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家族反应(1/2)
白荷对政治不是很敏感,也是因为从小生活长大的海港太小了,所以海港的官场就没有这么多弯弯绕,再加上年纪轻轻,就很难跟的上谢天启这种两世为人的经验。但凭白荷的能力,几年的经验积累下来,也就不会再是政治上的菜鸟了。
……
首都中南海,一个会议室里面,坐着七个人。
“这是沪市市长的对归智公司的视察报告,各位也看了,说说吧”,坐在当中的一人说道。
“谢天启这个人的身份来历我们都清楚了,但其发家的过程,有几处很可疑:能与台积电达成合作;为了脱离海港李家耗费的大量来历不明的资金;以及这次如此声势浩大的要成立私营银行。这几点没有调查清楚,所以我持反对意见,并提议马上对其进行秘密审问”,一个持反对意见的人说道。
“结合沪市市长的报告可以得知,谢天启是把归智公司主体全搬到沪市了,这点很重要。并且在那份文件中提议的私营银行,其限制足够多,可以保证短时间内无法对国有银行造成冲击。所以我赞成成立这样的私营银行,改革开放就是要做这样的尝试,让实践来检验真理,也让港澳台的同胞安心啊”,要是谢天启在场,就会知道这是朱总理的声音。
其他四人则是沉默不言,于是场面又安静了下来。
几分钟后,当中坐的一人缓缓地说道:“放到中央扩大会议上讨论吧,港澳台三地同胞的要求,我们不能轻言,但谢天启这个人的来历,我们更不能忽视。”
于是一场比谢天启预想的要更大的风暴就在华夏的政坛产生了。在扩大会议上,也是分成了三派:赞成、反对、沉默。而由于是扩大会议,所以谢天启代表港澳台三地要在内地成立私营银行的消息就不胫而走了。
一时间,华夏的金融系统首先沸腾了,各个与金融相关的国企老总纷纷动用自己的人脉,开始打听消息的始末,离海港近的,甚至都频频去李家、霍家做客。
最后在扩大会议的内容以内参报纸的形式下发给高官官员的时候,全华夏有一定级别的官员都知道了有一个人叫做谢天启。
……
首都后海的一个四合院里面,有一老一少正在说话。
“爷爷,那件事是真的?”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问道。
“真的,你爸的内参报纸你没看?”坐在前堂的一个老人中气十足的问道。
年轻人被问得尴尬了一会儿,也不知道怎么回话。
“杨振啊,我知道你和你爸关系不好,但你决定了要走政途,就不得不靠着你父亲……”老人话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孙儿知道了。”
老人看着倔强的孙子,无言以对了,关于自己儿子和自己孙子的过节,老人只能骂一句:老天不公啊。
“振儿,待会坐我旁边,你这一代的其他兄弟,都指望不上了,想不到我杨家也遇到了这种情况”,老人想到了不争气的孙子辈,就叹了口气。
“十七表弟,还有……还有我的弟弟,都是好苗子”,杨振在老人身边坐好,安慰道。
“等不了了啊,没有时间了”,老人心里想着,但只是慈祥的看着杨振,没有说出来。
一会儿后,鱼贯般的走进来十几人人,杨振在其中是年纪最小的。
“到了,就坐好。那件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都说说有什么想法?”老人一眼扫过几个不成器的孙子说道。
杨凌正在调整坐姿,看爷爷问过来,就说了自己想好的说辞:“哪有那么容易,我看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国家怎么会允许私人开银行?和我们杨家一样在金融系统扎根的赵家和钱家,不都不在意吗?”
“你把成立私营银行的条款说一下,再看看有没有可能”,老人打断了孙子的侃侃而谈,直截了当的问道。
杨凌一下就愣住了,自己只是看了一眼内参的标题而已,反正在杨家还轮不到自己做主,自己也不用太辛苦。
看杨凌一副支支吾吾的样子,杨凌的父亲,杨振的二叔就彻底火了,骂道:“我叫我秘书送给你内参,你就这么看的?要是这个银行开不起来,中央有必要搞这么大声势吗?海港才回归三年,妈祖一年,弯岛还没,你这个猪脑子知道那份文件中的签名吗?
赵家主营京津翼,钱家在珠三角,我问你那个银行要是成立了,要开在哪?是不是不开在长江三角洲啊!他赵家和钱家都在等着看我们杨家的反应啊。你回去后,自己申请调职吧,沪市银监会你不能待下去了,随便去一个乡镇银行当副行长去吧。”
杨凌没想到会惹得父亲如此大怒,但一听要去乡镇银行当副行长,这就是天高皇帝远了,在银监会杨凌可是一直夹着尾巴做人的,于是顾不得父亲的大骂,竟然还露出了笑容。
老人把一切都看在眼里,见二儿子要继续开骂,无奈的叹口气说道:“好了好了,不要说了,去乡镇也好,其他人如果也想去乡镇的,都可以去,爷爷做主了,你们爸爸都会答应的。”
“爷爷!”、“父亲,这……”
老人对儿孙摆摆手继续说道:“现在这个情况啊,主要纠结在这个叫谢天启的年轻人身上,这个年轻人的经历有些说不清的地方。还好我的老脸还能卖几次,从中央得到一些消息,振儿?”
“孙儿在。”
“待会你也一起进来,其他人散了吧”,老人说完就和三个儿子加上杨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