,曹锟第三镇、冯国璋第四镇都陆续对当面之敌发起了攻击。
战斗最为激烈的地段是李纯第二镇方向。对手是山东军第十七旅。
“观战”数日,听着北翼传来的枪炮声,目睹着遮蔽了天空的烟尘,十七旅旅长高虎子数次请求增援十六旅方向都被叶延冰拒绝。得到准确情报的山东军清楚北洋军的军事部署,十七旅正对着李纯的第二镇,跌跌撞撞走上统制官高位的李纯肯定对蒙山军怀了强烈的复仇之念,十七旅的担子很重,不准分兵他应,必须加固、再加固已有的工事,特别是使用好刚运来的铁丝网。
铁丝网是个新玩意,虽然在演习中使用过,证明对于防御方是一个相当管用的东西,但尚未在实战中运用过。中兴实业紧急赶制的军用铁丝网是在德州战役正式打响后才运至前线,十六旅对于曹锟第三镇的第一阶段作战没有使用上,但十七旅用上了。
亲自带来铁丝网的山东军总部工兵团长卢广达亲自指导了铁丝网阵的布置,他认为十七旅第一线的五十团阵地需要往后移一点,龙谦曾经的卫兵卢广达对高旅长说。“你看,往后移动一点,就着这道缓坡布置铁丝网更好。哎,虎子哥,你可别辜负了我这一路辛苦,更不能辜负了为赶制这玩意的工人们,他们已经七八天连轴转倒班干了。”
高虎子是老警卫连的兵。曾与龙谦有过在沂州道遇伏出生入死的经历,和卢广达有着很深的私交,“放心吧广达,老哥哥一定叫李纯那个王八蛋在我的阵地前血流成河,寸步难行。”
说来也巧,十七旅部署在第一线的五十团团长张平也是沂州道遇伏的当事人。那一仗他胳膊上受了伤,伤愈不久,龙谦即将其下放连队了,后来上军校,经过七八年的打拼。走上了团长的位子。
北洋第二镇前锋第三协第六标在炮火掩护下涉水渡过运河,并未遭受很大的伤亡,山东军在十七旅方向的炮兵火力不强,只有几门他们独有的迫击炮拦阻了渡河行动,第六标阵亡了一个队官。
前锋部队都是精选的精锐,第六标三营作为全军的前锋,任务就是突开一个口子,给第二梯队打开纵深突击的缺口。北洋军高层在总结了第三镇不成功的进攻后认为,不能再用第三镇的法子打了,必须将兵力和火器集中于一点,像锥子一样扎透对方的防御线。而且,部队进攻时尽可能散开队形,因为对手的火力相当强大。
改进进攻方式的主意是陈宧提出的,这位曾与蒙山军在娘子关并肩作战过的前武卫中军军官如今要琢磨着对付九年前的战友了。
李纯立即采纳了陈宧的建议,选定了五十团的防御线为自己的突破口,他给第六标的命令就是突破敌手的第一线阵地,然后固守之,等待第五标接替他们展开向纵深的突击。
三营是第六标最精锐的营头。
他们冲上对岸,呐喊着朝前跑,战斗队形获得了山东兵的赞叹,不愧是北洋精锐!但麻烦来了,断断续续的铁丝网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攻击方只能朝开着口子的地段集中兵力,但那里自然集中了对手大量的机关枪!
铁丝网像一个嗜血的魔鬼,完全站在了使用方一方,给第三营带来的毁灭性的打击。大批进攻者被守军泼水一般的机关枪扫倒,尸体堆积了两三层,少数从别路进攻的进攻者被挡在了铁丝网前无法前进,被守军甩出的手榴弹炸死,尸体就挂在了铁丝网上,形成了一道惨烈的风景。
第一波的进攻只进行了十五分钟就结束了,管带(营长)阵亡,在河对岸组织第二个营过河的第六标标统急的跳脚,但毫无办法,三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